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爲何去蘇聯留學而不是美國?

紅茶館人生


這個題很有意思,我們知道蔣介石以及宋、孔、陳家族都是親美派,尤其是宋美齡,更是中美關係的大使,經常出入美國國會。這些國民黨的上層人物最後如果沒在臺灣落腳,都會選擇到美國去養老送終,宋美齡死後更是葬在了美國。

既然國民黨如此親美,為何蔣經國會到蘇聯留學呢?

蔣介石的親蘇歷程

一切的焦點還是要放到1925年,1925年對於國民黨和蔣介石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年份,前一年蔣介石剛剛擔任黃埔軍校的校長,成為國民黨內的一匹黑馬,並且逐漸形成自己的勢力範圍,而孫中山則在1925年去世。

由於孫中山死後並沒有指定繼承人,也並沒有能夠出現鎮住場面的人物,尤其是國民黨的新星廖仲愷被刺殺,更是讓廣州國民政府的領導權的爭奪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沒有了廖仲愷,最有實力的就是汪精衛、胡漢民和蔣介石了,當時蔣介石也並不是太起眼,政治鬥爭上汪精衛和胡漢民更激烈一點,最後乾脆汪精衛和蔣介石合作幹掉胡漢民,把持了政權。

但是,蔣介石知道,廣州國民政府能夠成事,並不在於孫中山有多厲害,而是在於盧布有多重要,身為黃埔軍校校長的他,深知,黃埔軍校就是在盧布的支持下建立的。

悟空問答上有一道題,就是為何幾萬北伐軍能夠打敗幾十萬北洋軍閥,縱橫認為,核心就在於有了盧布的支持。

因此,老蔣雖然不認同蘇聯的模式,並且勸告孫中山不要學習,但是老蔣在1923年的時候還是積極到蘇聯進行考察,取得蘇聯的信任,在1927年四一二政變之前,老蔣一直是親蘇派的代表。

所以,老蔣才能在和國民黨諸多大佬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只能說,人生處處如戲,老蔣很有演技。

為何老蔣不取得美國的聯繫呢?

美國並非不看重其在中國的權益,也並非沒有進行政治投資,只不過美國沒有選擇孫中山,更不會選擇蔣介石,美國選擇的是吳佩孚為代表的直係軍閥,在1924年9月份的時代雜誌上,美國更是認為吳佩孚是中國最強人,是最有可能統一中國的人。

尤其是,孫中山前後多次組織護國護法運動,實際也就是南方革命軍討伐北洋政府的過程,起義是各種各樣的,結局全部都是失敗的。

因此,孫中山算是沒有入美國的法眼,其他的軍閥,諸如張作霖、孫傳芳、閻錫山等都有日本的影子,馮玉祥在孫中山聯蘇後,也選擇了同樣的道路,投靠蘇聯。

這裡要說的一點是,當年蘇聯也在支持吳佩孚和孫中山之間搖擺,最後孫文先生給蘇聯開的條件比較多,因此,蘇聯就投資了孫文。

老蔣當然知道其中的厲害,因此,1925年蔣經國在被開除後,當年十月就前往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

除了小蔣的一些革命理想外,主要老蔣還是希望獲得蘇聯的支持,也正是在蘇聯的支持下,北伐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老蔣在政治上的縱橫捭闔,實際上讓小蔣很難做

1926到1927年年北伐獲得了極大的成功,1927年四月,蔣介石隨即發動四一二政變,開始反蘇,當時小蔣正在美國的中山大學讀書,並且登臺演講,譴責蔣介石叛變革命,與老蔣劃清界限,公開聲明與蔣介石斷絕父子關係,只能說,有一種演技可以遺傳,而且小蔣也確實生氣,你把我放這當人質,然後你那邊就反革命,你置你兒子於何地。

1927年四一二政變後,下野後,老蔣就和宋美齡結婚,從此搖身一變成為徹頭徹底的親美派,帶著他的達令強勢迴歸,二次北伐。

可以說,老蔣是一個很有政治頭腦的人,他知道該在什麼時候做什麼樣的抉擇,有的時候為了完成大我,犧牲一下小我也是情理之中。

當然,雖然老蔣親美,但是也並沒有完全登上美國的豪華遊輪,而是在日本和德國之間搖擺了一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徹底抱上了美國的大腿。

可憐的是小蔣啊,從1925年去蘇聯留學到1937年回國,十二年間小蔣吃的不是一星半點的苦,在蘇聯更是鬥智鬥勇才得以生存下來,除了正常的生活,就是不斷髮表對老蔣的批評,1937年蔣經國更是被人揭發為日本間諜,等等各種詆譭,差點就死在了異國他鄉。

直到1937年才離開莫斯科返回中國,所以,蔣經國的留學之路,充滿了各種艱辛啊!


