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時期的兩個沒用的宗室,昭示著什麼

鴉片戰爭,這個不需多言,很多人都清楚,但是在這過程之中,清政府曾經起用過兩個宗室,統領作戰。

一個是奕山,奕山是琦善被革職後任用的。奕山到廣州後,以“粵民皆漢奸,粵兵皆賊黨”,另在福建招募未經訓練的士兵,又日夜飲酒作樂,不思進取。1841年5月21日,奕山所部主動向英軍發起夜襲,結果一敗塗地,廣州城外炮臺盡失。26日,奕山派人舉旗投降,與義律簽訂《廣州和約》。

一個是奕經,他被任命為揚威將軍,到浙江主持抗擊英國入侵。但是奕經無能,拖延戰事兩個月,臨陣只會到關帝廟求籤,結果清軍在定海、鎮海及寧波府一潰千里。

兩個都不行,沒有什麼軍事能力,但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又不顧實際情況一味冒進,從而大敗後導致英國更深入的侵略。他們被革職其實也是理所應當。當然過往不久,他們也會官復原職,還能在晚清政壇中露露臉。

其實這昭示著晚清宗室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拿得出手的人才了。能力有限,不思進取,玩物喪志,這些詞語用在他們身上,現在看來相當合適。滿族的官員固然也有很優秀的,但是從大的情況來看,差的也不是特別多,所以漢族官僚的崛起勢所應當。

鴉片戰爭時期兩個沒用的宗室,其實也說明了清朝逐漸往下走,這個往下,是阻止不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