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群内质疑老师的作业,结果被老师痛骂一顿,是家长问题吗?

不说不笑不烦躁丶


首先要明确家长和老师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学业。发生这样的事情的确让人感到遗憾。对话的截图有限,从有限的对话来看,可能是家长在发言中影射了数学作业的量有点大,然后和数学老师进行了争论,班主任也参与了这场争论,明显是站在数学老师的立场上。应该说,家长和老师都存在问题。



老师方面,数学老师缺乏起码的克制,显得有点冲动。像“我就喜欢乱吼”之类的言论,明显是生气之后的口不择言。不过也可以理解,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巩固所学内容,可能觉得自己为了孩子可谓用心良苦,没想到你在群里抱怨,所以就“回敬”了一番。这虽然能够理解,但是不应该发生,因为这种冲动正好暴露了自己的不成熟。

班主任方面,作为一班之主,更应该用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处理家长和科任教师的矛盾,但可惜的是,他的言论中也带着明显的偏袒倾向。可能作为同事,长期相处,感情笃厚,但是在群里面这种虚拟公共场合,一定要谨慎自己的言行,处理问题一定要理大于情,而不能感情用事,这不仅仅是态度,也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


家长方面,从截图来看,其实措辞最激烈的还是家长。作为家长,把这张截图发到这样一个公共平台,可能是想寻求理解和支持。但是如果冷静地再看看截图内容的话,你会发现你的措辞确实有点过了。比如“乱吼”一词,换成我,我也不能接受。人是有话好好说,“吼”怕是动物的行为,所以乱吼的潜在台词就无涵养。交了学费是留下来的理由,但是给人的感觉是有钱就牛,也很容易激起对方的反感。所以面对一个老师的作业量,作为家长在极端情绪的控制下,完全了忘记了老师平时对孩子的付出和教育,图一时口舌之快,而加剧了和老师之间的矛盾,这完全是得不偿失的,而且是没有必要的。


所以,面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和老师应该加强联系,家校之间的愉快合作,才是孩子成才的有力保障。如果在沟通过程中遇到问题,真诚坦率的态度,温和恰当的言辞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途。万一出现矛盾,静下心,消消气,表达表达歉意,问题或许就能解决,您说是吗?


优学优考策略


就这件事,我说说我身边一个真实的事件:今年前半学期,我亲侄女其中考试数学考了96分(二年级满分120分),做长辈的觉得孩子资质可能差一点,也就理解了,并批评了孩子,结果她们数学老师把孩子打了一顿,用的接水的软管子,打的孩子屁股和大腿上全是淤青,被打时孩子疼急了用手挡,把戴的电话手表都打碎了,可见用了多大的劲。

事后我很生气,本想带着孩子去学校先这个数学老师理论一番,被我同样当老师的朋友拉住,我朋友说的一番话让我很痛心:“你现在找过去,这个数学老师给你道歉,赔偿孩子的电话手表,最多再赔偿些医药费;或者你直接找校长,甚至找教育局举报,以孩子身上的淤青,完全可以把这个老师免职送回家。但是,从此以后,给我侄女教书的其他老师,会不管不问不理我侄女学习,把她安排到最后一排坐,从学习到人格上让和其他同学孤立。哪怕你转学,一个区域其他老师也会知道这个事情。同样会孤立她。”天呢,多么可怕,老师发学生我能理解,关键是打的太厉害了,孩子睡觉都不敢躺着,走路都瘸着,最主要的是挨打的原因是“数学成绩98算优秀,我以后差2分影响了数学老师的评优。”多么同心,难道教育就这么让人心寒痛心吗?

最后为了孩子还能继续念书,我哥哥和嫂子还亲自去学校找数学老师,给人家赔礼道歉“孩子我们没教育好,成绩没考好,给你带来麻烦了,你打的对。。。”作为家长我们心里滴血,那么小的一点孩子,直接暴力体罚。对于孩子未来能不被独立,造成孤僻症,我们只能打碎牙往肚子吞。