史論縱橫


蔣經國15歲的時候從溫潤的江浙魚米之鄉趕往了嚴寒的西伯利亞,在這片異國他鄉的土地上,蔣經國忍受著嚴寒度過了他在蘇聯的整整12年時光。


在這個過程中,他曾數次想回到中國,但最終都因為蘇聯方面的阻撓,而不得不打消了自己的想法,在蔣介石發動轟轟烈烈的清黨活動後,蔣經國回國的機會更是渺茫到了不可相見。

雖然不能決定自己的自由令蔣經國感到很不愉快,但是這個過程中也並不全是不愉快,蔣經國在蘇聯的時候遇見了他的愛情,他在蘇聯的農場中遇見了他未來的妻子蔣方良,蔣方良是一位白俄羅斯女性,她的原名也並不是叫蔣方良,這是蔣經國回國後給蔣方良取的中國名字。

二人在嚴寒的冬夜中相遇,但是西伯利亞的嚴寒並不能阻止他們彼此內心的火熱,所以他們最終跨越了文化的阻隔走到了一起,成為了攜手一生都不曾分離的一家人。

二人在蘇聯期間生下了他們的兒子蔣孝文,在1937年回國的前夕,蔣方良更是懷上了他們的女兒蔣孝章,在蘇聯這片土地上,蔣經國見證了自己的苦難憋屈、也凝結了和蔣方良之間的愛情結晶,在這個時期的蔣經國,可以說得上是痛並快樂著的。



(蔣孝章)

蔣介石因為需要蘇聯人的幫助,不得已把蔣經國送到蘇聯留學

蔣經國為什麼會去蘇聯留學呢?這還得說到國民政府與蘇聯當時的關係。

國民政府雖然有著孫中山這麼一尊極大影響力的大佛,但是他們的軍事能力卻是非常低的,在那個有槍有兵才是王的年代,沒兵沒槍就意味著什麼都不是,因此國民政府為了力量開始了和蘇聯之間的合作。



蘇聯給國民政府提供了很多的幫助,他們想把國民政府扶植成自己在神州土地上的代言人,而黃埔軍校的創辦就是他們幫助國民政府組織創建自己軍事能力的一個關鍵。

蘇聯人派出了很多軍事人員來到廣州幫忙創建黃埔軍校,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提供了很多創辦軍校的經驗、提供了很多軍隊所需要的槍支武器,在金錢上他們也非常的大方。


而因為蔣介石是黃埔軍校的校長,所以蘇聯人就特別注意到了蔣介石。

蔣經國去蘇聯留學是1925年的時候,當時還沒發生東征北伐,蔣介石的地位還並不是特別高,但是經過蘇聯人和蔣介石接觸,他們發現了蔣介石這個人很是不尋常,覺得蔣介石是一個人才。

雖然我們經常說蔣介石有多麼不堪、多麼不堪,但是在蘇聯人看來,蔣介石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因此他們把注意力關注到了蔣介石身上,打算幫助蔣介石成為國民政府的大佬、幫助蔣介石統一民國,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達到自己勢力向民國蔓延的想法。

其實很早之前,在蔣介石去蘇聯參觀的時候他打心底裡就對蘇聯產生了深深的厭惡,感覺蘇聯的那一套東西跟自己的想法格格不入,不過當時蘇聯是他最大的助力,因此他就隱藏著自己的面目,向蘇聯人靠攏了起來。


而蘇聯人在幫助蔣介石前,他們給了國民政府一部分的出國留學名單,當時他們就把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列在了名單中,其實在蘇聯人的想法中,也不乏有把蔣經國當質子的想法在其中。

蔣介石深愛自己的兒子,但是不會為親情左右自己的決定

蔣介石是一個權謀心很重的人,他不會因為自己內心的喜惡而影響自己仕途的上升,所以他就讓蔣經國去了蘇聯,而在1927年蔣介石擁有了很強大的軍事實力後,他則發動了著名的清黨行動,將蘇聯的許多外派人員驅逐回了蘇聯,徹底和蘇聯決裂了。

而當時蔣經國還在蘇聯,小命還被蘇聯緊緊地抓在手中,蔣介石為什麼能這麼決絕地發動清黨行動而沒有絲毫顧忌到蔣經國的性命呢?難道是蔣介石根本就不關心他這個兒子的命嗎?


其實蔣介石對蔣經國的關心還是有的,蔣經國在蘇聯的12年時間中,蔣介石一直思慮著蔣經國,這一點在蔣介石的日記中我們就可以明顯的感受出來,不過雖然蔣介石深愛著他的兒子,但是他的內心更愛著他的權力、他的理念。

蘇聯的理念是他接受不了的,於是他就說出了先成仁、再循私這樣的話,然後就不顧蔣經國的性命做出了自己的行動。

在這個過程中,蘇聯曾經提出過拿一個被蔣介石在上海抓獲、有著巨大影響力的波蘭人與蔣介石交換,想把蔣經國換回那個波蘭人,不過這個提議最終被蔣介石給拒絕了,他的理由就是不想因為自己的私情而辜負整個家國。

因為要制衡日本,所以蔣經國被放回了國

而蔣經國則在蘇聯人的脅迫下,在當時蘇聯的報紙上通過寫信的方式大罵起了蔣介石,將其罵得狗血淋頭、並宣稱要和蔣介石斷絕關係,當然有說法稱這封信並不是蔣經國的手筆,蔣經國當時只起到了簽名的作用而已。

