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巧舌如簧」找到實物原型:石峁遺址出土4000年前古樂器

成語“巧舌如簧”找到實物原型:石峁遺址出土4000年前古樂器

近日,陝西省神木市的石峁遺址出土了20餘件骨制口絃琴,測年數據顯示,距今年代已有約4000年的歷史,被認定為目前國內所見年代最早的絃樂器。這批骨制口絃琴均出土於皇城臺東護牆北段上部的“棄置堆積”內。

口絃琴是一種古老的簧片樂器,素有人類音樂“活化石”之美譽。我國先秦時期被稱作“簧”,《詩經·王風·君子陽陽》中有:“君子陽陽,左執簧,右招我由房,其樂只且!”《詩經·小雅·鹿鳴》亦載:“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成語“巧舌如簧”找到實物原型:石峁遺址出土4000年前古樂器

口絃琴保持著人類早期絃樂器的原型特質,至今仍在世界上很多民族所使用,在我國流行於蒙古族、羌族等多個少數民族中。然而在漢語系為主的華夏民族中,這種樂器基本已消亡殆盡,消亡的原因說起來挺有意思,主要是這種樂器的發聲特點衍生出一個令人生厭的成語——“巧舌如簧”。

“巧舌如簧”意為舌頭靈巧,像簧片一樣能發出動聽的樂音。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多含貶義。《詩經·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唐·李白《雪讒詩贈友人》:“坦蕩君子,無悅簧言。”

成語“巧舌如簧”找到實物原型:石峁遺址出土4000年前古樂器

唐·白居易《天可度》:

天可度,地可量,唯有人心不可防。

但見丹誠赤如血,誰知偽言巧似簧。

唐·劉兼《誡是非》:

巧舌如簧總莫聽,是非多自愛憎生。

三人告母雖投杼,百犬聞風只吠聲。

正由於口絃琴有過這麼一段不太光彩的黑歷史,以致於人們對它敬而遠之,退避三舍,在漫長的歲月中,也就逐漸淡出了大眾的視野。不過,當石峁遺址出土的這批珍貴文物再一次浮現在人們眼前時,我們終於可以心平氣和、不帶任何主觀成見地聆聽到來自遠古的美妙樂音了。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還不錯,關注一下又不會懷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