希望全天下的老师,教育的方式有很多,请不要动用暴力体罚去教育,如果用,只能说明你水平不行,教育方式不对。作为父母,你恐吓性的打学生,为了让孩子长记性我们也理解。


LeBron丶Dopa


我也是一名一线教师,并且是班主任,当看到这样的信息后,第一感受就是吃惊,痛心。

为了学生的作业问题,竟然在群里公开闹腾,闹腾的还不够,竟然又被挂在了网上,公示与众。可能有人感觉这样做很有意思,毕竟可以“晒出”当前教师的不负责任,教师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对家长缺乏文明有礼的态度等等。

的确,对于一些人来说,这样的目的能够达到,就行了。

自然而然,我的第二个感受——这可能又是有人在背后“黑”老师的一种手段。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作为一名教师,在全班的家长群里,群里还有其他的任课教师(同事),甚至还有年级段领导,竟然能说出那样的话,我也是醉了。数学老师回复:“呵呵……我就喜欢乱吼”。难道这个数学老师就是专门从群里跳出来逗比的吗?语文学科的作业,他出来主持公道,结果主持的语言实在有点不敢恭维。至少我身边的,或者说我接触过的所有老师,应该都不会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言行。这是怀疑之一!

其二,班主任作为一班之主,当任课教师与家长吵的热火朝天时,本应该出来想办法互相安慰,调息战火,结果呢?反而是火上浇油。这完全不像是一个班主任所为啊!哪个班主任会故意把家校关系闹僵呢?我想,我这个班主任肯定不会,我身边的班主任应该也不会!

如果是在我的班级群里,出现这种情况,会如何向下演变呢?

家长诉说的是关于语文作业的问题,所以语文老师应该会第一时间在群里进行解释,甚至做出适当调整。如果真出现原来教师和新任教师都布置作业的情况,我想语文老师的第一句话回答肯定是:“不好意思(或对不起)各位家长,我不知道原来的语文教师已经布置这些作业……”

而作为数学老师,在这里应该不会做出任何言行,毕竟他根本不了解语文作业情况。不过可能会针对家长的回复,以数学作业为例进行解释。

作为班主任的我,如果看到语文老师没有在群里及时给家长解释,我肯定会主动给语文老师打电话,询问情况,并让他及时到群里解释清楚,化解矛盾。我也会及时与家长沟通,说明情况,避免冲突升级!

直到现在,我对这个现象仍然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是站在一个一线教师,班主任的角度来真实解读。


我是中学道法教师,兼班主任,每天为大家带来专业、可信的教育评述,我会尽量都回答您的留言,期待你的关注交流。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图片均来自网络。

点击关注,以后第一时间查看最新文章,享受教育给大家带来的启迪与智慧。


中学道法老师


我个人觉得是老师的问题。

事件回顾:这是发生在去年上海的事了,有一位家长的女儿即将上三年级,由于语文老师更换,又布置了新的作业下来,导致暑假作业多了一倍,家长便在群里质疑了老师,没想到因此吵了起来,老师要求他退群,而其他家长却保持沉默。





虽然我也是老师,但这次我觉得问题出在老师,家长说的话不无道理,而老师貌似有些不讲理。尤其是那句“看不惯你可以退群啊”,说实话,说出这句话显得很没素质,而且还是从老师嘴里说出来,更容易被人反感。

我相信这样的老师在教师队伍里只是少数,我身边的老师们每天都是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不敢与家长发生冲突。学校也经常强调跟家长说话时要注意分寸,对待不一样的家长也要用不同的方式,像这次事件里的老师完全可以采用其它方式解决。

例如,老师希望家长可以私聊,而家长却在群里表达,这时候老师可以主动找家长私聊,也可以避免矛盾的升级。所以我觉得这两位老师的做法很不理智,说的话也比较难听,实在不应该。


小小数学教师


看了好些评论,也了解了事情的原由,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客观,但“痛骂”一词不妥。这个问题值得探究一番。

与好多人支持教师不同,我觉得在这起冲突中,教师是理亏的,理由如下:

一、新任的语文老师没有和原任做好交接。按理来说,接手一个新班,应该要向原任了解基本情况。遗憾的是,这位新任的语文老师并没这样做,结果重复布置作业导致加重学生负担,家长的质疑是合理的;