這份聲明是蔣經國在1935年的時候發表的,而在1936年時,因為西安事變的爆發,蔣介石停止了他凌厲的安內行動,雙方開始和解了起來,蔣介石和蘇聯之間的關係也漸漸變得和緩。

當時蘇聯左右面臨著兩個大敵,首先在西方是對他們威脅最大的希特勒德國,他們為了能讓蔣介石拖住日本這個東方的敵人、好空出手專心對付希特勒,所以他們在很多方面表示了對蔣介石的諒解,雙方關係開始和好起來,而他們為了能讓蔣介石一心投入抗日的立場中,他們決定把蔣經國放回蔣介石身邊。

然後在1937年的時候,蔣經國才回到了國內。

父子相見一笑泯過往

蔣介石在聽聞蔣經國可以回國的消息後,他非常的激動,不過這個時候,他手下不知道懷著什麼用心,默默地把蔣經國大罵蔣介石的信呈給了蔣介石。

蔣介石在看完信後並沒有動怒,他沉默了起來,他是知道自己在這裡面的責任有多大的,也知道自己兒子當時的情況有多麼危急,所以他並沒有怪罪蔣經國,只是跟手下人說了一句等他回來後暫時不見他的話,就沒有後文了。

不過在蔣經國回國後沒多久,蔣介石就因為對蔣經國多年壓抑著的思念,前去見了蔣經國,父子時隔多年的相見在這一刻沒有太多的語言,蔣經國直接跪在地上,重重地給蔣介石磕了三個頭,也正因為這一次的跪拜,父子二人一笑泯恩仇,忘掉了以往的不痛快。

然後蔣介石為了能讓蔣經國接替自己的位置,特意讓蔣經國培植起了自己的勢力。

在臺灣的時候,蔣介石為了讓蔣經國沒有障礙地接替自己的位置,特意把當時國民政府內部影響力最大的孫立人軟禁了起來、把國民政府內部各大可能會對蔣經國繼位造成影響的大佬給摘去了職權,就連他以往最為信任的俞濟時也沒有逃出這個例外。

正是蔣介石幫他兒子剷除了所有的障礙,在蔣介石死後,才無人能動搖到蔣經國對他位置的接替。

所以說蔣經國之所以會去蘇聯是因為當時蔣介石需要蘇聯人的幫助,在1925年的時候,美國人根本就沒有注意到蔣介石以及他身後的國民政府,蔣介石和美國的合作是在抗日戰爭後才開始的,而最開始的時候,這種合作是很微小的,在珍珠港事件爆發後,美國才和蔣介石大規模合作起來的,從時間的跨度上來看,想必大家對蔣經國為什麼沒去美國的原因就一目瞭然了吧。


孤客生


蔣經國1925年在上海浦東中學讀高一,因為從事學生運動被開除,蔣經國去哪裡讀書,實際上並不有自己決定。作為蔣介石的兒子和唯一合法繼承人,蔣經國只能去蘇聯留學。


一,1925年國內外形勢。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去世,孫中山遺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孫中山留下的政治遺產,無非就是兩個,一個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和三民主義理想,另一個就是穩定的革命根據地。

對於蔣介石,實際上手裡的籌碼並不多,蔣介石之前也到蘇聯考察,對蘇聯的社會制度各方面並不感冒,甚至曾勸過孫中山不要學蘇聯。

但是蔣介石除了依靠蘇聯,別無選擇。

1925年的蔣介石,只是廣東革命政府的普通議員,個人實力各方面遠不如汪精衛胡漢民孫科等人,如果此時蔣介石找英美日等過合作,他們肯定不理蔣介石。

直到1927年第一次北伐戰爭後,蔣介石牢牢控制江浙滬皖贛等地軍事行政,才有了和英美日合作的機會,這期間和宋美齡結婚是一個標誌性事件。

1925年,宋家肯定看不上蔣介石這個女婿。

所以,這時候蔣介石雖然不喜歡蘇聯,卻也要和蘇聯搞好關係,讓蘇聯給足自己援助,幫助自己在廣東建立個人勢力。



二,蔣經國的秘密使命。

蔣經國去蘇聯留學,不光是學習,最關鍵的是三個秘密使命

1,充當中蘇友好的使者。

孫中山遺囑希望國民黨與蘇聯“合力共作”,莫斯科中山大學應運而生。國民黨要員子女中有50人赴蘇留學,蔣經國是自己向蔣介石爭取來的。與他同去的還有法國留學來的鄧小平,馮玉祥女兒馮弗能,于右任的女兒於秀芝。


在親蘇派革命黨裡面,蔣經國分量最重,這決定了蘇聯對蔣介石的援助也最為到位,這有利於國民革命軍的勝利。

2,充當國民黨給蘇聯的人質。

蘇聯作為新興的帝國主義(不含沙俄時期),干預中國事務時間比較短,對中國各地方勢力的信任度不夠,此時蔣介石派出兒子去蘇聯求學,有利於爭取蘇聯最大限度的支持。

然而,這個人質並不能起到牽制蔣介石的作用。蔣介石和宋美齡結婚,一下子和蘇聯勢力決裂,蘇聯多麼努力的挽回都是無效。蔣經國這個不滿18歲的青年,不得不和親生父親決裂,即使如此,後來蔣經國還是被髮配到西伯利亞勞動改造,這一去就是12年。

