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35岁女教师携女自杀,这事你怎么看?

文轩阁


死,有时是一种逃避,但除了逃避也许真的没有别的路可走了。也许死是唯一的一种解决方式吧!

事件回顾:2018年7月12日,河南洛阳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传来一个震惊的消息,该校女教师张会芳携女自杀身亡,自杀前留下一封沉重的遗书:

走了,我终究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临走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工作压力大,无法忍受,生活也毫无乐趣,无法接受现在这个面目全非的自己,给亲人带来伤害真的很抱歉。我是自己走的,孩子是我带走的,我认为这是对她们好,一切不再解释,我所有的财产物品,一切都归爱人李国民处理,张会芳绝笔。

据张老师家人口述得知,她刚休完产假不久,就被要求带高三学生,他的丈夫说经常看到她抱着孩子备课到十一点。

一边是工作压力,一边还要照顾刚出生的孩子,最后积劳成疾,被诊断患上抑郁症,她以及家人多次找到学校请假无果,于2018年7月带着大女儿一起自杀身亡。

诗词公寓观点:

张会芳老师虽然是自杀身亡,但这也暴露出某些教育行业的悲哀,我们在要求老师为孩子负责的基础上,有谁真正的想过谁来为老师负责?也许家长们觉得老师为学生做什么都应该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认为那是老师的职业,也是老师的职责所在。

是的,也许张会芳老师就是这么想的,我是老师,我应该做到更好,但我也有孩子,我身心疲惫,压力大,真的受不了了,请假学校又不同意,强烈的责任心和照顾孩子让她患上抑郁症,让她对现实感到了绝望,从而自杀身亡。

至于她自杀时带走了自己的大女儿,虽然真的很残酷,对大女儿也太公平,毕竟大女儿也是一个人,你可以生下她,但你没有权利带走她,就算亲生母亲也不行,想来张老师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她对此说不解释。

自己的孩子自己疼,我想作为母亲张老师也是爱自己的孩子的,但她依然选择带走大女儿,一句不解释包含了对生活的千言万语,我打心眼里给予理解。

同时通过这件事也希望能唤起我们大家对老师这个职业的重新定义,在如何保证孩子学习的基础上去减轻老师们的压力,毕竟他们是老师,只有老师身心健康,才可以让孩子们身心健康。


诗词公寓


前有赣州四中校长“刘爱平”,后有新安二中老师“张会芳”,在不到40天的时间里相继自杀,令人哀婉,张老师自杀时还带走了自己的大女儿,更是令人痛心!



01 张会芳自杀事件介绍

2018年7月12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河南洛阳市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女教师张会芳与大女儿一起自杀身亡。去世前留有留下遗嘱,遗嘱中说“工作压力太大 ,无法忍受”。

张会芳只有35岁,是洛阳市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优秀教师,她上学时就是新安二高优秀学生,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

在同事眼里,张会芳一向对自身要求严格,积极上进、力求把工作做到最好的优秀教师。



去年,她刚休完产假就带高三,晚上经常是抱着孩子在家备课到晚上10点,由于教学和家务等压力大,她患上了抑郁症,而且愈发严重。

02 刘爱平自杀事件介绍

7月5日早晨,高考前一天,赣州四中党委书记、校长刘爱平自杀,刘爱平是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先进工作者,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赣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赣南师大硕士生指导老师,赣州市十佳校长,赣州市作协会员。 据警方初步调查,刘某平生前患有抑郁症,并于坠楼前留下遗书。遗书中也有“工作压力巨大,身心俱疲”的字样。

刘爱平校长、张会芳老师走了,都是死于自杀,都是源于抑郁症,死前都留有遗书,遗书内容中都有相同的字眼——“工作压力大”。

笔者是校长,也感觉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平时接触的老师,也无一不说工作压力大的。

03 为什么老师工作压力大呢?老师工作压力源于哪里?

