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時期的琦善,平心靜氣去理解他,又是個怎麼樣的人

如果囿於我們平凡的歷史知識的話,或許就直接認為琦善是個賣國賊,畢竟他在鴉片戰爭期間和英國侵略勢力,簽訂了《川鼻草約》(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未簽約,英方單方面認可的),這樣子就把琦善和賣國兩個字緊密聯繫在一起了。

鴉片戰爭時期的琦善,平心靜氣去理解他,又是個怎麼樣的人

不管怎麼說,琦善在鴉片戰爭中的軍事行為是沒有多少可以值得表揚的地方,畢竟在對英國作戰時期,沒贏過,甚至還畏畏縮縮躲起來。但是,蔣廷黻倒是認為“琦善與鴉片戰爭的關係,在軍事方面,無可稱讚,亦無可責備。在外交方面,他實在是遠超時人,因為他審察中外強弱的形勢和權衡利害的輕重,遠在時人之上。

蔣氏言論一直以來都有不少人批判,認為這樣子看待問題,是不正確的歷史觀。但是畢竟鴉片戰爭也快過去了180年,我們有必要分析當時的一些具體情況。比如軍事層面清朝軍隊對英國軍隊的作戰能力,比如在當時那種情況之下,我們應當採取何種對外方式。

《近代史研究》2017年曾有篇文章,具體哪一期不是太清楚,文章指出在鴉片戰爭前,英國軍隊對中國沿海水文進行了詳盡的測量,以至於在後續的作戰過程中,清軍是沒有任何力量抗衡的。換而言之,軍事方面,避戰未必就是不好,但是避戰求和肯定不對。

因此蔣氏認為琦善在軍事方面無可稱讚亦無可指責。但是其認為外交方面遠超時人,可能是過譽。就如我之前所述,避戰可以,但不能避戰求和。如果在海戰處於下風,完全可以誘敵深入。這也是解決辦法的一種。琦善看出了英國軍隊的厲害,卻看不到其存在的問題,這也算是遠在時人之上!

只能說,琦善作為一個臣子,做出了其職責範圍內的一些事情。所以雖然其因《川鼻草約》而免職,但後續其居然可以官復原職,我想也是一種交代。

當然其參與到的嚴禁弛禁鴉片之爭,在筆者看來只是次要問題,都是支持打擊鴉片的,只是方式方法不同而已罷了,所以有必要對琦善鴉片之爭之前的一些鴉片政策言論做一些分析。同時我們也看看他的結局吧:琦善後獲得赦免,幾經官場沉浮,歷任熱河都統、四川總督、陝甘總督等。咸豐二年任欽差大臣組建江北大營圍攻太平軍,1854年,病死於揚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