3,表示向蘇聯學習的決心。

不得不說,青年時期的蔣經國,是真心向蘇聯學習的,在中山大學學期期間,和我當領袖鄧小平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三,蔣介石蔣經國父子關係

可是對蔣介石來說並不是這樣,蔣介石不喜歡蘇聯,順帶這就不喜歡蔣經國了。就此,包括孔令侃在內的四大家族對蔣經國都有了很深的偏見,說他是“俄羅斯兒子”。

抗戰爆發後,蔣經國回到國內,一直得不到蔣介石信任。蔣經國除了那個俄羅斯老婆蔣方良,還找了一個江西情人章若亞。章若亞為蔣經國剩下一對可愛的雙胞胎,蔣介石親自取名孝嚴,孝慈。

繞是如此,章若亞生完孩子沒多久,就被軍統特務毒殺。蔣經國都只敢獨自流淚,因為他面對的是沒有父子感情的蔣介石!

以傳統的父子關係來看,蔣經國絕對是最會做“太子”的那一個,從1927年被父親拋棄,到1942年愛人被毒殺,再到1975年繼承蔣介石位置。近50年到隱忍,近50年到默默培育自己班底,中國歷史上,還有更厲害的太子嗎?


歷史知事


蔣經國的一生也是非常傳奇的,他的經歷一點兒也不比他的老子蔣介石遜色,他一生輾轉過很多地方,最後死在了臺灣,也許連蔣經國自己都料想不到他的人生會是那樣的情況。如果不是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或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

蔣經國先後在蘇聯待了12年,期間還娶了一個蘇聯的老婆,生了孩子。那麼,蔣經國為什麼會去蘇聯呢?

1925年,年僅15歲的蔣經國在蔣介石的許可下,去蘇聯留學。考察當時的歷史背景,蘇聯正在與廣東國民政府進行合作,蔣介石雖然已經在國民黨內嶄露頭角,不過還遠遠算不上國民黨的主要領導人,因此為了爭取蘇聯的支持,蔣介石把自己的兒子送到蘇聯留學,名為留學,實則為充當人質,以換取蘇聯方面對蔣介石的信任與支持。

而當時輸送中國的留學生到蘇聯留學實際上是蘇聯顧問鮑羅廷的意思,鮑羅廷在當時國民黨內部擁有非常大的話語權,而1925年3月,孫中山已經去世,親蘇的廖仲愷也被刺殺了,鮑羅廷急於在國民黨黨內尋找代理人,蔣介石就成為了不二人選,不過為了控制蔣介石,鮑羅廷就想出了讓蔣介石的兒子到蘇聯留學,充當人質的想法。蔣介石當時也需要蘇聯方面的支持,所以就答應了。

蔣經國到了蘇聯,就加入了共青團,但是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後,蔣經國在蘇聯的處境就微妙了,他一度公開表示要與蔣介石斷絕父子關係。不過在蔣經國待在蘇聯的12年間,蔣經國先後三次要求回國,不過都被蘇聯方面拒絕了。

西安事變後,國共關係走向和解,中蘇關係也開始回溫,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蔣經國在1937年回到了中國。


青年史學家


蔣經國為何去蘇聯留學而不是美國?這首先是因為當時蘇聯對於中國人而言,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大國。當時曾有一種流言,說列寧要把以往沙俄時代侵佔中國的領土全部還給中國——自然這個純屬虛構。但蘇聯確實在當時令人嚮往,因為據說斯大林一上臺,就推行了大規模工業化運動,蘇聯一度成為歐洲工業生產值最高的國家,至少在重工業和軍事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其次,是因為蘇聯對當時的孫中山方面表現出若干善意。1921年底,共產國際代表馬林來到中國,在桂林與孫中山進行多次長談。1922年,蘇俄駐華特命全權代表越飛更來到中國。他當時腳踏三隻船:既跟北京政府談,也跟吳佩孚、孫中山談,

吳佩孚自然是軍閥,但他對蘇聯的態度十分強硬,他堅持蒙古屬於中國,一旦中國形勢好轉,蘇俄軍隊必須立即撤走,即蒙古迴歸中國——吳佩孚還向報界公開了與越飛的秘密聯繫,以示“絕不討好俄國”的決心。

於是蘇聯便冷淡了吳佩孚,轉向孫中山。雖然在他們看來,孫中山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想家,軍事和經濟實力也比不上吳佩孚。但越飛與孫中山會面之後,卻談妥了一些事,譬如:

“越飛君正式向孫博士宣稱:俄國現政府決無亦從無意思與目的,在外蒙古實施帝國主義之政策,或使其與中國分立,孫博士因此以為俄國軍隊不必立時由外蒙撤退。”(但即便是孫中山,顯然也堅持外蒙古是中國領土這一主張,越飛也沒有表示疑義)

當時孫中山計劃發動北伐,他希望蘇聯派兵佯攻東北以牽制張作霖,而後他就可以乘虛而入,直搗北京。當然孫希望蘇聯能給點錢,譬如說給200萬金盧布。

除此之外,孫中山還有另一個方案,就是組織十萬軍隊從四川和甘肅進入外蒙,以進攻北京。同樣,他也請求蘇俄給予武器、裝備和顧問方面的援助。

(圖:蔣介石和蘇聯代表在一起)

