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彰顯東方美學本質,他重拾千年前貴族銅藝,還原於普通百姓生活

“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李白的詩寫過銅山之美,令人心生嚮往。銅,在古時稱“金”或“吉金”。

為彰顯東方美學本質,他重拾千年前貴族銅藝,還原於普通百姓生活

《漢書·律曆志》中記載“銅為物之至精,不為燥溼寒暑變其節,不為風霜暴露改其形。”中國的青銅文化歷史悠久,形成至今已有4500年左右,鼎盛的青銅時代(夏至戰國)更是持續了一千六百年之久。

流傳至今,在我們生活中,銅藝這門藝術變得越發“神秘”起來,生活中的“銅”味也似乎越來越少。今天就讓我們走進銅藝世家,去聽一聽這場關於他們的故事。

郭召兵,藝名巴丘,銅藝世家藝術總監。青年雕塑家、當代畫家、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天津工大藝術系導師,2008年中央美院畢業後一直從事高校教學和雕塑創作。他的作品,多以抽象寫意的風格為主,擅長將人生感悟融入到作品創作中,看他的作品,能體會到一番人生意境。

為彰顯東方美學本質,他重拾千年前貴族銅藝,還原於普通百姓生活

出生並生長在山東一個普通農民家庭的郭召兵從小就喜歡畫畫,經常在作業本上比著課本或小人書上的圖畫臨摹自己感興趣的畫,有時還用黏土捏塑周圍的人物和一些小動物。

自從考上美院雕塑系才開始了系統的雕塑專業的學習和研究。至今一直從事雕塑的學習、研究、創作及教學工作。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受到東方傳統美學的影響,在創作中更加註重意境的表達,在雕塑塑造中突出線得表現力,追求作品輪廓線的韻律感、形體飽滿感、內在的平靜感。在創作中一直致力於對美的本質及其核心價值的詮釋,也就是儒家所謂的,美就是道德理想的完美實現;道家所謂的,美是絕對自由的;佛家所謂的,美就是超脫。

為彰顯東方美學本質,他重拾千年前貴族銅藝,還原於普通百姓生活

郭召兵介紹道:銅藝因為其自身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底蘊,不被世人所瞭解,給人一種神秘感。在我國古代,銅器不是一般人能擁有的,它作為一種權力和地位的象徵、一種記事耀功的禮器而流傳於世。就在當今人們的腦海裡,一說到青銅器,大家第一時間反應的就是博物館的古董和城市廣場的雕塑,給人一種高高在上而無可觸及的感覺。

為彰顯東方美學本質,他重拾千年前貴族銅藝,還原於普通百姓生活

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對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大大的增加,人們才開始慢慢了解銅藝,接受銅藝。但是由於其製作的工藝複雜,起點較高,真正能傳承古法銅藝的人已經非常少了。

為彰顯東方美學本質,他重拾千年前貴族銅藝,還原於普通百姓生活

在銅藝世家剛成立初期,郭召兵和其他幾位創始人也走過一些彎路,但是最終因為熱愛這門工藝還是堅持了下來直到現在。他說,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產品的定位上,起初大家都是創作的一些偏雕塑學術性的作品,極富個性的造型和高冷的價格,卻並沒有想象的那樣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需求。

為彰顯東方美學本質,他重拾千年前貴族銅藝,還原於普通百姓生活

這個狀況,讓銅藝世家幾個創作人有些堪憂,也讓他們得以反思。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在考慮如何創作出大眾所接受,又能符合銅藝世家的品牌願景。最終經過反覆調查把重點鎖定在銅藝世家這四個字中的家字,去體現一種家文化,擺設在家中能營造一種氛圍,體現一個人的涵養和態度,銅器的厚重感和文化底蘊,正好能迎合這個需求。

為彰顯東方美學本質,他重拾千年前貴族銅藝,還原於普通百姓生活

銅藝要想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並被大眾接受,在創作題材和生產工藝上必須考慮大眾的審美需求。在具體的創作和生產中,銅藝世家的產品有不同於傳統的工藝品,總體定位在彰顯東方美學本質,具有傳統美學特徵的現代鑄銅工藝藝術作品。

為彰顯東方美學本質,他重拾千年前貴族銅藝,還原於普通百姓生活

從形象上具有傳統的意義又結合現代人們的審美需求,造型更現代。鑄銅工藝更現代,顏色處理上更豐富。

為彰顯東方美學本質,他重拾千年前貴族銅藝,還原於普通百姓生活

於是,郭召兵想到了古人們喜歡把情感寄託在動物和植物的身上,通過動物和植物表達情感,如“十二生肖”就是動物形象,還有許多裝飾性的紋樣多是從植物的形象上發展而來。所以動物和植物在中國傳統的造型領域具有極強的象徵意義。

為彰顯東方美學本質,他重拾千年前貴族銅藝,還原於普通百姓生活

隨著當代社會的急速發展,人們的日上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人們在快節奏生活壓力下,渴望得到喘息的機會,使內心得到一片平靜的天空,禪宗文化提供了這種可能,所以禪與藝術的結合能夠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

銅這種材料,作為一種傳統的貴金屬,在中國具有象徵意義。古代象徵權利的“鼎”、象徵財富的“銅錢”等都是銅質的,另外銅在中國還有鎮宅驅邪的意義。所以銅與藝術的結合在中國具有現實意義。

為彰顯東方美學本質,他重拾千年前貴族銅藝,還原於普通百姓生活

說到銅藝這門工藝,常用的就是失蠟鑄造法,其特點是能鑄造出形狀非常複雜、精細、美輪美奐的銅器,從泥塑、灌型、修胚、再造型,修整、鑄造,再到拋光打磨表面處理等,需經過幾十道手工工序,每一個步驟都是環環相扣的,某一個步驟沒銜接上,就前功盡棄了。

所以失蠟鑄銅法成品率不高,需要手藝人沉下心來,專注去做一件事。一個細節的確定,而進行反覆修改,甚至耗費數月,郭召兵和他所在的團隊每個人都會本著還能夠更好的心態來完成作品的創作。

在延續了古法失蠟鑄銅法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課題就是“創新”,結合現代的工藝,加以昇華和優化。

為彰顯東方美學本質,他重拾千年前貴族銅藝,還原於普通百姓生活

在這期間,郭召兵和其他同事用2年時間,研發出了“焱彩高溫灼色”,這是一種能豐富銅器色彩,又能保持銅本身的金屬質感的一種銅工藝著色技法,不同於丙烯噴漆,顏色過於死板沒有層次。

炎彩高溫灼色是通過對高溫的把控,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在銅的表面發生化學反應,不同溫度下,呈現出來的效果也不一樣,通過一層層的覆蓋,就像是畫油畫一樣,灼色豐富而富有層次感。因為只有很輕薄的一層,所以又能感受到銅器的金屬質感和厚重感,既符合現代的審美需求,又不乏銅器的高貴。

為彰顯東方美學本質,他重拾千年前貴族銅藝,還原於普通百姓生活

郭召兵說,藝術作品尤其是雕塑藝術作品,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是一種趨勢。藝術不應該只單單是美術館、博物館及其他藝術機構的座上賓,供人們非接觸性的參觀與欣賞。藝術只有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人們進行零距離的親密接觸,才會體現出藝術的生生的不朽活力,其真正的生命價值才能得到充分的彰顯。

為彰顯東方美學本質,他重拾千年前貴族銅藝,還原於普通百姓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