老师的压力主要来自家庭,来自社会,来自学校。

1、来自家庭的压力。老师微薄的工资和高涨的物价不匹配,每月的收入入不敷出,子女教育抚养,老人赡养扶助,车子、房子等等问题,经济负担过重,给教师的精神带来巨大压力。

2、来自社会的压力。近些年来,教师越来越不被尊重,教师无钱无权,处于弱势地位。学生越来越难管,家长越来越难缠,学生和家长辱骂甚至殴打老师的事情时有发生,很多地方任意克扣拖欠教师工资,老师该得的不能兑现。在老师和学校的待遇上,很多大人物装傻充愣,得过且过,任凭老师在贫困中挣扎,在矛盾冲突中受伤害。还有,部分官们将教师当成自家佣人,安排教师做很多远离本职的工作,更是增加了老师工作负担。网上对于教师享受的假期眼红,对于老师谩骂声不断。这些,都会给人带来精神压力。

3、来自学校的压力。学校工作安排、制度管理、教师评价等方面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平;绩效工资、职称评聘矛盾不断;安全压力、教学压力、活动压力、迎检压力巨大;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干群关系随时有可能出现矛盾。

正因为上述原因,所以老师们感觉压力特别大,部分人“抑郁了”,最终走向自杀。



04 面对教师压力大的实际,应该怎么办呢?

1、落实教师待遇,做到应保尽保。

2、营造好的社会环境,对于学校工作多支持,对于教师多关心。严厉惩处校闹事件和伤害老师事件。权威媒体也要担负起维护教师权益的责任,给老师和公众,算个明白账,阐述清楚老师寒暑假是平常长时间工作挤出来的,避免无端的攻击。

3、实行教师疗养制度,利用每年寒暑假,组织教师疗养,以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4、出台政策,增加职称指标,加高教师的职业天花板,让更多的人实现职业理想,让老师有奔头。

5、避免教育行政化,大幅减少检查和教师额外负担,给学校和老师减负。

通过以上措施,让老师增加获得感,提高职业的荣誉感和幸福感,让更多人安心从教,愉快工作。



最后,愿天堂没有压力,愿逝者安息,一路走好!


文轩阁


携女自杀,洛阳女教师之死谁之过?

看到这个消息,三水三心倍感震惊:

教师,女教师,抑郁症,工作压力大,带着自己的女儿,自杀……

每一个字眼,都那么刺眼,以至于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忍不住仍有泪水迷蒙了双眼。

此时的外面,大雨如注,难道,这是老天,在为这两个过早离开的生命呜咽?

抽一支烟,喝一杯茶,停下来,看看窗外的青山,听听啾啾的鸟鸣,我想,不能让感性的眼泪去代替理性的思考:

一,没有人能对两个逝去的生命负责,只有张老师自己

我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网上,几乎清一色的“洛阳女教师自杀,留下遗言:工作压力大”。我知道,为死者鸣不平,是我们这个文化中的遗传基因——关爱弱者。于是,更多的人,都将矛头对准了所在的单位。意思就是:

多次和家人找学校请假,但高考备战,学校并未通过;

曾被校领导点名批评;

……

或许,人们遗忘了一个重点,张老师是自杀的,自杀的时候,还带着12岁的大女儿!既然是自杀,那么,没有人能为此负责,除了她自己!

但自杀有没有诱因呢?毫无疑问,没有人会随便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蝼蚁尚且贪生”啊!据各种媒体的报道,张老师患有抑郁症。

我不是心理学专业,但好歹学过一些,查阅网络: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可见,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说白了,是自己造成的!我曾经有一名同事,也是比较严重的抑郁症患者,好几次自杀,都被抢救过来。

从法律上来说,患有抑郁症的张老师携女自杀,她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也就是说,只有他自己为自己和女儿的去世负责!

很残忍,残忍到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三水三心,都不敢再写下去!

但事实确实如此啊!

二,教师的生存状态值得关注,这是为了未来

但这样一个悲剧,却也可以管中窥豹,侧面反映出教师的生存状态:工作压力大!想起前一段时间自杀的赣州四中“网红校长”刘爱民——同样得抑郁症,同样的“工作压力大”——一名校长,一名老师!

难道,血的教训,还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教师的工作压力,究竟来自哪里呢?

