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兄弟,一生兄弟,「天天兄弟」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文丨玖肆

古有劉、關、張“桃園三結義”共創一番事業,今有“天天兄弟”歷經十年,成為國內脫口秀節目中最長壽的主持群體。

一聲兄弟,一生兄弟,“天天兄弟”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天天向上》在模式開發之初,就以打造“偶像男子團體組合”的主持群為開篇思路,打造了以汪涵為核心的主持人團體。

在過去將近五百期節目中,經過天天兄弟長期的磨合,形成了“一點為主、多點發散”的主持特色。如今,已是第十年,主持團體的成員已然大變,主持風格也隨之也有所變化,但不變的依然是幽默不乏思考、逗趣不乏情懷的主基調。

《天天向上》十週年特別節目“天天兄弟心願周”依然在精彩放送中。上週節目呈現了在老大哥汪涵的帶領下相親相愛好兄弟齊聚同一屋簷下的暖心格調;今晚播放的第二期節目中我們看到了被網友稱為“肥宅”的錢楓月瘦20斤的艱難蛻變。

一聲兄弟,一生兄弟,“天天兄弟”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其實,他們的這些心願和成長瞬間只是小小縮影。畢竟,十年彈指一揮間,《天天向上》記錄了“天天兄弟”們在這一舞臺上所有的笑與淚、所有的成長和改變。

【鋒芒智庫】《天天向上》十週年特別企劃繼續報道,本篇將聚焦於《天天向上》主持團體的打造,探尋其十年發展過程中的“變”與“不變”。

“變”:主持陣容迭換

呈現更接近觀眾心理的語態

“天天兄弟”團體成員迭換大概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在節目開播之時,《天天向上》以汪涵、歐弟、錢楓、田源、俞灝明、矢野浩二、陳英俊、董貝克這八位主持人組成的團體在觀眾面前亮相,純男主持人的團體成為當年一大創新性的亮眼設定;

第二階段,在節目開播隨後的一年,陳英俊、董貝克退出,來自韓國的小五金恩聖加入,形成汪涵、歐弟、錢楓、田源、俞灝明、矢野浩二、小五七個人組成的“天天兄弟”,

中日韓三國主持人齊聚一堂,實現多種文化碰撞、交流下的多語態的價值輸送;

一聲兄弟,一生兄弟,“天天兄弟”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第三階段,在2016年,由於俞灝明受傷復出之後主攻演技、小五服兵役等多重不可控因素,天天兄弟成員大調整,最終由汪涵、錢楓、大張偉、王一博組成的新版“天天兄弟”,“老加新”的主持陣容橫空出世,接受觀眾的考驗。

一聲兄弟,一生兄弟,“天天兄弟”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從某種角度而言,前兩個階段的更替更多的是給節目組注入新鮮的血液,而第三次時隔多年的大調整可以說是“換血”。

觀眾已然習慣了之前汪涵說到一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旁邊冷不丁接了一句“眾樂樂不如楊樂樂”這樣的出其不意、一唱一和默契地接梗方式,面對“話癆型”的大張偉和“話少型”的王一博這兩個略顯極端的類別,觀眾表示需要時間來適應,故而此番“天天兄弟”重新成團得到觀眾的最終認可實在不易。

對於新“天天兄弟”的選擇,製片人沈欣曾解釋:“王一博代表了年輕一代,‘80後’們現在也不太年輕了。我們大膽啟用‘90後’,希望他的一些新鮮的視角和思維能夠影響到另外幾位大哥。而大張偉代表了一種新的語態、語言方式,希望這種語言方式的進步能夠激發團隊裡更多的火花,活躍節目的節奏。”

一聲兄弟,一生兄弟,“天天兄弟”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經過長時間的磨合,“天天兄弟”也慢慢地培養出了默契,堅持

“一點為主,多點發散”的主持分工模式,汪涵負責順流程、總結昇華、迴歸主題;大張偉和錢楓負責拋梗、拓展話題,增強語言的趣味性。比如在上週的節目中,汪涵對大張偉說:“你教她(李子璇)。”大張偉舉著手回:“拿水嗎?”後期還調皮地配上了澆水的動畫。