結果,蘇聯拒絕了孫中山的西北方案,但對北伐表示支持。1923年越飛曾表示蘇聯願意分期援助孫中山200萬盧布,另外還可以給他步槍、機槍、炮和裝甲車。越飛還表示,孫可以建立一個軍校。隨後,蔣經國之父蔣介石,便率團赴俄考察,而蘇聯也派鮑羅廷抵達廣州——孫中山則開始表示:“今日革命,非學俄國不可。”

但就在孫中山和越飛的聯合宣言中,卻有這樣的表示:

“孫逸仙博士以為共產組織,甚至蘇維埃制度,事實均不能引用於中國。因中國並無使此項共產制度或蘇維埃制度可以成功之情況也。此項見解,越飛君完全同感。”

所以,孫與俄的合作,並不是完全沒有條件的。他不會放棄“三民主義”為正宗意識形態的堅持,雖然“容共”,但其實並不以之為然。而蘇聯那邊,之所以選擇孫中山和國民黨,也是一種權宜之計,蘇聯不可能做孫中山的無私援助者。

此時,蔣經國正在北平吳稚暉所辦的“海外補習學校”讀書,當時的他正年輕,而且基於父親蔣介石的立場,他反對北洋政府,參加示威遊行也毫不奇怪,所以他曾被北平警察局關了兩個星期。施放之後他便來到廣州找老爹,正好那個時候他爹當校長的黃埔軍校正籌劃派一批青年人去蘇聯留學。蔣經國就去找吳稚暉,請他推薦。吳讓他考慮兩週,而在兩週之後,蔣經國依舊堅持要去俄國。

那麼,他爹蔣介石怎麼看呢?實際上老蔣早在1919年就萌發過要去俄國看一看的念頭——當年1月1日,蔣介石在日記中寫道:“近年擬學習俄語,預備赴俄考察一番,將來做些事業。”他曾把俄國革命看成是“一個新紀元”,說:“如果有人攻擊俄國革命,必與之力爭;如有人攻擊共產黨,必竭力為之辯護”。

1923年,蔣介石作為孫逸仙代表團的團長訪問蘇聯。但是,因為實地考察,他發現了不對頭的地方。譬如蘇聯在蒙古問題上的態度,蔣介石顯然以為蘇聯最終會將外蒙古還給中國,所以他希望能在蒙古的庫倫(今烏蘭巴托)建立一個屬於國民黨的軍事基地。如此一來,他便可以從庫倫出發南伐,只要突破河北的張家口一線,就可以殺入北京,結束北洋軍閥的統治。

然,蘇聯一口拒絕了蔣介石,為什麼?因為在蘇聯看來,外蒙古是自己的地盤,不可能真的還給中國。而如果國民黨在庫倫立足,蘇聯就無法再掌控外蒙古。

所以,只能拒絕。

蔣介石非常不滿,他在日記中說:“什麼朋友啊、盟友啊,都靠不住。”顯然就是這一點。所以,蔣介石回國後就向孫中山進言,不同意聯俄,受到孫中山的批評。孫說:你顧慮過頭了。如此一來,蔣介石就只能繼續表示對蘇聯的友好,而此時他的兒子蔣經國要去蘇聯留學,無疑他也必須支持。這一點有1925年10月1日蔣介石日記為證:“我再次提示經國,允許他到蘇聯進修。”

至於美國,當時不可能成為蔣經國的留學對象,答案很簡單,當時的美國政府並不沒有對孫中山表示支持。蔣經國不可能去不支持本方的國家留學,所以他只能去蘇聯。

而在蔣經國抵達蘇聯的初期,蘇聯也確實在表揚他爹,說蔣介石是不斷革命的表率。北伐軍佔領上海的消息傳到蘇聯,據說莫斯科一片興奮。人們在共產國際總部門前聚會,而蔣經國則站在隊伍的最前列。

1927年4月,曾有一場紅場遊行在熱烈裝備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蘇聯人準備了“紅色將軍”蔣介石的肖像。

然後,隨後就發生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蔣介石不再是紅色將軍,而是反革命。於是尼古拉在中山大學發言:“蔣介石是我的父親和革命友人,現在卻是我的敵人。打倒叛賊!”

(圖:在蘇聯做工人的蔣經國,從照片上看簡直就是個黑人)

尼古拉,就是蔣經國的俄文名。隨後,蘇聯報紙《消息報》4月21日發表題為《父與子》的文章,摘錄經國給父親的公開信,說:“今後我不再認你為父。”後來,《真理報》又刊出蔣經國寫給母親毛福梅的信,說父親是“全體人民公敵,因此也是他兒子難以和解的敵人”。

(這些內容,據說出自王明之手,王寫好之後,讓蔣經國簽字。)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蔣介石蔣經國父子,都是近現代中國史上重要的人物,老蔣是國民黨在孫中山之後真正具有統治力的一把手,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一直到國內戰爭,老蔣的名頭都是最響的行列,而退守臺灣之後,老蔣似乎黯淡了很多。而蔣經國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在做臺灣一把手期間,解禁白色恐怖,真正讓臺灣走入了現代進程。蔣氏父子在退守臺灣後,保持著良好的父子關係,但小蔣的青年時期一直在莫斯科,父子分離長達12年之久。