实话实说,不是教师行业的人,是不能理解的——

学业成绩的压力,是所有教师身上的一座大山,校长也不能例外!我在中学担任教务主任的时候,每次考试,都会按照校长要求,把老师的所教班级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生率算出来,然后,在教职工大会上公布。想一想,哪些排名靠后的教师,会有什么感想?而那些长期排名靠后的老师,如果不是“佛系”,长此以往,心理健康是不是会出现一些状况?学校也没有办法,因为,各个学校之间需要比较啊!局长也不好当,考得不好,上面有还有县长!不要去责怪县长,他上面也有人啊!压力逐层土递增,到了金字塔的低端,老师,就是承受所有压力的人!

所以,对于张老师来说,她失去了生命!对于张老师的家庭来说,这是一个悲剧!但对于教师群体,如果因为此时,而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或许,就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悲壮吧!

三,学校、家庭和个人,是否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我们看张老师留下的遗书,里面应该透露出了自杀的原因;第一点,工作压力大,无法忍受;第二点,生活毫无乐趣;第三点,无法接受现在这个面目全非的自己。

1.学校,多一些人性的温度

前面已经说过,教师的工作压力确实很大,作为单位,学校是否有必要对这些心理有一定疾患的教师,多一份关怀呢?我很清楚,这非常困难,因为,教师,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工作,加之,教师面对的是学生,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随意更换教师,事实上,是对学生的不尊重!

但多一些关爱,是否可以呢?管理上,既有制度的刚性,能否再加入一些人性的温度?

2.家庭,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我不能妄自猜测张老师的家庭,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但从遗书中,“生活毫无乐趣”一句,可以想到很多!基于各种原因,大多数人,都在“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可“四处奔波”的目的是什么呢?不就是为了过得更幸福吗?

人啊,在不断攀登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停留一下,去观赏周围的风景?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妻子正在询问我的旅游计划,我买了一个关子,因为,我要给他一个惊喜——再穷,我每年都会去旅游,一家人,走走看看,平淡的生活,有时真的很需要一些小小的惊喜的!

3.个人,调节好情绪真的很重要

每个人都有压力,有的是生活,有的是工作,还有的是人际关系。其实,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比我们压力大得多的人,这些人,为何没有抑郁?这些人,为何没有走上不归路?

因为,面对压力,他们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我一个朋友,身价千万,一夜之间,身无分文——他对我说,我一定可以东山再起!现在,他是一家消防器材公司的老总。

我有一个同事,找对象成了全校关注的焦点——她说,我在等待缘分!现在,她已经移居美国。

作为教师,我们都面临着学业成绩的压力,我想说,尽力而为,做最好的自己——现在,我们都还活着!


不管怎样,过去的都会过去,明天,太阳依旧会升起。作为同行,我只能祝福张老师,一路走好,希望天堂里没有压力,希望天堂里的生活充满乐趣!


三水三心


这些天同是抑郁症的人发生了两件事:一男一女,一八零后一九零后,一生(火)一死。男的网名是@胖鹿先生 走出抑郁,在音乐中新生;女的是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二高的老师张会芳在抑郁症中携女仙逝。

就携女仙逝一事,福垊不胜大悲,痛定思痛,看法有三。

张老师为什么会携女跳楼?




大家会说因为抑郁。那为什么抑郁?因为①性格内向②生活、工作压力巨大③不善于调节自我④治疗不彻底等等。然而这等等却包含有主要而重要的原因,牵扯到责任!这个原因就是学习,工作压力是学校给的。本身张老师生孩子不久,工作和生活压力巨大,当3月份去看病时已经是不堪忍受抑郁了。



经医院诊断她患了极容易自杀的抑郁症,然后张老师请假看病。学校竟然不准,不仅不准还让她带高三班,她经常抱着孩子批改作业。一般抑郁的人性格都内向,不善于交流甚至维护自己正当权益。身患抑郁症,本该得到学校更多的关心,医院持续有效的治疗,然而学校却加码还批评她,终于使她不堪重负,酿成了携女自杀的悲剧。



应该说生活的压力也是一个非常值得一说的原因。其丈夫李国民关心妻子不够,不去减轻妻子的生活压力,不帮助妻子维护她合法权益。导致了拉女自杀。

如何避免抑郁?