以偶像團體身份出道的王一博雖然話少,但有著優秀的舞蹈功底,和年輕的嘉賓如關曉彤、宋祖兒、周潔瓊等進行舞蹈合作,貼合“9000歲”的喜好,觀眾也逐漸get到了天天兄弟新的看點。

一聲兄弟,一生兄弟,“天天兄弟”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整體而言,主持人的迭換,一方面由於外在不可控的因素必須做出的調整,是考驗導演組應對突發事件的危機處理能力;另一方面,是挑戰也是機遇,也促使著節目組推陳出新進行創造性的改變。

導演組以主持人迭換為契機,貼合實際進行諸如“天天小兄弟”之類的主題選拔,豐富節目選題策劃,不斷地向觀眾的喜好靠攏,呈現與觀眾心理最接近的語態,最終有利於節目的品牌打造和長遠發展。

“不變”:一聲兄弟 一生兄弟

天天兄弟從曾經的8人團逐漸變為如今的4人團,主持陣容在不斷迭換,但“天天兄弟”在節目中所堅守的作用始終如一,是嘉賓互動的潤滑劑,是中華禮儀文化的傳聲筒,是與其他國家文化交流的紐帶,也是給觀眾帶來無盡笑聲的快樂源泉。

更重要的是,“天天兄弟”的成員們一直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天天兄弟”的內涵。儘管出於各種原因,“天天兄弟”這個團體在成員上發生著變動,有人加入,有人離開,但天天兄弟情誼依然不變,無論身在何方,彼此守望相助,或許這就是“一聲兄弟,一生兄弟”的最好印證。

一聲兄弟,一生兄弟,“天天兄弟”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比如,當俞灝明因拍戲被燒傷缺席時,除了成員間的關心傳遞,在節目的片頭固定有一句“天天兄弟六缺一,天天等灝明”的口播,期待著俞灝明的歸來;

一聲兄弟,一生兄弟,“天天兄弟”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在小五因服兵役要暫別之際,小五表達了自己的擔憂:“害怕的不僅僅是消失在大家的眼裡,更害怕從大家的心裡消失。”而之後#小五我們等你回來#話題多次上熱搜,引發網友一起鼓勵、寬慰小五。而小五也在離別之際行跪拜大禮,以此來表達對《天天向上》這個舞臺和主持團體的感謝。

一聲兄弟,一生兄弟,“天天兄弟”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被觀眾們稱為“永遠聚不齊,總在虐粉絲”的“天天兄弟”在某些重要的時刻,一定會從天南海北聚集到一起。比如,在中捷文化交流錄製期間,歐弟在捷克辦婚禮也是行程之一,除了當時固定的“天天兄弟”當伴郎外,久違的俞灝明和矢野浩二也驚喜地出現在婚禮上,這樣的團聚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對這份兄弟情誼也感動不已。

一聲兄弟,一生兄弟,“天天兄弟”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此次《天天向上》十週年特別節目,便以天天兄弟的心願開篇,在上一週的節目中實現了老大哥汪涵希望“天天兄弟”合宿的願望,齊聚在一個屋簷之下,一起吃飯、打遊戲、聊天,在聊天的過程中,王一博也提到在舞臺上主持時“不知道該說什麼”的困惑,三位哥哥都和他分享經驗。畢竟,主持團體最終在觀眾心中的表現如同“木桶原理”一般,激勵著“天天兄弟”們一起共同進步。

整體而言,在過去十年,“天天兄弟”以“不變”應“萬變”。“變”,是因不可控的現實因素而變,是因觀眾審美和品位變遷而變,是因新生的市場需求而變,同時在千變萬化的過程中,“天天兄弟”也堅守著“不變”,不變的是兄弟之間的情義,不變的是聚在一起的初心,不變的是在舞臺上相互配合的默契。

而在未來,《天天向上》將會面臨哪些新的“七十二變”?“天天兄弟”又將以何種姿態以“不變”應“萬變”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