1925年,蔣經國年僅15歲,蔣介石正處於國民黨黨內權力爭奪最為緊張的時刻,蘇聯人“邀請”蔣經國去莫斯科留學,為獲蘇聯支持,老蔣將小蔣“流放”莫斯科。

1925年,孫中山去世,蔣介石在國民黨內的威望至多是四五把手的位置,要想在那時奪得黨內一把手,難度極大。而蘇聯那時與國民黨有較好的關係,蘇聯對國民黨給予了大力支持,為紀念孫中山,蘇聯在莫斯科建立了中山大學。當時蘇聯在中國方面的負責人鮑羅廷提議讓蔣經國去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老蔣當時心情肯定也很複雜,15歲幼子遠走他國於心不忍,而蘇聯的支持對他的權力之路又很關鍵。老蔣最終在明知小蔣一去莫斯科就有“人質”之可能,依舊讓小蔣去了莫斯科留學。



小蔣去美國留學並不在當時老蔣的視野範圍內,當時美國遠沒有今天的位置,在當時國人眼裡,美國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蔣經國去莫斯科讀書,一去就是12年,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蘇聯人要遏制的是日本法西斯主義的威脅,將成年的蔣經國送回中國,以求助蔣介石一臂之力,作為阻擋日本法西斯北上的屏障。

你如何看待蔣介石將15歲的蔣經國送去莫斯科留學?老蔣是否心太狠?如果蔣經國沒有去蘇聯留學,歷史會有哪些不同?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老李有刀


首先糾正一點:題主圖片配錯了。你配的是蔣緯國的。

蔣經國為啥去蘇聯留學,而不是去法國、美國?

答:時代的選擇。

蔣經國生於1910年,蘇聯十月革命發生在1917年,1925年時,蘇聯紅色共產主義思潮深入影響中國。

革命救國的仁人志士們尋找美國文明、日本革新等多個國家發展模式舊中國,多種思潮碰撞、融入中國,斯大林選擇中國,中國選擇親蘇,1924年由左翼主導的新國民黨,已經成為民國最有影響的政黨。

蘇聯還出資支持創辦了黃埔軍校,周恩來是政治部主任,裡面培養了中國後來的重要軍官,包括蔣的黃埔系,還有林彪、徐向前等大將。

1925年國民政府成立後,蔣介石送唯一的親骨肉蔣經國到北京讀中學,在北京,蔣經國遇到了對他影響至深的國民黨進步人士邵力子。

邵介紹他認識了許多左翼人士,還定期到蘇聯大使館看電影,與馮玉祥的女兒馮弗能為同學。

這樣,在同學和北京的大環境影響下,16歲的蔣經國有了自己主見:要去蘇聯留學。

1925年,蘇聯還專門為中國留學生造了中山大學。兩黨都可以推薦學生去上學。

當年夏天,蔣經國就到黃埔軍校找當校長的父親蔣介石,央請去蘇聯留學。

蔣起初不同意,經過蔣經國的姆媽陳潔如夫人勸說,蔣經國才得以去蘇聯學習。

這樣,蘇聯中國關係更緊密了。當年10月,蔣經國乘貨輪駛向寒冷的莫斯科。

後國內局勢大變,蔣經國一直在蘇聯受紅色洗禮,甚至一度發公開信罵父親是“叛徒”。

直到西安事變兩黨再度合作,1937年4月,蔣經國才得以回國。

在蘇聯10多年,蔣經國不僅有了自己的妻子、孩子,一生思想也深受影響。後來主政江西,以及蔣介石後時代的臺灣,都有明顯的蘇聯印記。


飛春讀傳


蔣經國,蔣介石之子,蔣家王朝的太子,中國臺灣地區第二代領導人。蔣經國的一生非常具有傳奇色彩,他是蔣介石原配之子,早年一直不在蔣介石身邊,後來更是去蘇聯留學離家萬里,回國後被蔣介石寄予眾望,籌備青年團,改善民國經濟。


我們今天不說其他的,只說一說為什麼蔣經國會被派往蘇聯留學,這一切還要從蔣介石出訪蘇聯說起。1923年8月,孫中山成立了孫逸仙博士考察團,選拔軍界新秀蔣介石當團長,帶一撥人去蘇聯考察。這一次的考察給蔣介石很大的震撼,也給蘇聯人認識了一個他的機會,這次考察以後蘇聯人注意到了這位中國人。

到了1925年,這一年孫中山的身體已經不行了,蘇聯人開始尋找新的代言人,蔣介石此時作為黃埔軍校校長加上以前訪俄的經歷,贏得了他們的好感。但是蘇聯並不知道蔣介石的態度以及對蘇聯的看法,於是他們籌建了中山大學,並且邀請蔣經國入學。


這樣做的意義其實不言而喻,就是看一下蔣介石到底是不是願意做蘇聯的夥伴。當時蔣介石需要蘇聯這棵大樹,雖然他不願意自己十五歲的孩子遠赴異國他鄉,可最終在利益面前他放棄了,他在日記中寫下“決意允許經兒去蘇聯留學。”

