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弃官,损失的可不只仅仅是“五斗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诗人陶渊明用这样一句诗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豁达,也让无数后人敬佩不已。而“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加表现了他作为文人的清高态度。

陶渊明弃官,损失的可不只仅仅是“五斗米”

这个故事要从陶渊明的官员生涯说起:他曾经到家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当年冬天,郡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这名督邮是个粗俗傲慢但颇有权势的人,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本就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只是勉强同意去见一见。

陶渊明弃官,损失的可不只仅仅是“五斗米”

就在他准备动身的时候,县吏却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陶渊明听了这话,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完,取出官印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陶渊明弃官,损失的可不只仅仅是“五斗米”

从字面上看来,五斗米可能并不能看出来是多么的有价值。然而事实上,这可是一笔不少的数目。当时晋朝实行的是“半钱半谷”制,也就是钱、米各占一半。以陶渊明当时所做的县令来说,俸禄是“月钱二千五百,米十五斛”,换算成每天则是五斗米和八十三文钱。这斗米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要知道当时的四斗米可以让一位60岁的老汉吃一个月左右。

陶渊明弃官,损失的可不只仅仅是“五斗米”

不仅如此,除了俸禄,当时背后的油水更多。

晋朝的官员除了薪水,还能得到配给的土地,以陶渊明县令的等级可以分配到300亩地之多。正因为这些,古代才有那么多人用尽各种方式挤破头皮也想坐一坐官位。

陶渊明弃官,损失的可不只仅仅是“五斗米”

按照今天的换算,陶渊明的月薪可能高达30万之多。宁可放弃这样一笔巨款也依然要坚持自己的原则,陶渊明的真性情确实很少有人能够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