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罪过,铁帽子王与皇帝兄弟的不同结局

铁帽子王是清朝特有的称谓,官方的称呼是“世袭罔替”,即所谓流水的孙子,铁打的爵位。清朝对于铁帽子王的封赏形式有以功封,以恩封。

铁帽子王都是宗室中人,但宗室子弟不一定都有世袭罔替。那么皇帝的近枝兄弟与相对远枝的铁帽子王孰大孰小呢?

礼亲王昭梿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的后代,在他父亲礼亲王永恩去世后承袭礼亲王的爵位。嘉庆二十一年,昭梿因为凌辱大臣、滥用非刑被削去爵位,并圈禁三年,礼亲王的爵位就由他的堂弟麟趾继承。

同样的罪过,铁帽子王与皇帝兄弟的不同结局

在宗室贵族中,暴虐御下的不止他一人,昭梿的作品《啸亭杂录》中就记载了许多。他主要的罪状是“凌辱大臣”。昭梿凌辱大臣,是“面斥尚书景安为伊家奴才”。景安是满洲镶红旗人,昭梿则是满洲正红旗,两人并不同旗。原因可能是昭梿自认为宗室,又是世袭罔替的亲王,其他异性臣子当然都是宗室的“奴才”。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昭梿祖上礼亲王代善曾经是正红旗旗主,代善之子岳托是镶红旗旗主,论这层渊源,昭梿当然不会把景安放在眼里。

然而嘉庆不这么想。他认为两人同为王公大臣,各旗人员不再是哪个王公贝勒的属人,更不是个人的奴才,如何能妄加指责?

嘉庆二十二年,圈禁了半年的昭梿被释放,但亲王的爵位并没有还给他,而是由他的堂弟一枝延续下去,他自己则寄情于诗文,到后来郁郁而终。

乾隆曾经在正大光明殿监试八旗子弟,到午膳时,弘昼请乾隆退朝进膳,乾隆没有答应。弘昼不满地说道:“皇上难道疑心我会买通这些士子吗(上疑吾买嘱士子耶)?”乾隆退朝没有说话。傅恒责备道:“这岂是人臣所应该讲的?”弘昼这才反应过来。第二天免冠向皇帝谢罪,乾隆这才说道:“昨天朕如果答一句话,你立刻就要大祸临头了。以后谨慎不要再说这样的话了。”并对他像从前一样友爱。

乾隆登基后,将雍正在潜邸的财产都给了同父异母的兄弟弘昼,因此弘昼家财甚厚,骄矜傲慢。他曾经因为小事在朝堂上当众殴打大臣讷亲,讷亲是清朝开国功臣额亦都的后人,当时是军机大臣、一等公,乾隆目睹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却没有任何的惩罚。

同样的罪过,铁帽子王与皇帝兄弟的不同结局

这件事记载在昭梿的《啸亭杂录》中,未尝没有对自己遭遇的愤懑不平。

弘昼并不是世袭罔替的亲王,但他死后乾隆让他的儿子又袭了一代亲王,然后才开始递降袭爵。固然有乾隆对兄弟的优容,更重要的是弘昼的韬光养晦。他曾经写了一首《金樽吟》以明志: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也是向皇帝哥哥表达自己只想当个富贵闲人的志向吧。

同样的罪过,铁帽子王与皇帝兄弟的不同结局

昭梿获罪,主要的原因是藐视皇权,他与在位的皇帝的关系也已经超出了五服,地位虽然尊崇,但系于皇帝一念之间。

弘昼虽然同样罪过不小,但他是皇帝的亲弟弟,更何况行径荒唐,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最终成全了兄弟之情、君臣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