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忠誠的管理的經營戰略

在我國古代忠誠是人們的必須遵守的要求,對國家,對君主,對家族,都必須是絕對的忠誠。

所以從古至今,忠誠都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人文概念。對忠誠的定義及推崇,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步將其引入至國家、民族、家庭乃至經濟領域並逐步擴散到世界各國。

什麼是忠誠:

忠誠自有一個等級體系,也分檔次級別:處於底層的是對個體的忠誠,而後是對團體,而位於頂端的是對一系列價值和原則的全身心奉獻。

長期的研究發現,沒有忠誠的僱員就不可能出現忠誠的顧客;缺乏忠誠的顧客,企業也無法留住忠誠的僱員。而一旦顧客和僱員這個忠誠的基礎不存在,企業的投資者也不會再保持對企業的支持,顧客和僱員的忠誠也建立在投資者忠誠的基礎上。因此,商業忠誠實際上是三維的,即顧客、僱員、投資者三維,其力度、廣度和相互關聯性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想。

基於忠誠的管理的經營戰略

實際上,成功企業無一不在靈活應用著忠誠的各項原理,無一不在遵循著我們稱為“基於忠誠的管理”的經營戰略。

在管理盛行的美國,“忠誠”已成為管理界的一個爭論焦點。部分專家甚至宣稱“忠誠”早已壽終正寢,然而實踐證明他們錯了,現在的企業管理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需要“忠誠”的加盟。美國各企業平均每五年便會失去一半的顧客,每隔四年走掉一半的僱員,而用不了一年就會喪失一半的投資者。

人們根據企業的定位和對企業管理的不同理解,前期主要關注生產性因素,偏向於以利潤、質量、技術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後期則將管理焦點轉至人,更多的是探求服務、人才與企業發展的聯繫。

相比較而言,忠誠管理在關注生產性因素的同時更把重點投向創造價值的人,是在前期生產性因素的基礎上整合了後期人本因素的觀點並加以發展的結果。它認為企業的根本使命並非獲取利潤,而在於創造價值;利潤則是價值創造的重大結果,是手段而非目的,是結果而非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