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和安徽相隔千里,为何天津话和安徽话这么相似?

中国地域广阔,各个地区几乎都存在自己的方言,比如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其中,就安徽省和天津市来说,在地理位置可谓相隔千里,前者位于中国大陆东部,属于华东地区和江淮地区,而就后者来说,位于华北平原海河五大支流汇流处。从地理位置上,天津方言和安徽方言之间应该存在很大的差异。不过,对于不少天津的朋友和安徽的朋友,天津话和安徽话非常相似,这是为什么呢?

天津和安徽相隔千里,为何天津话和安徽话这么相似?

首先,天津话在《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汉语官话方言研究》中被归为“冀鲁官话-保唐片-天津小片”,但因其语调和用词与宿州、淮南、蚌埠等地方言的相似性,在另外一些学者的研究中被视为中原官话的一个分支。针对天津话和安徽话之间的相似,不少历史学者认为这和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存在直接的关系。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朱棣被册封为燕王。之后,燕王朱棣被朱元璋派往北京、天津一带戍边。

天津和安徽相隔千里,为何天津话和安徽话这么相似?

针对“燕王扫北”的朱棣,当时带了不少家乡(今安徽省凤阳县)及其周边地区的人到天津戍边屯垦,比如今安徽省宿州、蚌埠一带的百姓。与此相对应的是,天津所在地在历史曾是海洋,在黄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所以本地的百姓相对较少。等到燕王朱棣击败建文帝朱允炆,成为明朝永乐皇帝后,亲赐天津这个地名,在此筑城设卫,即天津卫。在此基础上,针对朱棣从今安徽省一带带来的士兵及其家眷,就长期留在了天津,从而对天津方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天津和安徽相隔千里,为何天津话和安徽话这么相似?

因为天津本地百姓相对较少,这些将士使用的江淮方言逐渐成为了主流语音,进而演变成现在的天津话。同时,针对天津话和安徽话相似的原因,还有部分历史学者认为和李鸿章创立的淮军存在一定的关系。根据史料记载,“淮军”是晚清在曾国藩指示下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因为兵员及将领主要来自安徽江淮一带,比如今安徽省安庆市、蚌埠市、宿州市等,所以被称为“淮军”。在清朝晚期这一历史阶段,淮军担负北自天津、保定,南迄上海、吴淞,南北数千里江海要地的防守,也即淮军有不少将士就驻扎在天津。

天津和安徽相隔千里,为何天津话和安徽话这么相似?

最后,对于创立淮军的李鸿章,是安徽省合肥人。而当时的李鸿章,还担任了直隶省总督,而清朝时期的直隶省,包含今天津市一带。1870年9月底,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后,每逢海河春融开冻,他便移往天津办公,至冬天封河后,再回省城保定。因为李鸿章经常呆在天津,其手下的淮军有不少自然也长期驻扎在天津。对于这些主要来自于安徽省江淮一带淮军士兵,对于天津方言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凡此种种,促使天津话和安徽话存在相似的地方。对此,你怎么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