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縣歷史故事」林則徐過乾州


「乾縣歷史故事」林則徐過乾州


 林則徐,福建省侯官(今福建福州一帶)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等,是清代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主張嚴禁鴉片,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

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林則徐以虎門銷煙、奮力抗英而聞名中外,成為民族英雄,為後人所稱頌。但也因為禁菸和抗英,使林則徐成了朝廷的一名“罪臣”,遭受了五年悲壯的流放生活。

林則徐在廣州的禁菸功績,最初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道光十九年(1839)七月二十八日,道光帝閱畢林則徐的虎門銷煙報告,欣喜萬分,譽為:“可稱大快人心事!”不久,林則徐過五十五歲生日,道光帝又親筆書寫“福”“壽”二字的大楷橫匾,差人送往廣州,以示嘉獎。但時隔不久,林則徐所面臨的形勢就迅速惡化起來。道光二十年六月,英軍派艦隊封鎖珠江口,進攻廣州。林則徐嚴密佈防,使英軍的進攻未能得逞。英軍受阻後沿海岸北上,於七月五日攻佔定海,八月九日抵達天津大沽口,威脅北京。這時,道光帝驚慌失措,直令直隸總督琦善前去“議和”,又命令兩江總督伊里布查清英軍攻佔定海的原因,究竟是由於“絕其貿易”還是”燒其鴉片“,意欲將林則徐作為“替罪羊”。從此,各種誣陷、打擊和指責連續降臨到林則徐的頭上。琦善是妥協派的骨幹,當然不會錯過這一陷害和打擊林則徐的機會。他聲稱英國所不滿的只是林則徐一人,只要清廷懲治林則徐,所有問題都可解決。

其間,林則徐兩次上奏,大膽陳述禁菸抗英的合理性和正義性。道光帝卻指責林則徐是一派胡言。

道光二十年九月二十九日,道光帝下旨,革了林則徐的職,並命令“交部嚴加議處,來京聽候部議”。十月二十五日,林則徐又收到吏部文件,通知他暫留廣州,等待新任欽差大臣琦善的審問和發落。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一日,林則徐又接到聖旨:降為四品卿銜,速赴浙江鎮海聽候諭旨。到鎮海後,林則徐積極參與了當地的海防建設事宜,力圖“戴罪立功”。不久,接替琦善的靖逆將軍奕山在率軍與英軍作戰中打了敗仗。為了開脫罪責,他竟造謠說,英方是願意議和的,他們恨之入骨的只有林則徐一人。言外之意,就是必須再次懲辦林則徐,英方才能罷兵議和。道光帝求和心切,便把廣州戰敗的責任再次歸罪於林則徐,說他在廣州任職時沒有積極籌劃防務,以致英軍發起進攻後,奕山招架不住。六月二十八日,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則徐“四品卿銜”,從重發往新疆伊犁,效力贖罪”。

林則徐抗英有功,卻遭投降派陷,被道光帝革職,他忍辱負重。這時,他突然身患重病,在西安療養了四個月。他曾壓抑著自己的滿腔悲憤,自制印章一枚,上刻“寵辱偕忘”四字,意欲把過去皇帝對自己的寵愛和現在受到的屈辱統統拋到九霄雲外,對仕途心灰意冷,今後但願能為民眾多做好事。


「乾縣歷史故事」林則徐過乾州


 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十四日,他僱了一輛馬車,帶著長子林汝舟、三子林聰彝、四子林拱樞踏上戍途。在赴戍途中,仍憂國憂民,並不為個人的坎坷而唏噓。當與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別時,他壯懷激烈地寫下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詩句。這是他愛國情感的抒發,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寫照。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八日,林則徐勞碌奔波,來到了乾州城,於北城門軍校場驛站小憩,準備第二天繼續北上。這天夜裡,乾州突降大雨,雨誤行程,林則徐只好暫住乾州,伺機北上。在乾州城,林則徐在縣令的陪同下,參觀了乾州的城隍廟、文廟、乾陽書院,並登上了乾州城北城門門樓,在北城門樓上,林則徐看見不遠處的乾陵,雲霧繚繞,煙雨蒼茫。埋葬著兩個帝王的乾陵,深鎖在雨霧之中,他觸景生情,聯想到盛唐時期國力強盛,開疆拓土,現在卻是外強入侵,民不聊生。他深感報國壯志未酬,卻身蒙不白之冤,心中充滿悲傷和憤慨,不禁發出了一聲喟然長嘆。

兩天後,即七月十一日,風停雨駐,林則徐帶上家眷隨從,準備繼續趕路,到乾州城北門口,他看著送行的三個兒子,然後握著大兒子的手說:“按朝廷規定,你們兄弟三人,只有兩人可以和我同往伊犁,你是長子,必須留在家中,你就送我到乾州城吧,再送就要違反朝廷的規定了。為父沒有什麼東西送你,就送你一首詩,聊以自勉吧。”說罷,林則徐忍淚揮筆,寫下了著名的《舟兒送過數程猶不忍別,詩以示之》詩:

三男兩從行,家事獨賴汝。

汝亦欲我從,奈為例所阻。

茲來已數程,再遠亦何補。

忍淚臨交衢,執手為汝語:

汝父雖衰齡,餘勇或可賈。

平生一念愚,艱危輒身許。

過涉佔滅頂,坎壈乃自取。

斧鑕猶可甘,況僅魑魅御。

朝廷寬大恩,荷戈赴邊圉。

天其重要荒,吾豈憚行旅。

行矣勿欷歔,汝歸保門戶。

汝母久烶羸,護持慎寒暑。

知汝素性恬,無心戀圭組。

仕止隨所遭,修為力須努。

語言訥鮮失,人事忍為主。

我其歸首丘,汝勿忘在莒。

雖有今日離,猶期他日聚。

豈學謝幾卿,枉赴新亭渚。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林則徐到達新疆伊犁,到伊後,林則徐不顧年高體衰,從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萬裡”,實地勘察了南疆八個城,加深了對西北邊防重要性的認識。林則徐從所譯資料中發現沙俄對中國的威脅,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國防思想,成為近代“防塞論”的先驅。他明確向伊犁將軍布彥泰提出“屯田耕戰”,有備無患。”他還領導群眾興修水利,推廣坎兒井和紡車,人們為紀念他的業績,稱為“林公井”“林公車。


「乾縣歷史故事」林則徐過乾州


 林則徐根據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結合當時沙俄脅迫清延開放伊犁的問題,指出沙俄威脅的嚴重性,臨終時尚告誡“終為中國患者,其俄羅斯乎!”林則徐的遠見卓識,已被後來的歷史所證實。

民族英雄林則徐在乾縣北城門與長子的離別詩則永久地載入史冊,留下了乾州古城與歷史名人的佳話。

(來源:《乾縣歷史故事》 編著:傅建華 趙秦波)


「乾縣歷史故事」林則徐過乾州


 聯繫我們

電 話:02935521236

郵 箱:[email protected]


「乾縣歷史故事」林則徐過乾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