二、数学老师言语失当,有失教师风范。

好好说话应该是每个人的基本素养,教师尤其应作表率。但从聊天记录中可以看到面对家长的解释,数学老师一是当众指名道姓地批评该家长的孩子“作业完成的次数全班最少”,二是没有一点教师风范地回复家长“呵呵我就喜欢乱吼,看不惯你退群呀”,三是提醒家长“这是通知群”,言外之意颇有点不管如何家长只有接受不能发言的意味;

三、班主任维护同事维护群规的做法欠妥。班主任以“现在就是有家长私信我,说你扰乱了本群的纪律!大家不想看你在群里发表言论,你说怎么办?”相对数学老师,班主任表现得理性而克制,但对话中明显在维护言语失范的数学老师,并且从家长发言来看,只是客观陈述事实、表达诉求,并未无理取闹,群里的家长只是对此不便发言保持沉默而已,班主任却以家长之名认定该家长扰乱了群里的纪律,有失公允;

四、家长态度虽然诚恳,但也需要反省处事的方式。按理来说,班主任建群都会有相应的说明。本群群名定为“通知群”,顾名思义,应该是供老师发送相关通知的,并非用于讨论或反应问题。而且,如果涉及到的是个人问题,或即使不是个人问题但只代表个人意见的,应尽量选择私信,而不是在群里公开质疑、讨论,毕竟,群有群规,还得考虑其他群员的感受。

总的来说,这本来是一起可以避免的小事,可惜,因为当事双方尤其是教师方的处理方式简单失范,致使闹得沸沸扬扬。这也再次提醒我们每位教师,教育无小事,不管从事教学,还是面对家长,都需要足够的教育智慧,方能从容淡定、游刃有余。


俗世飘鸿


此事家长和老师都有问题。

一个人的境界决定了一个人的处事方式方法,而表现出来的就是语言和行为。

家长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或者是自己孩子的情况上来看待老师布置的作业的,他所想的只有他自己家(孩子),而没有考虑到,其他学生。这是正常的事。老师则不同,老师布置作业是面向全体学生,既要照顾两头,又要考虑中间,所以一定会有取舍,做不到面面俱到,这也是正常的事。

家长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有质疑,可以单独和老师交流。虽然有微信群,但不适宜在群里发表意见,因为问题是个性的,而不是共性的。这种质疑的方式是不对的。

老师在群里痛骂,更不对。家长所反映的问题,老师应给予解释,不方便在群里解释的,可以单独交流,为啥要骂人?老师布置的作业,虽然考虑到了各方面,但是并不一定没有不合适的,为什么不能接受家长的意见?

微信群也相当于公共场合,公然骂人,是对别人的侮辱,如果有其他家长也对此不满,骂人的老师有好的结果吗?这不但是自毁形象,更是缺乏应有的素质。难怪家长会有所质疑。

家长的做法对错还有待于探讨,而老师的做法实不应该。这位老师的境界比其中家长的境界好不到哪儿去!


敏教育


先看一下这事件的具体经过:

朋友的女儿即将升3年级,语文老师更换,在原语文老师布置过暑假作业的前提下,新语文老师又布置了新的作业,但是,他布置的作业非常低级:把三年级课文抄一遍,把课外书抄一遍。朋友对作业量有异议,就在群里提出来了,结果就有了这段对话。因为一直是跟语文老师在沟通,压根就没有说到数学老师,但是数学老师一开口就指名道姓朋友女儿作业的完成量是全班最少,在家长群这样说,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让孩子和家长在所有人面前丢了脸面,但是这是暑假作业,暑假才开始多少时间,再说了,暑假的时间都是由自己支配的,即使在最后一个星期做完,老师也不该有异议,不该拿这个来说事。原本就有暑假作业,换了一个老师,不是重新布置作业,而是叠加作业,这个家长实在忍不了啦,就在群里提出来了,结果是老师让他退群。

家长的做法:

老师和孩子的角色特殊,我们做家长的都明白,家长真有意见想和老师提,要单独和老师微信或电话沟通,我想老师都是很配合的,你如果想表扬老师,那你大可以在群里大肆渲染一番。我说这话不是教大家都做马屁虫,因为在群里,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团体,而老师就是这个群的领导,你提意见指责老师的问题,所有人都看到了,这其中有个“众人在场效应”:

即表扬要在大庭广众之处,而批评要在私下,对普通人的批评尚且如此,更别说你在几百人面前指责一个团队的头头,你让他如何立足!

