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地里面的獾该怎么捉?

新鲜感5665


庄稼地里面的獾怎么捉?

说起獾,我便忍不住毛骨悚然,因为小时候经常听说人脚獾吃人的故事,那时候对獾的畏惧甚于虎狼。为什么叫人脚獾呢?因为其后蹄窄长,爪短,形似小孩脚丫。獾的身体肥胖,皮下脂肪较厚,獾虽然体积不大,但性情凶猛,攻击力强,足以让人害怕。

我们知道,獾是食肉性动物,食性较杂,主要以老鼠、蛇、青蛙、蚯蚓及其他昆虫为食,动物食源不足时,也会为害玉米等农作物。并且,獾是游击性觅食,喜欢吃鲜食,一般不储存食物,所以其为害庄稼是长期的,并不是偶尔为之。

山区民众自古打猎有捉獾之俗,其肉味美,其皮可做皮衣,獾油又是极好的烧烫伤药。说起捉獾,我们往往会想起鲁讯笔下的少年闰土手持铁叉的形象。但用叉来叉獾,其实是非常难的,因为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少能见到獾。獾喜欢夜间活动,人们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獾是月升而出月落而宿,所以其才具有神秘性,也很难被人捉到。

要捉到獾,那得了解獾的生活习性。

獾有很多品种,如狗獾、猪獾、袋獾和狼獾等。我们北方的獾,一般是狗獾。獾居于洞穴之内,善掏洞,每小时可掏洞1.5米左右,它听觉和嗅觉相当灵敏,也非常狡猾。它的洞穴结构复杂,一般都是两个以上洞口,有的多达4个贯通的洞口,又往往分成上下几层,长度可达十几米。

掏洞捉獾或者守洞捉獾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但是,要先查看附近有几个洞口。掏洞捉獾是确定洞内有獾时,采用顺洞掏挖或竖挖拦截等方式,步步为营,将其堵于洞内捕捉。守洞捉獾是守住一个洞口,同时在其他洞口布网,在守住的洞口处用牛粪或其他烟大的燃料生火,往洞内灌烟,其他布网的洞口有人守候,待獾撞网时及时收网捕捉。这是最简单易形的一种捉獾方式,但前提是观察清楚洞口,因为獾往往居山地,洞口查寻比较困难,庄稼地里的獾洞也往往被植物覆盖难以寻找,所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另外,守洞捉獾还有一个难度。因为獾有休眠期,立冬后它会封住洞口,缩居洞内不吃不喝地冬眠。这时候你找獾洞根本找不到。而惊蛰后,獾出洞觅食,为尽快恢复体力,獾一般白天藏于麦地或草丛,夜间觅食,经常几天不回窝,所以守窝捕捉往往会扑空。根据獾的这种习性,守窝捉獾要在麦收后到冬至前。

另外,獾的行动路线虽然弯弯曲曲,但是它有喜欢走熟路,所以,

可以利用獾的行走路线下夹子捉獾。捉獾的夹子类似捕鼠的夹子,不过比鼠夹更大更牢固,上面有机关,獾触到机关便会被夹住腿脚。使用夹子捉獾带有一定危险性,因为夹子机关相当灵敏,又非常有力度,稍有不慎便会伤人。所以,布夹后一定要经常查看,并设立警示,以免误伤到人。另外,獾的劲头非常大,布夹时要将夹子用牢固的铁链或绳索拴到一块插入地下的铁棍或木棍上,以防獾带夹而逃。

当然,以上我介绍的只是捉獾的方法,但是,獾是否被列入国家保护动物,捕杀獾是否违法,那你得自己去查一下国家保护动物的名录,千万别触犯了法律。据我所知,捕捉野生獾可是犯法的哟!


齐东晏子


庄稼地里有了獾,这事整的,真是怪愁人滴,管吧,獾是国家保护动物,不管吧,这东西的破坏力之大真让农民接受不了。

前天悠然老公过生日,饭桌上公公提起,这几天怎么滴也得找人帮忙去捉獾,不然咱家春玉米快被它嚯嚯完了。

婆婆说,也不好捉啊,实


在不行咱把玉米收回家吧,当时公公瞪了婆婆一眼,玉米粒还是一泡水,收回来有啥用处?!

原来村东头今年种的玉米已经结棒了,估计再过十天八日就可以吃煮玉米了,我们还没开吃呢,山里的獾却早早尝了鲜,听说吃了有接近一百棒嫩玉米。

您听听,您听听,多让人心疼啊,辛苦种的玉米,竟然都喂了獾!所以,再不处理的话,那块地里的玉米,估计都得让獾收走。

为此,公公特地请教了村里懂得捉獾的一位村民,公公带那村民特意去了玉米地进行考察,他们找到了獾进玉米地的路,用铁丝做了扣,准备吊獾。

那村民还把家里当年用来捉獾的夹子取了出来,把夹子也放在了獾走的路,据说动物们走的路都是来来回回就一条,只要认得它们走的路一般就能捉到它们。

悠然今晚上夜班后,公公他们会去玉米地下扣子还有夹子,可惜我没空跟着去,只是捉到了以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