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时期瓷器那些事儿

同治时期民窑粉彩瓷器主要依据胎釉、彩料和纹饰特点予以判断。一般而言,胎体有的轻薄,有的厚重,两种均较粗松;以指轻扣圆器的胎体,发出的声音较尖,似金属铜声,此为清末瓷器的共同点。施釉稀薄,呈莹白色,质粗松软,釉面不够平整。制作不规整,厚胎者更为粗糙笨拙。色料中因施加粉质较多而显浓厚。有的延续前朝传统施绿釉里,因色泽浓重,施彩较厚,釉面不够平整,呈波浪釉,但因无细小的皱纹而独具时代特色。纹饰笔法稚拙,布局凌乱,缺少生气。古玩艺术品鉴定出手电话:18682150234(微信同号)

同治时期瓷器那些事儿

清同治年间的粉彩,不少器物纹饰多用红彩,而纹饰中所用红彩暗淡凝腻;表面不够光润,是清代晚期红彩的特点,这也是区别新仿同治粉彩瓷器的重要标准。如(图1)的同治粉彩蝴蝶白菜纹瓶,其纹饰的内容和绘画技法具有同时期的典型特点,胎体粗糙,厚重笨拙,粉彩色料中因粉质较厚而显浓厚,红彩颜色较淡,表面不够光润,有些显脏;而绿彩厚则色深,薄则色浅,色深者颜色泛黑,色浅者颜色泛黄。

同治时期瓷器那些事儿

粉彩是釉上彩品种之一,也叫“软彩”,是借鉴中国画中的用粉及渲染技法,在素器上以“玻璃白”打底,彩料晕染作画,再经炉火烘烤而成,色彩丰富,色调淡雅柔和。粉彩创烧于清康熙晚期。它是在康熙五彩瓷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发明的一种釉上彩瓷器。在颜色的配制上又借鉴了珐琅彩多色配制的技法,创造出了低温釉上彩这种新的瓷器品种。由于这种瓷器的色彩丰富、精美,因而很快获得了清代王公贵族们的青睐,逐渐取代了五彩瓷器的地位,成为当时景德镇主要生产的瓷器制品。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朝极为盛行,特别是景德镇御窑厂,大量烧制宫廷陈设、使用器物,成为颇受皇家钟爱的器皿。

同治时期瓷器那些事儿

同治粉彩纹饰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五福捧寿、麒麟送子是常见的主题,纹饰风格进一步图案画。同治粉彩人物最典型的特征是:人物有眼无珠,民国和现代许多仿品往往在人物眼睛中点上黑眼球,这就弄巧成拙了。

同治时期瓷器那些事儿

黄地粉彩五蝠捧寿字盖碗

【黄地粉彩五蝠捧寿字盖碗】

黄地粉彩五蝠捧寿字盖碗,清同治,通高9cm,口径10.5cm,足径4.3cm。

碗敞口,深弧壁,圈足。盖拱形带环行抓钮,里施白釉。盖面和腹壁外均施黄釉为地,均匀分布4组五福捧寿纹,图案空间上下各绘4组折枝桃,每组空间绘4个结带“卍”字。抓钮及足内施白釉,均署红彩“同治年制”4字双行楷书款。

此盖碗造型规整,釉面莹润亮泽。纹饰排列疏密有致,是同治时期御窑厂专门为慈禧太后祝寿所订烧的瓷器。

同治时期瓷器那些事儿

青花云龙纹赏瓶

【青花云龙纹赏瓶】

青花云龙纹赏瓶,清同治,高39cm,口径10cm,足径13cm。

瓶撇口,长颈,圆腹,圈足。以青花绘双龙戏珠纹,辅以海水江崖与回纹做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书“大清同治年制”双行六字款。

赏瓶是为皇帝赏赐需要而专门烧造的,始见于清代雍正年间,历朝多见缠枝莲纹,绘云龙纹者极为少见。

同治时期瓷器那些事儿

黄地红蝠金彩团寿字纹盘

【黄地红蝠金彩团寿字纹盘】

黄地红蝠金彩团寿字纹盘,高5.7cm,口径27.9cm,足径17.1cm。

盘口微撇,弧壁,圈足。口沿涂抹金彩。外壁白釉地上均匀分布3枝粉彩折枝花纹,盘内淡黄釉地上以金彩书写29个团“寿”字,空白处点缀24个矾红彩描金蝙蝠和12个蓝料彩描金“卍”字,蝠眼以黑彩涂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白釉泛波浪纹,底中心署红彩楷体“同治年制”4字双行款。

此盘为慈禧太后万寿用瓷,所绘图案寓意万福、万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