蔣經國1925年10月19日去的蘇聯,當年年底,鮑羅廷就在公館裡向國民黨高層提議:由許崇智、汪精衛、蔣介石成立特別委員會,授以政治、軍事、警察等全權,由此,蔣介石便跳過諸多元老,一躍成為三巨頭之一。



通過這前前後後蔣介石地位的變化各位能明白一些了嗎,蔣經國去蘇聯其實就是一場政治聯姻。如果當時美國也入局的話,可能蔣經國去的就是美國了。不知道大家同意嗎?我是頭條作者一樹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點個贊關注一下,謝謝各位啦。


一樹梅花一放翁


其因為當時的形勢需要,為了讓蘇聯提供更多的支持而不起疑心,蔣經國成了蔣介石送給斯大林的“質子”。(軍情一線為您專業解讀,喜歡就加關注吧!)


  蔣介石長子蔣經國1925年10月19日留學蘇聯,其時才15歲,15歲的孩子遠離父母,去異國他鄉獨自生活,蔣介石當然是很心疼的,正常人不妨想一想,要沒特殊原因,蔣介石願意把這個還沒成人的孩子送出去嗎?其實就是為了巴結蘇聯啊。

為什麼這麼說?

蔣介石以前的經歷就不說了,他呢,是1922年才得到賞識,從而發達起來的。

在此之前,最高職務是粵軍,也就是陳炯明那支部隊第二支隊司令,中層軍官,還受到粵軍將領的排擠,從而萬不得已,滯留上海 ,和張靜江、戴季陶等人做投機生意。

1922年6月,陳炯明炮轟總統府,孫中山避難永豐艦,蔣介石呢,親自登船護衛40余天,忠心耿耿,得到孫中山的信任,從此就脫穎而出。

陳炯明叛亂平息之後,蔣介石便於當年10月,一躍升成東路討逆軍第二軍參謀長,完成了從中級軍官到高級軍官的轉變。

1923年2月,又被任命成大元帥府大本營參謀長,成了軍方的高層人物。他那人除忠心外,也很有本事,並且在日本留過學,和孫中山有過相同的經歷,所以孫中山對他是非常器重的。

當然,這些還不是他發達的主要原因,而他之所以發達,就是因為這件事進入蘇聯高層視線的。

辛亥革命成功後,以袁世凱為首的北洋軍閥掌了權,北洋軍閥呢,和孫中山時分時合,讓孫中山很不痛快,於是就有了建軍北伐,奪取全國政權的主意。

可建軍這事他以前沒幹過,不知道該怎麼弄,這時候呢,蘇聯十月革命的新思潮傳入中國,在中國引起一股留學蘇聯的熱潮。

這件事引起孫中山的重視,於是決定派人去蘇聯考察軍事,學習他們奪取政權的經驗。1923年8月,孫中山成立了孫逸仙博士考察團,選拔軍界新秀蔣介石當團長,帶一撥人去蘇聯考察。

當時考察的理由是:想得到蘇聯的幫助和建議,順利解決北平問題。北平問題什麼問題,就是推翻北洋政府。

當時呢,蘇聯也想在中國扶持一個新的代理人,於是很快答應了孫中山的要求,所以蔣介石一行到蘇聯後,是得到蘇聯方面盛情接待的,參觀了農村、城市,還考察了一些部隊,蘇聯把政工和軍事結合起來的建軍方式,得到蔣介石的高度興趣,以後呢,他基本上就仿照這個模式,在國民黨軍隊裡也安排了政工幹部,當然, 這個做法共產黨也用,不過學的更徹底而已。

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蔣介石考察末期,就提出瞭解決北平問題的方案,他的方案是:繞開外國利益集中地華中、華南,在中蒙邊境建軍,在得到蘇聯幫助後,從外蒙方向進軍,可以直插北平。

這個方案雖然穩妥,但蘇聯人不幹。

為什麼?

因為外蒙對蘇聯太重要了,他實在是一個控制中國的前哨站,由於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的緣故,蘇聯對這個方案置之不理,一直拖了一個多月也沒個回覆,蔣介石就因此氣憤的回國了。

當然,他這趟訪問也不是沒有收穫。

第一、睿智的見解得到蘇聯高層的注意;

第二、得到蘇聯允諾,將在建軍方面給予人員、物資及其資金方面的支持。

回國以後,孫中山就創辦了黃埔軍校,由蔣介石擔任校長,從此便培植出自己的第一批勢力。

然而這些勢力都是為以後準備的,現在還早著呢。因為一個軍校校長 ,你以為能有多大影響力,不過是個後備幹部的而已,在他前面,還有汪精衛、許崇智、廖仲愷、胡漢民等元老,個個都像一座大山一樣, 擋住了他前進的道路,要按正常程序走,恐怕幾十年後才能問鼎巔峰。

但是,令蔣介石都萬萬沒想到的是,一個天大的貴人出現了。

誰?

