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場上最聰明軍人,審時度勢識時務,讓日本人恨得咬牙切齒

軍人必有一死,戰爭年代死在戰場上是最好的歸宿。貪生怕死之輩,會被無數國人唾棄。然而,抗日曆史上就有這麼一個人,他怕死怕得要命,甚至投降了日軍,可是卻依然被稱為民族英雄。

9.18事變之後,日本加快了在東北三省瘋狂的侵佔步伐,然而由於張學良的“不抵抗”策略,正規軍的反應慢一拍,所以組織反攻極為不順利。這個時候有一個將領,在危難之中組織官兵抗日,打響了抗日第一槍。

他就是馬占山,滿族人,9.18事變之後,他已經45歲了,就任黑龍江省的軍事總指揮。

抗日戰場上最聰明軍人,審時度勢識時務,讓日本人恨得咬牙切齒

1931年11月,日軍派出飛機做偵查,1300餘名日軍向東北江橋方向撲去,強行驅趕中國工人意圖佔領江橋,悍然向中國軍陣地發起猛攻。馬占山帶領軍隊,不管不顧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同日軍激戰3天2夜,直到打退日本人的進攻為止。這一次攻防戰打得非常漂亮。當時國內主流媒體都大肆報道了這場戰鬥,一時間,馬占山就成了那個時代的“網紅”英雄。

抗日戰場上最聰明軍人,審時度勢識時務,讓日本人恨得咬牙切齒

他的所作所為與張學良行程鮮明對比,全國人民都第一時間支援黑龍江省抗日,有錢的捐錢,沒錢的從軍。甚至在上海、南京、哈爾濱等地,都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志願軍加入“援助馬占山後援團”,參加抗日隊伍。

抗日戰場上最聰明軍人,審時度勢識時務,讓日本人恨得咬牙切齒

然而,馬占山看著這些跟他的兒子差不多大的學生兵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因為,他已經快要——彈盡糧絕了。只有他自己知道,宣佈抗日以來,他根本就沒有得到國民政府的一分錢幫助。蔣介石遠在南京,東北戰略要地瀋陽已經被日本人控制,他根本就沒有辦法越過日本人的封鎖,去像南京政府要資助。

抗日戰場上最聰明軍人,審時度勢識時務,讓日本人恨得咬牙切齒

反觀日本這邊,武器精良、兵力充足,要幹掉他們這隻區區弱旅易如反掌,只不過是早晚的問題而已。馬占山是軍閥出身,軍閥思考問題的方式自然跟國民政府的黃埔系軍官,不一樣。

抗日戰場上最聰明軍人,審時度勢識時務,讓日本人恨得咬牙切齒

後來,日軍發起針對哈爾濱的進攻,哈爾濱保衛戰就此打響。可是戰況極為不妙,馬占山的部隊幾乎死光了一整隻旅,換來了哈爾濱淪陷的結局。至此,馬占山在心中已經有了計較,他非常擔心東北抗日武裝的前景。

抗日戰場上最聰明軍人,審時度勢識時務,讓日本人恨得咬牙切齒

於是,他向敵軍投降了,並且答應日軍以後不再鬧事,出任偽滿洲國的黑龍江省省長。一時間國內輿論一面倒,記者、編輯們恨不得用手裡的筆殺死這個漢奸,萬萬沒想到這樣英雄式的人物,在打出抗日第一槍之後就選擇了叛變日軍。

抗日戰場上最聰明軍人,審時度勢識時務,讓日本人恨得咬牙切齒

可是接下來的事情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當人們以為馬占山就此淪陷的時候。他不斷與日軍周旋,就在他們眼皮子底下運走了一大批軍事物資和糧草,召集舊部在齊齊哈爾又重新拉起大旗繼續抗日,不斷騷擾日軍把他們氣的半死。

抗日戰場上最聰明軍人,審時度勢識時務,讓日本人恨得咬牙切齒

最後因為寡不敵眾,被迫撤退進入蘇聯境內,再輾轉回國後被國民政府委任東北挺進軍司令繼續抗日。馬占山應該是諸多抗日將領裡面,最識時務的一位,他不頑固但始終熱血,他審時度勢做出判斷,是一個聰明的軍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