朝代更替——康熙的果敢眼光

康熙六十一年(1722)冬,康熙帝在暢春園病重,隆科多奉命於御榻前侍疾。康熙駕崩以後,歷史將步軍統領隆科多推向了政治舞臺中心。當時在園內的皇子、后妃以及很多重要大臣都被封鎖在了康熙的寢宮之外,康熙帝幾乎是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突然死去,而又未宣佈繼承人。在暢春園內,佈滿了隆科多的警衛部隊。首先接到侍候康熙帝的太監密報之人顯然是康熙帝晚年親信、在附近駐守保衛的步軍統領隆科多。想必沒有一個太監敢有膽量闖過隆科多的。士兵去通知園內的皇子。隆科多在仔細思考,決定如何把握這天賜良機:他將康熙帝猝死的消息首先通知哪位皇子,哪位皇子就可以抓住這一即逝的機會,假造傳位遺旨,登上皇位,而他以重兵擁戴之功必將得寵於新朝。該選擇誰呢?

朝代更替——康熙的果敢眼光

隆科多必然早已有了答案,但在康熙帝生前他是不可能有所表露的。在他未解開答案之前,他可能有三個選擇。第一個選擇就是皇十四子允禵。這可能也是康熙能夠首肯的選擇。眾所周知,清朝秘密建儲制度始於雍正時期。不過,有學者研究指出:早在康熙時期,就因為兩次立儲失敗,在其晚年已經開始反思嫡長子立儲制度的負面影響,並著手實施秘密建儲計劃。康熙晚年著意加以培養的秘密皇儲就是允禵,這是很可能的。康熙五十六年(1717),準噶爾軍入侵西藏,次年殺西藏首領拉藏汗,控制全藏,有可能造成分裂的危險。

朝代更替——康熙的果敢眼光

康熙帝派允禵以撫遠大將軍的身份西征,意圖是很明顯的:不僅是要維護邊疆,也是藉機考察允禵,讓他親歷軍務,鍛鍊才幹。康熙帝還特別選派一批皇孫以及親王子弟跟隨允禵出征,令允禵時時加以調教。這個做法跟明太祖有點類似,明太祖在皇太子朱標撫軍陝西時,讓各處公侯跟隨太子身邊,其意圖正在鍛鍊,培養太子的威信。由於準噶爾氣焰囂張,清廷上下,包括宗室王公,都有畏敵情緒。康熙帝召開全體大臣會議討論進藏事宜,得出“藏地遙遠,路途險惡”而緩進的看法。值得注意的是,四年前主張用兵撲滅準噶爾的胤禛等人這次有什麼意見,在《清聖祖實錄》中竟然無錄,想必自然也是同意大臣們的意見。

朝代更替——康熙的果敢眼光

這時,遠在千里之外的允禵從駐地西寧上奏,請求“親自率兵安藏”,深得康熙帝之心。允禵在康熙心目中的分量逐漸加重,但他顯然不是以媚語求寵,而是實實在在地指揮西征之役,最終取得了驅準保藏的勝利。胤禛即位後,竭力抹殺允禵西征的功績,貶低允禵的威信,如毀去宗人府中允禵平藏功德碑,銷燬允禵西征檔案中不利於已的部分,等等。但從銷燬後殘存的檔案中仍可以看到康熙帝與允禵的關係極其融洽,父子感情篤厚。康熙帝曾將自己身上舊腰帶解下送給遠隔千山萬水的允禵。

朝代更替——康熙的果敢眼光

這個舉動意味深長,此前康熙帝就曾經在親征途中讓皇太子送來幾件舊衣,以便自己思念太子時穿在身上。康熙帝告訴允禵自己身體的變化,並要他保密:“朕的白頭髮、白鬍子有些變青了!你不要將此告訴別人。”他還在允禵出征期間,親自為允禵的子女舉辦婚事,並將允禵的兒子帶到熱河,在自己身加以教育。值得注意的是,自從西征大獲全勝之後到康熙帝猝死前這段時間內,允禵的奏摺僅存留數件,並且上面的硃批都只是“知道了”一句,而硃諭竟然沒有一件留存下來。可以推測,在允禵立下大功後,他與康熙帝之間的往來書信中有對雍正繼位不利的地方被銷燬殆盡。正是由於康熙帝晚年對允超乎尋常的愛護和關心,使得允禵在朝內外的威信大大增加在諸皇子中首屈一指。當時,朝內外紛紛盛傳熙帝將傳位於允禵。

朝代更替——康熙的果敢眼光

在儲位未定的情況下,這種傳言一般是禁止的。但康熙帝似乎並沒有採取什麼措施制止。隆科多身為康熙帝近臣,不會看不出允禵在康熙心目中的分量。擁戴允禵即位,可以算是體貼康熙帝心願之舉隆科多的第二個選擇是皇八子胤禩。胤禩聰明能幹,在大臣中聲譽甚佳。康熙帝在第一次廢太子後不久就心生悔意,以推舉為名考察眾臣。眾臣在明知康熙帝意旨的情況下,堅決摒棄暴戾變態的胤初,一致推舉胤禩為皇太子。這極大地觸怒了康熙帝。康熙帝不能容忍一個威信幾乎與已相等的皇太子存在,而且也不能容忍眾臣無視自己的意思來立皇太子,所以他寧可否定此次推舉,而將人心盡失的胤初復位。

朝代更替——康熙的果敢眼光

胤禩在康熙心中的地位急劇下落。太子二次被廢后,胤禩一時被喜悅衝昏了頭腦,竟然愚蠢地密奏康熙,詢問自己現在應擔任什麼職務,並表示為了避免眾臣再次推舉,情願臥床在家。康熙帝十分敏感,認為他是在試探自己,但隱忍不發。最徹底的轉變出現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冬,康熙率部分皇子出巡塞外,胤由於未隨行,便派人去給康熙請安,並稱將於中途與皇父會合,護駕回京。最令人吃驚的是,太監帶來的禮物居然是兩隻奄奄一息的海東青。其喻意很容易被理解成譏刺康熙老弱多病,即將離世。康熙惱怒到極點,幾乎氣暈了過去。他痛罵胤禩,公開胤撰兩年前的奏,斥責他是大奸大惡之徒,並說出父子恩斷義絕的話來。照理來說,胤進物是邀寵,絕不敢故意如此捉弄皇帝,這應該是有人故意陷害。事情發生後,胤禩奏稱冤抑。

朝代更替——康熙的果敢眼光

但盛怒中的康熙帝已經對胤完全失望,嚴厲譴責。胤禩因此受到極大刺激,一度病危。胤禩病好後,康熙帝與他的關係有所緩和。胤禩雖幾遭打擊,但在朝臣中仍有較高威信。大學士李光地仍然認為諸王之中唯八王最賢。不過,此時允禵聲望日著,胤轉而將自己無法實現的希冀寄託在允褪上,支持允褪西征,並與允褪保持密切的聯繫。胤禩身邊的人甚至說:“十四爺若得立為太子,必然聽我幾分。”康熙帝也有意扶植胤禩作為允禵的支持力量,重新交付他辦理政務。第三個選擇是一直不起眼的皇四子胤禛。胤植為人極具心計,在儲位之爭中保持獨行客身份,表面上對皇位繼承問題毫不關心,同政壇上敏感之人刻意保持距離,與文友談詩論文,給人以喜歡清閒的印象(自詡“天下第一閒人”),但暗地裡卻聽取心腹戴鐸的奪位策略,打好父親兄弟、朝臣等各個關節,一步一步朝皇位接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