先不说提的具体意见是什么,如此之举你让老师--这个团队领导如何做: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以后在几百人面前还有威信吗?此举等于是直接和老师站在了利益冲突面上,士可杀不可辱,老师为了捍卫自己的地位,肯定会使劲反扑,这也就不难理解数学老师为什么会说:我就是乱吼,看不惯你退群,言外之意是:我就这样,你怎么着吧,看不惯你可以走。所以此时老师们的气氛就是:那还有什么理智,还讲什么对错,都在为自己的地位而战,

当然,我上面所说的是核心原因,有时候家长语气委婉些,老师通情达理、多些耐心,也就过去了。这件事情中,估计是家长提意见时语言组织的不好,正好碰上数学老师脾气老赖,道德、礼貌方面欠缺一些,就造成了这样。

数学老师的做法:

数学老师的做法无疑是错误的,虽然这名家长在群里给你们提意见,你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但毕竟人家是有原因才说的。你怕在群里影响不好,也能理解,你应该给家长先大致说一下,稍后私信讨论细节问题,而不是靠你的权威来压制,真正的人心是压制不住的。而你毫无老师风范,跟街头路人炒架一样,老师的师德和光辉形象被你抛到了九霄云外。

班主任的做法:

班主任是一班之主,他应该起到统筹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而这个班主任怎么做的呢?看到有人质疑了自己的老师,他想的不是怎么从全局上解决问题,他的观念晨,首先映入脑海的是维护自己老师的利益和权威,至于具体事情的谁对谁错,那是私信时才解决的。这种想法也是正常人的想法,比如你自己或同事在受到别人的指责时,第一反应就是保护自己和反击。但他忘了,你是一个班主任,你就是“班级”这个组织的当家人,你必须对全体负责,家长也属于你的管辖范围之内,这说明你,假如要做为一个普通老师,维护自己人的利益你是合格的,因为你都利用你班主任的权力来让家长退群,但在班主任的任上,你的大局观你欠缺的。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有一个头头来领导大家,希望这件事后,你们的领导能教一下你做为一个组织当家人的全局意识!

最后,这件事合理的解决方法:以后大家有意见一定要提,这都是为了我们孩子的成长,但是要单独和老师沟通,

锦绣新鲜说,分享人生智慧,成就锦绣人生!


技巧改变世界


我以前也当过老师,说实话,还是知道老师的不容易的。

但是,如果网传信息为真的话,我觉得这个老师有更明显的问题。

事情

发生的背景:

有一位家长的女儿即将上三年级,但是学校老师发生了更换,新来的又布置了新的作业下来,导致暑假作业多了一倍,不但数量多了,而且很多作业就是抄书,没什么“技术含量”,家长便在群里质疑了老师,没想到因此吵了起来,老师要求他退群,而其他家长却保持沉默。

个人认为,老师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不懂教育和教学,教学死板、理念落后;

教育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成长和提升发展为目标。

但很多老师搞反了,老师成了主导,为了完成任务而布置任务。

教学很死板,理念也很落后。

抄写!抄写!抄写!

阅读必读书目,不少于8本。

那么,是哪些必读书目呢?没有说,直接叫人家百度,万一百度出来不符合要求怎么办?

要求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有什么样的收获,怎样的形式来体现?没有说!

这就没法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以下是老师布置的任务:

缺乏好的态度和素养,不尊重他人

作为一个老师,要值得被人尊重,自己首先就要有好的教养和素养。

而不是蛮横、无礼、态度强硬。

“呵呵,我就喜欢乱吼,看不惯你退群呀”这样的话真的不像个老师说的:

还有,所谓的家长私信说别人扰乱了本群纪律,其实更大的可能是他凭空捏造的,明明自己不负责任,专横无礼,还借他人之口。

我觉得家长回怼得很好,“对不起,我们是交了学费的,你可以选择不领工资,要退也是你退”

当然,作为家长,有些教训也还是要吸取一下。

第一,要为了孩子冷静考虑

毕竟自己的孩子还要上学,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要上学,还是离不开这些老师的教育,除非让小孩转学。

