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税将会以什么形式出台?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今天我们来聊聊房产税的话题,其实这个话题并不新鲜,早在5年前就已经被提了出来,但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什么实际的行动,转眼5年过去了,现在回过头来看,房产税是不是只是拿来说说,或者还是件离我们很遥远的事情呢?我看未必,我想5年来之所以一直没有实施房产税,原因有很多,也很复杂,但当局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顾虑

房产税将会以什么形式出台?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1、如何简单、快捷、有效的搞清楚当前市面上的房产究竟属于谁?

这个难题随着今年不动产全国联网的实现,已经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2、如何解决法院执行难的问题?

现在我们几乎随处可见法院执行到位的各种新闻,这说明了法院执行难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法制社会正在悄悄向我们靠近。房产税的实施离不开法律公平、公正被落实的支撑。

3、担心房产税政策没有通过小面积的实践,盲目大面积覆盖会造成不可控因素太多,从而造成房地产泡沫破裂,危害中国全局经济的风险。所以房产税政策在全国推行前,必将需要一定的时间来进行小面积的实践。而就目前来看,房产税征收的“上海模式”与“重庆模式”也已运行多年,也已从中得到了许多的实践经验。

房产税将会以什么形式出台?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房产税的实施已经具备一定的实施条件,至于什么时候会全国性实施,我认为只是个时间的问题,到时房产税的征收模式极有可能是在当前“上海模式”的大框架上作一些修改与补充,而“重庆模式”则更有可能作为“上海模式”的一种补充。至于两者有什么区别,请大家自行在网上寻找答案,在此不在赘述。

房产税将会以什么形式出台?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其实早在今年4月份,英国金融时报就有传中国将重启房产税计划

房产税将会以什么形式出台?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与此同时香港媒体也曝出房产税征收细则,从这个细则上看,主要有十条,虽然知道这个细则最早出自香港的网络媒体,但自始至终都没能找到确切的首发地址,因此,也有人认为这个细则是个谣传,不靠谱,持有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它忽略了几个重要问题:

1、细则中只讲“评估价”,而忽略了房屋原值,这显然不太合理;

2、细则中只提到了住宅类的房地产税征收,而没有提到商用物业,这显然也欠考虑;

3、中国地大人多,地区差异大,不太可能使用一个固定税率,而更可能是国家给出一个税率浮动空间,然后由地方人大立法来确定准确税率,而这一点细则中也没有提到。

网上的这些观点窄一看,好像很有他的一番道理,但却经不住综合性的考量。当前很多专家学者都习惯于将问题细化,从而搞清楚问题的实质,这在市场经济体中,确实有它的合理性,也很科学。但中国从来都不是市场经济为主导,这意味着这些专家学者因为宏观思维的不足导致看问题的视角过小。而我却恰恰认为从香港曝出来的十条细则很有它的一番道理(细则可以在网上查询)。这个细则之所以没有说得那么清楚、完善,很有可能它只是整个房产税框架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房产税将会以什么形式出台?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如果这十条真的实施下来将会给百姓带来哪些影响呢?

1、抑制房价上涨

由于房产税的实施,免税面积以外的房产持有成本就会增加,如果税率按十条细则的百分比来计算,持有房产越多,所承担的税负就会越重,房产的投资价值就会明显下降,从而能有效抑制房价的上涨

2、抑制居民消费

由于持有多套房产的成本上升,必将导致居民重新考虑已有资产结构,如果多的房产用来出租,则房屋租金有可能提高从而转嫁成本,这对于租客来说无形中是增加了经济负担,抑制了租客在其它方面的消费;如果多的房产出售,则会因为没有好的投资渠道,仍然会给这些人带来很多不确定感,花钱方面会更小心,抑制了这些人的消费。

3、由于持有成本的上升,爸妈的房屋是否有继承的价值,或许将会成为一个问题

。当继承房屋的成本大于不继承的时候,房屋继承的价值就会消失。而从这十条来看,这种情况将来极有可能会出现,未来老人的房屋或将没有人愿意去继承。

房产税将会以什么形式出台?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另外,还有一些人担心会激化社会矛盾,认为房产税的出台或多或少会增添民众的负担,从单个问题来看,似乎有它一定的道理,但从全局来看,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极小。因为中国从来都是宏观经济体主导,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房产税的出台,将会有一系列的其它政策出台,房产税政策绝对不会是以一个单一的政策存在,未来或将会有各种各样的其它政策被抛出来,这些政策必将能有效消除由房产税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房产税将会以什么形式出台?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很多人认为房产税的实施是为了改善地方财政,这些观点与那些持有房产税实施会加剧社会矛盾观点的人一样,都把视角定在了一个点上,这直接导致了这些人观点的局限性与片面性。

房产税将会以什么形式出台?将会带来哪些影响?

我认为与其说房产税的出台与实施是一种税制改革,倒不如说是一种社会财富平衡分配的手断,以达到“取有余而补不足”,平衡社会财富的目的,为扩大内需创造条件,同时引导房地产经济向实体经济逐步转型创造条件。当然结果究竟是好还是坏,主要还得看政策实施是否到位,是否能真正落实到“取有余而补不足”,而不是相反“取不足而补有余”。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欢迎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