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常而物哀,日本的佗寂之美

有溫度的知識最真實


侘寂或者佗寂是最近的流行語彙。這是一個非常寬泛的詞。

無常而物哀,日本的佗寂之美

在日語中侘寂和佗寂的發音都是わびさび——Wabi-Sabi,日語中わびさび——Wabi-Sabi最常見的漢字寫法是侘寂,但也偶作詫寂或佗寂。

無常而物哀,日本的佗寂之美

侘和詫的中文發音都是chà。佗的中文發音則是tuō或tuó。

無常而物哀,日本的佗寂之美

侘びWabi的原意是簡陋,在禪宗中安於簡陋被認為是一種德。

無常而物哀,日本的佗寂之美

而日本戰國時代的茶道家千利休,創造了侘び茶,便把這種精神與茶道追求的美學結合了起來。

無常而物哀,日本的佗寂之美

就是所謂:麁相。麁相的日文原意是“上をそそうに、下を律儀に(外表粗糙,內在完美)”。

無常而物哀,日本的佗寂之美

寂びsabi這個詞,直接看上去,便理解了“寂靜”的意思。

無常而物哀,日本的佗寂之美

但在著名俳人 松尾芭蕉的影響下,以及能樂(主要描寫死亡·死與生的一種傳統藝術)的推動下,寂び逐漸產生出了一層美感的含義:

無常而物哀,日本的佗寂之美

從老舊的物體的外表下,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件事物漸漸剝落其表象,流露出本質,顯露出的一種充滿歲月感的美。

即使是外表斑駁,或是褪色暗淡,都無法阻擋的一種震撼的美。

所謂餘韻無窮。

無常而物哀,日本的佗寂之美

侘寂也會被人們理解成中國的禪意,人們很容易想到日本寺廟,寺廟裡爬滿青苔的石燈,以及經歷幾百年風雨的,外表毫無塗漆保護的木柱。

無常而物哀,日本的佗寂之美

在“暗”的物理和文化環境下的審美,粗糙原質的材料表面和長時間使用帶來的損耗和光澤,在這樣的環境下能達到非常微妙的審美境界。

無常而物哀,日本的佗寂之美

這和佛家摒棄分別心,看清無常,注重本心的觀念是相符的。

無常而物哀,日本的佗寂之美

一言以蔽之:無常而物哀。

無常而物哀,日本的佗寂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