所以,还是尽可能不要和老师发生冲突,不然对于今后小孩的成长教育会有不良影响。

尤其是,这几个老师,看着心胸并不怎么宽广。

要我说,事情已经发生了,还是趁早转学吧。

第二,有意见还是私下提好些

怎么说呢,

人都要面子的,老师尤其爱面子,很想要维护自己的尊严。

所以,有什么意见,最好还是私下提,尤其是一些负面的意见。

私底下和老师沟通,同时注意语气和方式方法,尽可能不要引发冲突和矛盾。


毕竟,咱们都是社会人,礼仪和规范自己也要懂,同时我们自己要培养好的情商啊。


所以,综合来看,

老师问题更大,不过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考虑,也还是要注意方式方法和语气。


同意的点个赞,有啥不同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冯起升


我认为家长压根不应该参与到学校教育里去,把孩子交给学校去管理,觉得学校不行可以换一所学校,过多的参与学校教育,一来会对学校的管理造成影响,二来增加家长自己的负担,再者会增强老师的惰性。就拿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说吧,每次学校只管布置作业,剩下的事全留给家长,批改作业,辅导作业,全是家长的事,考完试的试卷又不给家长看,成绩不好就赖家长配合的不好,我想问你们老师到底是干嘛的?难道我花钱送孩子上学就是为了一张学籍卡吗?

学校就应该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但我所见的学校只是布置作业,对一个学生的评价只看学习成绩,为了班级的平均成绩居然拒绝差生参加考试,现在的学校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认为育人这一块归家庭教育,与其啥活都家长干了,还要学校干嘛?

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老师只管前两个字。讲课还不一气讲完,讲一半留一半,留下的那一半要课外补习才讲,不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家长自己给补上,课外补习不敢明着强制,但不参加的学生会被另眼相看,甚至座位都会被调到角落。每次布置的作业还有一部分是布置给家长的,什么抄诗词啦,抄笔记啦,我就不明白了,到底是谁在上学,我抄就能抄在孩子脑子里了?如果这也行,上学干嘛?买一台复印机得了,一个人按钮下去,孩子就成全才了。

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啊。


酒哥


看了这么多评论,我也是无语了。我是一名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家长。其实老师也好家长也罢,所有问题都是出于对孩子成长有利的角度而提出来的,但是由于处理问题方式方法问题,而出现了矛盾。我觉得教师和家长双方都有问题。

首先家长有问题。确实当今网络尤其时微信和QQ群得出现,为教师与家长加强沟通共同致力于更好的教育孩子,是具有非常大的便利的。但是我们家长要清楚,群不是私聊,某种意义上讲,那是一个公共场合,我们可以接收信息,可以沟通共性问题,可以就一些共性话题进行咨询,但是绝不是一个适合就某些具体话题,尤其是对某个或某些教师有质疑与看法而发布的场合。针对具体问题家长应该与具体老师私下沟通,双方在充分理解对方的前提下,就某一问题进行私下探讨。而不应该还没投充分了解前,就在群这样的公共场合公开抱怨,甚至讽刺。家长这种行为是不成熟的,是欠缺考虑的。

第二,教师在群里的公开发飙也是不合适的。首先就从知识分子的个人涵养角度来讲,且不论谁对谁错,教师在群中的过激反应,尤其是与家长之间的激烈言辞是对自身形象的一种非常大的损害,至少如果我是群里其他家长,我会觉得老师的素质是很差的。其次从解决问题的角度讲,确实可能家长不了解情况,在群里胡乱说话,这让人很生气,但是作为一名高素质的教师,我觉得还是应该私信这位家长,表达出来私下问题私下沟通,说明在群里吵闹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只会让其他家长和教师误解,针对一些问题,可能只存在自己孩子身上,而扩大到所有同学那里也是不客观的。希望家长能一如既往关注孩子的学习,要加强与老师和学校的沟通。

总之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不能将问题泛化,不然只能是小事变大,大事变失控。就题主反应的这个案例来说,本来家长和老师打个电话咨问一下孩子情况,把孩子在家里做作业情况反应一下,表达下感谢,然后提一下请老师还要多关心。就没有什么事了,既把作业对于自家孩子有些重的事情反馈了,也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分析自己孩子存在的问题,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教师能接到家长了解孩子情况的电话,首先会觉得家长很有责任感,然后一般情况下是会在之后对这个孩子有更多一些关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