窺見人與人之間流動的愛憎、憂喜及情性,這5本書給你答案

王小波的五線譜;沈從文的訣別書;魯迅致許廣平;三毛寫給荷西……

那些不便宣之於口、藏在字底的心意,何來半點矯飾或做作之跡。

如果你想知道,關於愛情的甜與喪。也許,它們會給你答案。


-1-

《浮生六記》

窺見人與人之間流動的愛憎、憂喜及情性,這5本書給你答案

魯迅曾說:《浮生六記》中的芸娘,雖非西施面目,前齒微露,我卻覺得是中國第一美人。

這位姑蘇女子,不僅是沈復的表姐、愛妻、終生女神,更是他的 “閨中良友”。

她如此可愛。會女扮男裝拔腿偷溜上街,和小丫鬟夜遊廟會;會忙裡偷閒看《西廂記》,餓得三餐忘光光;

也會用芥滷腐乳下飯,佐以鹹香蝦滷瓜,自嘲為狗和屎殼郎…

夫妻倆感情甚篤,沈復自述為“年愈久而情愈密”。哪怕多日不見,只要碰了面,就會挽著對方問道,“你要去哪裡?”

相識、相知、相契、相離。

芸娘死後,沈復憶起舊日,寫成浮生六記。現餘四篇,道盡人間酸鹹。


-2-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窺見人與人之間流動的愛憎、憂喜及情性,這5本書給你答案

他的情書甜到發膩,甜到齁嗓子。

他說她的名字最動聽,字面乾淨,筆畫疏朗,怎麼寫都好看;他說比她更好的人,古時候沒有,以後也不會有。

他去青草地放羊、石邊逗螞蟻,等蜘蛛結網,看宋清如睡覺。“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時卻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愛你。”

一代翻譯巨匠,在戀人面前,其實是個十足的幼稚孩子。

那些少之又少的回信,是他的解憂藥,也是續命湯。他承認自己的懶、頹廢、失敗,猶疑而敏感,一會兒飛到雲上,一會兒跌到地裡。

180萬字譯稿,540封情書,3300天異地戀。

他對她,所有無法藏匿的愛,都在信裡。成了捂不住的秘密。


-3-

《湘行書簡》

窺見人與人之間流動的愛憎、憂喜及情性,這5本書給你答案

沈從文自稱“鄉下人”,北大任教時,他愛上了自己的學生——才女張兆和。

單相思、苦肉計、沒完沒了寫情書。張兆和惱極了,氣得向校長鬍適求助。胡適聽罷,笑稱“他非常頑固地愛你。”非但不勸阻,還要給二人做媒。

聽到這般回覆,張兆和只能恨恨道:“我非常頑固地不愛他。”

話雖狠,怎料世事兜轉,沒幾年,倆人竟結為夫婦。而此書,寫於沈從文的湘西探母之旅。

臨行前夕,他和張兆和約好,每日一封信,致家中的妻。

“三三,我現在點了兩支蠟燭為你寫信,光抖抖的,好像知道我要寫些什麼話。我寫的是……別說了,我不害羞燭光可害羞!”

“三三,我擔心在船上瘦了,回到家裡不好看,但照這樣下去卻非瘦不可的。想吃點青菜辦不到。想弄點甜東西也辦不到…”

一別之後,二地相懸。

只說三四月,誰知五六年。哪怕日後變了心,在那些瞬間,所有情話即是真。


-4-

《平如美棠》

窺見人與人之間流動的愛憎、憂喜及情性,這5本書給你答案

翻看後停不下來,是因為書中圖,圖中事,事中人——出自一位93歲高齡老人之手,平淡且窩心。

從年少到鍾情,從戰亂至逃難,從暮年到離別。平如和美棠的故事,舊歲月裡悄悄寫就。

他和她,都是小人物。經歷飢餓、戰爭、勞改和疾病,吵吵和和,養育兒女又一起變老。

油條、肉圓、黑魚湯、南翔小籠、馬蹄蛋糕、薯粉肉丸子……哪怕朝不保夕,但這對眷侶眼裡,一切是溫情脈脈的。

再後來,美棠病重,記憶散失。迷糊間說要吃啥,平如夜半也會騎車去買;

因為陪伴治療,他每天5點起床,為她梳頭、洗臉、打胰島素、做腹部透析。

美棠離世那年,平如已經87歲。

“睡前醒後,皆是難過”,為了排解心中隱痛,他把兩人的故事悉數回憶。彙集成冊,便成了這本《我們的故事》。

從此,海水尚有涯,相思永無岸。


-5-

《愛你就像愛生命》

窺見人與人之間流動的愛憎、憂喜及情性,這5本書給你答案

“只要想到你,我這張醜臉就泛起微笑。”

說實話,王小波算不上一個美男子。塌鼻子,瘦高個,有點痞裡痞氣,還有點慫。

戀愛之初,他就飽受白眼。原因很奇葩,對方覺得他長得太寒磣。

所幸他是個有趣的人,渾身機靈勁兒在滋滋作響,翻騰不休,就像火炭上的一滴糖。

李銀河心想,他真是一隻不死的綠毛水怪。

剛相處時,他倆總是聚少離多。王小波腦筋一轉,找了本五線譜,整頁紙寫滿眷戀。

“做夢也想不到我寫在五線譜上吧?五線譜是偶然來的,你也是偶然來的。不過你值得寫在裡面呢。但願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我把我整個靈魂都給你,連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氣,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種壞毛病。他真討厭,只有一點好,愛你。”

他給李銀河的愛,是冬日裡掛在樹梢的冰稜,明晃晃的,卻乾淨剔透。

就像這本書,不摻一點假,不隱一點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