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鮑羅廷。

鮑羅廷幫蔣介石,看起來是天方夜譚,事實上,鮑羅廷不但幫,還起了決定作用。

因為鮑羅廷除了共產國際代表這個身份外,還有另一個重要的身份:蘇聯駐廣州革命政府代表。

說白了,就是在中國為蘇聯謀取最大的利益。

1924年,孫中山在蔣介石考察蘇聯之後,為了回報蘇聯的幫助,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新三民主義,因此和蘇聯的關係更是蜜裡調油。

於是呢 ,鮑羅廷就得到了蘇聯方面促進國共合作的任務,說是促進國共合作,其實鮑羅廷對當時的中共是非常看不起的。

他曾經評價中共上海中央說:就40個人,研究翻譯成中文的共產國際提綱是他們的重要,罷工之類的事件暫時拋在面上,否則他就呆在租界自己的小天地發號施令。

瞧瞧,這就是他對中共的態度,這種情況,他哪裡會幫中國呢。

1925年的時候,孫中山的身體已經不行了,有親蘇傾向的廖仲愷遇刺,胡漢民、汪精衛等人又對蘇聯態度不明,這個時候,蔣介石對鮑羅廷表現出過分的尊重,而且這人又很有本事。

於是尋找新代理人的目光便落在蔣介石身上,別說鮑羅廷狂妄,因為身份的關係,他當時在國民黨內幾乎成了僅次於孫中山的二號人物。

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蘇聯抓緊成立了紀念孫中山的,鮑羅廷便決定,推薦一批國民黨高級幹部的子女去蘇聯中山大學學習,其中就有年紀最小的,年僅15歲的蔣經國。

這個時候急著讓蔣經國去蘇聯,其中什麼用意還用得著多說嗎。

蔣介石為此非常困惑,日記裡也很猶豫過,但時間不等人那,孫中山去世後,國民黨高官天天聚在鮑羅廷公館開會,好多決策雖然名義上是集體決定,但這個集體有多大分量就不言自明瞭。

於是呢,蔣介石明白了,推薦蔣經國去蘇聯留學,其實是鮑羅廷向他拋出的橄欖枝,用以試探下他對蘇聯的態度。

明白這個原因以後,他就在日記裡痛苦的決定:決意允許經兒去蘇聯留學。

蔣經國1925年10月19日去的蘇聯,當年年底,鮑羅廷就在公館裡向國民黨高層提議:由許崇智、汪精衛、蔣介石成立特別委員會,授以政治、軍事、警察等全權,由此,蔣介石便跳過諸多元老,一躍成為三巨頭之一。

這趟送蔣經國到蘇聯留學實在非常划算,其後呢,鮑羅廷還利用共產國際代表的身份,授意在國民黨中央的共產黨員,在國民黨中央大會的投票上給予方便,蔣介石就這麼迅速升上來,很快成為中國第一人。

而蔣經國呢,留學期間,三次要求回國,蘇聯方面都堅決不允許,直到日本侵華,也威脅到蘇聯大後方以後,為了促使蔣介石死心塌地的抗日,牽制日本在華力量,才於1937年西安事變之後,把蔣經國放回來的。

蘇聯為什麼一直扣著蔣經國,不是人質又是什麼呢。而蔣介石也因為這層關係,和蘇聯是貌離神合的。抗戰勝利後,斯大林也曾多次示意毛澤東等人,放棄武裝鬥爭,承認蔣介石政權,但毛澤東就是沒聽而已,當然這件事,如果大家感興趣,就關注軍情一線吧,咱們再接著談吧。


軍情一線


孫中山在位時與共產國際和蘇俄的關係非常好,1922年8月孫中山在上海與共產國際代表和蘇俄大使簽署了聯合宣言,實現中國統一,完全獨立,當時蔣介石在場並完全擁護。1923年蔣介石受孫中山指派去蘇俄訪問,9月蔣介石率訪俄考察軍事代表團遍歷蘇聯三個月,所見所聞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圖為蔣經國與夫人,她是蘇俄人,嫁給蔣經國後改名蔣方良。

1924年元月,國民黨第一屆代表大會通過了“聯俄聯共”的政策,國民黨和蘇俄的的關係密切,此時的蔣介石是非常相信共產國際的,另外蘇俄也答應給予軍事物資和資金方面的支持,黃埔軍校也聘用了大量的蘇俄軍事顧問。當時國內外局勢的發展,只有15歲的蔣經國耳濡目染,經常以“進步的革命黨人”自居。

圖為蔣經國和妻子女兒。

1925年,蘇俄決定成立莫斯科“中山大學”,專收中國留學生,國民黨也推薦了很多學生,15歲的蔣經國也名列其中。據說是蔣經國自薦的,吳稚暉問了蔣經國為什麼要遠赴異域,蔣經國說為了革命,捉住了要砍頭的不怕嗎?不怕!於是吳稚暉將此消息呈報給了蔣介石。

圖為蔣經國和蔣介石夫婦。

1926年夏天,蔣經國經過陳潔如在蔣介石身邊遊說,勉強答應了,但是唯一的要求是出國前必須加入國民黨。於是1926年10月,蔣經國和第一批留學生登上泊碇在上海的一艘蘇俄貨輪,同學們齊唱“國民革命軍歌”,蔣經國此一去13年之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