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東:救救魯迅

孔慶東:魯迅精神今何在?

孔慶東:救救魯迅

在今天這個消費主義時代,魯迅雖然還是很偉大,但似乎離我們很遠。加上很多中學的語文課講得比較僵化:不結合當今的實際和拘泥於語言字詞,以致有些學生認為魯迅的文章裡到處是病句。許多人覺得魯迅太高大,對他敬而不親,甚至有少數人在不曾認真讀過魯迅原著的情況下,胡亂詆譭魯迅。我在《百家講壇》做節目時發現,大眾對魯迅的認知,與學術界的差異實在是太大了,當前社會上有兩種對待魯迅的觀點非常不可取:將其神仙化和將其妖魔化。

正是對魯迅的這種誤解,給我們這些講魯迅課的教書匠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每次我都要用很多時間和力氣來講魯迅不是李逵,不是張飛,也不是董存瑞,魯迅是大學者、是大學問家,他的文章之所以寫得那麼好,是因為學養深厚造成的。

魯迅確實骨頭硬,能戰鬥,但他之所以能夠長期戰鬥不動搖,恰恰在於他最懂得怎麼休閒、怎麼放鬆。所以我從來不單獨地、片面地講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我會講魯迅屬於高薪階層,很多人覺得魯迅的生活貧困潦倒,其實根本不是這個樣子,如果魯迅每天吃不飽飯,如何拿起筆來戰鬥?

魯迅的收入分為固定薪水、講課費和稿費三部分,其中他的固定薪水每月可拿300大洋。那時候,一個北京貧民每月的基本生活費是兩三個大洋,足夠買些柴、米、油、鹽之類的東西。當時一個大洋,大約相當於現在的七八十到一百多元。而且,經常有學校請魯迅去講課,最多的時候,他曾在8所學校兼課。

後來,魯迅因為討厭官場,辭職不幹了,成了一名文化戰士,當時主管教育部的蔡元培邀請他做特約作者,依然每月給魯迅開300大洋的薪水。但魯迅並沒有因為拿了國民政府的錢,而放棄針砭時弊,這正是他的可貴之處。

今天我們看看魯迅先生寫的那些文字,字字都是發燙啊,好像說的就是我們今天的事。再比較一下今天的言論環境,我覺得魯迅先生活在今天,他一定會寫博客,他一定會寫微博。魯迅在那個時代,他就是運用了那個時代最快捷的傳播利器——雜文。是魯迅把雜文抬到文學的殿堂裡。

魯迅為什麼非常偏愛雜文這種形式呢?就是因為它快捷,非常快捷、非常有力。雜文裡邊有一種非常短小的“小雜感”,就相當於我們的微博。魯迅非常擅於寫百十來字的東西;魯迅還非常擅於把敵人扔過來的手榴彈,撿起來再扔回去——這不就像我們在博客上、在微博上來回論戰嗎?所以魯迅是文化戰的祖宗,在這方面永遠是我們的榜樣。

現在很多人誤解魯迅,他以為在網上隨便罵罵人、攻擊別人,這就是學習魯迅。錯了,魯迅是不罵人的;魯迅的厚愛,是他文學的底色。你看看魯迅的文章,你如果親自去看看《魯迅全集》的話——不要聽信網絡上的流言蜚語——魯迅是對人間懷著溫暖的大愛。

魯迅的雜文和小說為什麼那麼有力量?概括起來,其實就是四句話——“平民立場,學者深度,環球視野,中華氣派”,這四句話合起來,不就是魯迅精神嗎?

魯迅是現代的偉人,魯迅早都看清的事情,比我們多看了一百年、一千年,我們為什麼不借助他呢?當然只有一個魯迅不夠,還要有毛澤東。王震將軍臨終的時候說:“毛主席比我們多看了50年。”我說王震將軍說得可能還不夠,毛主席可能比我們多看了五百年。但是毛主席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如果不讀魯迅,毛澤東也沒那麼高深的功夫,毛澤東一樣站在了魯迅的肩膀上,只不過他做出了比魯迅更偉大的事業。魯迅不是做事的,魯迅是給大家指明道路的、照亮道路的。

魯迅的小說,我現在有的時候還要拿出來讀一會兒,隨便讀一段很過癮。其實魯迅全部小說合起來就一本,魯迅沒有長篇小說,只有一箇中篇小說《阿Q正傳》,剩下都很短,魯迅好多小說都幾千字。你看看現在的小說家誰寫幾千字的,短篇小說都寫好幾萬字,中篇小說十萬字,長篇小說動不動就出上下卷、上中下卷,有的人出六卷長篇小說。

現在有些文人動不動下筆千言,罵人百句,自以為是學習魯迅,其實大錯特錯。魯迅首先是心裡充滿陽光的人,充滿大愛的人,然後是學識淵博的人,再後是才華橫溢的人,所以他才隨手一揮,滿天花雨。不要動不動“代聖人立言”,這是五四前輩所大力批判的。我們就老老實實地做好我自己,可能就是魯迅所真正希望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