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衡:先把自己變成一個「民」 寫出來的自然就是民歌了

梁 衡: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民” 写出来的自然就是民歌了

梁 衡: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民” 写出来的自然就是民歌了

看到很久以前報紙上有這樣兩首民歌:

其一:祝捷鑼鼓化春雷,豪情融得冰雪消。群英胸前光榮花,奼紫嫣紅迎春到。

“奼紫嫣紅”四字很覺費解,查《漢語詞典》,“奼,豔冶”“奼紫嫣紅,謂嬌豔之花。”並引《牡丹亭》例句:“原來是奼紫嫣紅開遍。”這樣典雅生僻的語言能出自勞動群眾的口嗎?

其二:最甜的夢是青春夢,最香的茶是武夷茶;最美的珠是熱汗珠,最理想的畫是四個現代化。

這四句中也只有第一、二句是準確的,第三句還可勉強;第四句便不好通融了。第四句取“畫”和“化”的諧音也是不準確的。勞動人民歌唱自己的生活,大概不會用這種牽強附會的構思吧。

梁 衡: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民” 写出来的自然就是民歌了

民歌,從內容上來說,它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經歷和鬥爭感受,思想意境健康美好,真摯感人;從形式上說,它適應了鬥爭的需要,短小精悍,樸實無華,語言流暢,音韻和諧,甚至張口就能唱。它是勞動人民的氣質、風貌和精神狀態的自然流露。我們要學習新民歌,那就首先要把自己變為勞動群眾的一員,要去過火熱的鬥爭生活,要用群眾語言去說話,去歌唱。我們的一些作者卻不是這樣,他們學習新民歌是站在一旁代為揣摩、推測群眾的思想感情,編來編去總是不真;他們把知識分子語言硬往民歌的框子裡裝,或者再採來幾句方言口語或口號摻夾進去,糅來糅去,總有一股夾生味。其實這並不是寫民歌,只不過是用民歌來點綴自己的歌。

詩人寫民歌而寫得好的也很多,那首先是因為他在火熱的群眾鬥爭中熔化了自己。由上面舉的第二首詩想到了張志民同志也寫過類似的一首《礦工的語言》:

梁 衡: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民” 写出来的自然就是民歌了

煤炭

他叫“火種”

井下

他叫“金宮”

問什麼能比星星亮?

他說“礦燈”

問什麼能比大海寬

他說“煤層”

最迷人的音樂

他說“風鑽響”

最好看的花兒

他說是“月月紅”

你看,這樣來揭示勞動群眾的思想感情多麼深刻而自然。

深入生活吧,把自己變成一個“民”,寫出來的自然就是民歌了。

(選自《新湘評論》)

梁 衡: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民” 写出来的自然就是民歌了

本週熱文

梁 衡: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民” 写出来的自然就是民歌了梁 衡:先把自己变成一个“民” 写出来的自然就是民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