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稀斯皮

稀斯皮:是洛陽話,看似稀鬆拔涼、不值一提貼的老土話,可要寫出來有點難,大部分洛陽人都是會說不會寫,或強硬的心態:我認為就該這樣寫.....實際字不達義,錯的一塌糊塗。

這句老洛陽土語,一般是男孩子使用的居多。發生糾紛,打架了,身高但年少力虧,打不過人家,被不嫌事大的人取笑:稀斯皮,比人家高半頭,還打不過人家,白長恁大個子。

稀:漢字稀讀音為xī ,有以下幾個意思:事物中間距離遠、空隙大,與"密"相對,稀疏。稀落(luò)。稀客。依稀。濃度小,含水分多的,與"稠"相對:稀薄。稀料。稀釋。少:稀少。稀罕。稀奇。古稀之年。用在"爛"、"松"等形容詞前面:稀爛。稀碎。稀鬆。

斯:是一箇中國漢字,讀音為 sī,左右結構,部首為斤,有"這","卑賤","盡","乃"等含義。還有斯姓。可作動詞、代詞、助詞、形容詞。

皮pi:常見漢字,生物學上意為動物或植物體表面的一層組織--皮層組織,廣義指表面。皮也是一種中國的姓氏。引申為表面的,膚淺的 [Surface;Superficial]。如:皮膚之見(膚淺的見解);皮相(外貌);皮面(表面);皮裡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裡有所褒貶);皮殼(包裹在外面的堅硬外皮)。洛陽人在這裡用“皮”,意思為:沒種,窩囊,就剩下一張爛皮啦。

稀為稀鬆、稀爛;斯乃卑賤、不值錢;皮還是瞎皮、爛皮。三個字的巧妙組合成了:稀斯皮。

別(唸白)聽他瞎咋呼,他是個稀斯皮,人家一上勁兒,他遄chuan哩比兔子、比狗都快。這是年輕氣壯人對咋咋呼呼、歇嚯的聲怪大,實乃膽怯之人的譏笑。還有一句話也很貼切:小蛤蟆,聲怪大,不治實氣。未成年,力不全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