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俱樂部有盈利嗎?

人不範二枉少年_


首先,在中超目前俱樂部的財報啥的基本都不公開,所以具體虧損多少的真實情況只有他們自己清楚。

沒錯,我說的就是虧損多少。盈利,暫時很難。

拿在新三板上市的恆大來舉例子,最有代表性。不僅是因為球隊實力頂尖知名度高,也是因為他們的財報根據上市要求相對透明一些。在2015年掛牌上市時,恆大公佈的2013年淨利潤為-5.76億,2014年為-4.83億。

而在上市之後的最近兩年,恆大2015年公佈的淨利潤為-9.53億,2016年為-8.12億。表面上看起來上市之後恆大虧得更多了,但實際上這個數字更多的是和每年轉會費支出有著密切的關係。反正不管怎麼說,虧損基本上是一定的。

至於為什麼,我們先來看看支出:

恆大2015年和2016年的支出基本都在13億左右,其中最大頭的就是轉會費和球員及教練組的工資。比如J馬轉會費3億多人民幣,斯科拉里團隊新合同的年薪大約1000萬歐,也就是7000多萬人民幣。在目前這個砸錢培養市場的時代,想在中超裡競爭冠軍,這個成本估計每年都少不了。

那麼收入呢:

2016年恆大收入了5.61億,比前一年增長了差不多50%,不過還是沒到支出的一半。目前中超俱樂部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廣告收入,恆大2016年的廣告收入接近4億,差不多是總收入的七成。雖說離不開控股方的支持,但這個數字表面上已經很不錯了。

至於歐洲足球和廣告收入同樣重要的門票和轉播收入嗎,只能說中超要走的路還很長。

恆大2016年的門票收入4700萬,確實在國內已經遙遙領先了。但相比於龐大的支出來說,有那麼點杯水車薪的意思。想要真的成為收入的重要來源,那就意味著需要自己擁有球場,還要場場爆滿的看球氛圍。

轉播收入的話,基本上是歐洲除了豪門之外絕大多數俱樂部的最主要收入來源。2015年體奧動力花了80億買了5年版權,按照分紅政策給到每個俱樂部是每年6400萬,明年開始會漲到8000萬。這個價格已經被輿論視為天價了,但所佔收入的比例依然和歐洲俱樂部相差很遠。想要再提高,那就意味著要轉嫁觀眾,中國球迷得和歐美球迷一樣掏錢看比賽。

前面也說了中超還在砸錢培養市場的階段,因此最近幾年指望著靠提高門票和轉播收入來實現盈利,基本不可能。當然,有些俱樂部可能因為轉會市場只出不進實現一兩個賽季的盈利,但在人人砸錢的中超,這也就意味著要為艱難保級而戰。


尾田一狼


現在中超總共有16支球隊,其中大部分球隊都是虧損的,但是也有部分俱樂部偶爾能夠盈利,比如去年的山東魯能,前年的遼寧宏遠,都曾經出現過盈利的情況,但是一直贏利的球隊還是沒有的,而且大部分球隊都是虧損相當嚴重。

中超球隊大部分虧損的原因,除了球隊的支出比較大之外,還和中超整體的商業開發有關係,現在的中超聯賽基本沒有商業開發,特別是周邊產品的開發基本沒有,只有一個球衣的銷售還可以,其他相關的商業開發基本都沒有。

就拿盈利過的遼寧宏遠和山東魯能來說吧,他們偶爾的盈利都是出售球員帶來的,遼寧宏遠還因為出售球員過多,現在已經前往中甲報道了。而山東魯能幸虧家底比較厚實,不然賣掉王永珀、楊旭、張文釗等球員,山東魯能也有可能面臨降級的風險。

至於其他球隊的財務情況,因為大部分球隊的財務不對外公開,咱們只能拿登陸新三板的廣州恆大淘寶來看,廣州恆大淘寶從2015年上市,財務報表顯示2013年虧損5.76億,2014年為4.83億,2015年為9.53億,2016年為8.12億,2017年9.87億元,可以說廣州恆大淘寶的虧損連年增加,其他球隊的情況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廣州恆大的收入主要靠的是廣告,這和歐洲球隊的門票、轉播費用、周邊產品相比,中超需要走的路還有很長,也許誰堅持到最後誰就能成為真正的贏家,但是隨著房地產行業的日漸式微,中超球隊的盈利已經迫在眉睫了,不然中超很可能就會迎來破產風暴,到時候中國足球就真的一闋不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