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贾家庄:坚持走集体经济道路 美了村 富了民

王建 杨志勇

原本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是如何走出一条致富之路的?贾家庄给出的答案是“走集体经济”的道路。

5月的贾家庄绿植遍地,踏上这片总面积4.2平方公里,居民不足3000人的土地,映入眼帘的是贾家庄百姓建设美好家园的优美画卷。仔细翻开村党支部民情日记,凝聚着党支部带领村民致富的许多故事。

豪华的星级酒店、庄严的村史馆、整洁的住宅楼、热闹的贾街、静怡的生态公园……让人心旷神怡。

在贾家庄度过大半辈子的楚爱珍老人的记忆里,自己小的时候就听得当地流传的一句顺口溜:“村西湿泽村东干,村南村北碱荒滩”。这里地势低洼,是当地一块盐碱滩。历史上由于受到战乱影响,这里成了汾阳远近闻名的贫穷村。当地流传着“有女不嫁贾家庄,嫁到贾庄受恓惶”的民谣。楚爱珍说。

穷则思变,1983,联产承包被确定为农业生产基本模式推广时,面对突如其来的改革大潮,贾家庄这个以集体经济著称的先进典型,经过艰难的选择,创造性地实施了一套“三田到户,五统一,一集中”的双层经营管理办法,把自留地、饲料田、口粮田按人口平均分到户,由各户自主经营;把责任田连片集中,承包给种田能手;承包后的土地由集体组织统一服务。

土地承包之后,人们不用忙于耕种,贾家庄实行干部带头致富搞个体经济,放手让领导兴办企业或者能人承包土地,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书记邢利民带头成立了曙光塑料厂,随后村里陆续开办了农机修配厂、木器厂、农产生产资料服务部,也有人承包土地成立种粮大户。

彼时,邢利民带领着干部们上北京下河南,考察后决定还是要发展集体经济,于是带头将个人产业交回集体。村里主要干部也跟着书记全部低价献出了个人企业,退出了承包土地,贾家庄开始集中精力发展集体经济。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批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在集体企业家底小、起步难的情况下,贾家庄的党员干部响亮地喊出“亏了我一个,富裕全村人”“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不当百万富翁,要建亿万富村”的三句口号,村里的主要干部全部献出了个人企业,退出承包的土地,集中精力为集体办企业,为群众搞服务,从带头富转向带领富,走共同致富路。

与此同时,贾家庄还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立足实际、创新思路,走出一条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之路。

“为集体做事,从来是大干快上、积极响应,从来不扭扭捏捏、推三阻四。党支部一声召唤,会议室很快就坐满了党员,村里的义务劳动,不用半小时,数百人的队伍就能到齐”。年逾古稀的任燕雄老人边说边指了指门外一个由废弃水泥厂改造的博物馆,变了,一切都在一代又一代村干部的带领下改了头,换了面。

“两手抓两手硬,歪风邪气吹不进”是多年来贾家庄村总结的一条治村法宝。在狠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该村对精神文明建设丝毫没有放松。

早在1990年开始,贾家庄就提出创建“社会主义新型农家”,次年初评出第一批15个家庭,2006年,贾家庄将评比内容细化升级,改为“新世纪和谐家庭”。竞赛内容增加了“不赡养父母,使老人生活无靠”等十大项二十六条,干了大半辈子的妇联主任贺宝英桌子上放着一本册子,上面写着:扫雪5分,参加会议5分,知识考试10分,栽树20分……每个季度分别登记,总分为245分。她说:“达到200分以上就可以获得新世纪和谐家庭 荣誉称号了。但只要违反一条 一票否决,之前累积的荣誉都得归零。”贾家庄全村能达到200分以上的家庭在90%以上。

1997年,贾家庄开始探索农业旅游,投资5000万元在原先废弃的旧砖瓦场上,建起了占地15万平方米的生态农业旅游园区。据现任村书记邢万里介绍,自开园以来,其发展已呈现出生机勃勃、后劲十足的强大势头。如今的生态园已经形成集种植养殖、休闲娱乐、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农业生态旅游基地,不乏有国内外众多领导和客人的到访。

具有远见卓识的贾家庄人,从2001起,就在这里每年举办一届商贸旅游节,不断积累经验、资金和人才,随后又建起了占地7万平方米的文化体育广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之魂,旅游就缺乏内涵,旅游经济就缺乏后劲。集体主义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过时。贾家庄抓住并创新这一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和元素,包装了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文化,以此带动贾家庄旅游产业的壮大发展。”邢万里如是说。

无论是贾家庄村的文明和谐,还是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以及欣欣向荣的城镇化建设,贾家庄能有令世人瞩目的今天的成就,离不开 走集体化经济的路子。村长范玖深感概道。村里要发展,没有集体经济做支撑,那是一句空话,通过滚雪球的形式,不断的滚动积累,把集体家业从当时的五十万发展到后来的五千万,现在的集体固定资产超过了五个多亿。

六十多年来,贾家庄在党的领导下,依靠集体的力量,发挥群众的智慧,从一个贫穷落后的盐碱滩变为生态宜居、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的、富裕文明的小康村,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文明村”等光荣称号。年产30万吨焦炭的机焦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新酒厂;同时,贾家庄优化整合资源,成立了腾飞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旅游产业井喷式发展,全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余人,帮助解决了周边邻村500多人就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