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扇15三年內裝備殲20,25年前殲8III試飛員用命測試國產發動機

大國復興必強軍,強軍先強航空兵,

空軍最需戰鬥機,戰機核心發動機。

我軍對發動機都以山脈的名稱命名,太行,崑崙,秦嶺,峨眉,從中不難看出發動機在我國的地位,國之重器當之無愧。然而,發動機一直是我國空軍發展的制約瓶頸,而且這個瓶頸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在變得越來越關鍵。我國最新的空軍裝備,哪怕是殲20這樣的頂尖裝備,仍然因為航發的功率不足而做了性能的妥協。

渦扇15三年內裝備殲20,25年前殲8III試飛員用命測試國產發動機

渦扇15三年內裝備殲20,25年前殲8III試飛員用命測試國產發動機

我們國家研製矢量發動機的歷史,並不是從五代機時代開始的,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就開始研製國產矢量發動機,當時的空軍最先進平臺殲8成了其搭載平臺。中國的矢量發動機,做過多個方向的嘗試,諸如折流板矢量噴管模式,這種方式屬於早期的矢量控制方式,缺點很多,包括沒有考慮隱身性,噴流利用率低等等。。日本五代機心神,採用的就是這種模式。

九十年代,二元噴口成為了我軍研發的一個方向,殲8繼續擔任實驗平臺,正在研發的殲10都有過矢量噴口版。我軍在矢量發動機上的努力從來不曾間斷過,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始終沒有取得決定性突破。

渦扇15三年內裝備殲20,25年前殲8III試飛員用命測試國產發動機

矢量噴口犧牲了一定的發動機推力,設計得好可以控制在個位數的損失,像F22,犧牲的推力至少有10%,然而在F119加力發動機每臺提供17噸推力的前提下,10%的推力損失都可以忽略不計。

但是同樣的矢量噴口,如果安裝在太行發動機上,那影響就不是一點點了,太行發動機的推力不到14噸,安裝矢量噴口,根本無法實現超音速巡航。不過,殲20遲遲沒有批量裝備帶有矢量噴口更先進國產發動機,其根本原因,並不是發動機推力不足,而是其可靠性還沒有穩定達到軍方的要求。

渦扇15三年內裝備殲20,25年前殲8III試飛員用命測試國產發動機

不過,最近網上流傳的一些殲-20照片,疑似殲20已經裝備了矢量發動機,但其真實性還沒有得到官方證實。

渦扇15三年內裝備殲20,25年前殲8III試飛員用命測試國產發動機

渦扇15三年內裝備殲20,25年前殲8III試飛員用命測試國產發動機

7月7日,中國著名發動機專家劉大響在公開場合表示,矢量發動機渦扇15已經進入研發工作的最後階段,未來三到五年即可定型,這意味著2020年前後,殲20就可以配備上真正的矢量發動機。

渦扇15三年內裝備殲20,25年前殲8III試飛員用命測試國產發動機

渦扇15三年內裝備殲20,25年前殲8III試飛員用命測試國產發動機

關於發動機不可靠造成的事故,就不得不提一下殲8III了,殲8III於1993年首飛成功。殲8III原型機採用了很多當時的先進設備,包括渦噴14崑崙發動機,XX71G雷達,但發動機的可靠性卻沒有得到充分驗證,試飛員劉剛(隸屬於中國空軍第一試飛大隊,一級試飛員)在進行最大飛行速度測試時,左發動機就突然停機,緊接著飛機爆炸,劉剛當場犧牲,屍骨無存,只留下一片肩章成為了劉剛最後的遺物。之後殲8III還發生過一次事故,同樣是機毀人亡,兩次事故導致了殲8III項目直接下馬。

渦扇15三年內裝備殲20,25年前殲8III試飛員用命測試國產發動機

渦扇15三年內裝備殲20,25年前殲8III試飛員用命測試國產發動機

渦扇15三年內裝備殲20,25年前殲8III試飛員用命測試國產發動機

渦扇15三年內裝備殲20,25年前殲8III試飛員用命測試國產發動機

渦扇15三年內裝備殲20,25年前殲8III試飛員用命測試國產發動機

渦扇15三年內裝備殲20,25年前殲8III試飛員用命測試國產發動機

對於發動機,其可靠性永遠是最重要的,渦扇15矢量發動機因為需要驗證其可靠性而遲遲沒有正式列裝,其原因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殲8III兩次血的教訓的影響,個人覺得科研永遠是嚴謹的,急功近利絕不可取,讓我們厚積薄發,等待中國發動機騰飛的一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