福垊以为看得太重就会太痛,想得太好就会心情太糟。想的太糟,就会抑郁。加个生活、工作压力,尤其大的变故,加上性格因素,极容易抑郁。避免抑郁:①对工作、生活不苛求完美。②经常调节自我,跟亲友倾诉,或网络倾诉③拥有一颗平常心,不必太在乎④犒劳自我,善待自我,放飞自我,做自己最想做的事。⑤努力坚强,由改变心态实现改变状态。

抑郁后到底该怎么办?

①及时就医、休养调节,放下生活、工作造成压力的因素,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士解决。





②做自己曾经最想做但没做的事,把压力转成兴趣方面,在兴趣爱好中调节自我,甚至还把兴趣爱好变成特长。这点就不能不提胖鹿先生了,他自小父母失明,这些年父母也去世,他自己因为心脏问题下过三次病危通知书,但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头条平台。他的歌声,他的遭遇,他的重生,他的助人为乐,使他不仅走出抑郁,还让他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这都是今日头条的功劳。



③寻求专业和抑郁康复的人的帮助。胖鹿先生名海平。自己成功后,是治病成功,事业成功,还积极投入关注帮助抑郁症之列。为他们歌唱,帮他们走出心理的低谷。

④家庭、单位、社会应该关注关系他们,帮助他们。

但愿这样的悲剧以后再也没有了。谢谢大家。


福垊


教师,抑郁症,自杀……

又一次看到这些令人心悸的字眼,而且,是连同年仅12岁的女儿一起!

震惊、惋惜、痛心!

35岁女人,虽非青春正好,却也饱满艳丽;高中教师,虽非中产阶级,却也职业稳定。为什么就会抑郁?为什么选择了自杀?最不该的是,为什么要带走自己花儿一般可爱的女儿?

据称,张会芳是一位工作努力、积极上进、自我要求很严格的优秀教师。事发前四个月,张会芳已被医院确诊为抑郁症,曾向学校请假,却未获批准。

张会芳在遗书中说:

  • …走了,我终就(究)是个不善言词的人,临走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工作压力大,无法忍受,生活也毫无乐趣,无法接受现在这个面目全非的自己。给亲人带来伤害真的很抱歉。
  • 我是自己走的,孩子是我带走的,我认为这是对她们好。一切不再解释。
  • 我所有财产、物品,一切归爱人李国民处理!
  • 张会芳绝笔

抑郁症最可怕之处,在于患者表面看来似乎一切正常,而内心却已完全崩塌,因而很难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及时救助。

张会芳老师患病后曾向学校请假,如果学校能给予足够重视,也许悲剧不会发生。偏偏,张会芳本就是个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人;而学校,师资不足是常态,中青年教师担当教学主力也是惯例。自己没有积极主动沟通,学校对老师也缺乏充分关怀,才导致张老师的病情进一步恶化,最终发生悲剧。

在常人眼里,教师这个职业,虽然比较清贫,却也稳定有闲。每天只上一两节课,每年一百多天假期,算是不错了。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教师职业的辛苦,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得到。外人所看到的,只是光鲜的一面。你看到那些生意人腰缠万贯日进斗金,却不知他历尽艰辛的不易,也不知有多少人血本无归在深夜哭泣;你看到官员地位显赫呼风唤雨,却不知他宦海沉浮的危险,也不知他多少年含辱忍耻只能一个人独自舔伤。

教师为了每天的一两节课,要查资料充分备课,要预演课堂,要反思总结,要批改作业,要个别辅导。教师每年一百多天假期,真正能休息的日子并不多,开学准备,期末收尾,继续学习培训,还有偶发的各级行政事务安排,会占去至少一半的假期。特别是高中学校老师,忙完了上个学期,马上开始学校统一安排的补课;补课结束,下个学期又来了,几乎没有假期。年复一年皆是如此,似乎生命不息,就永远没有尽头。

张会芳老师说,工作压力大,无法忍受,生活也毫无乐趣。我想,这应该是大多数老师的内心感受,也是他们最真实生存现状的写照吧,只是因环境而异、因人而异,程度各有不同而已。

成绩排名的压力,升学指标的压力,学生难管的压力,家长难应付的压力,还有工资低带来的生存压力。种种压力堆砌一起,令人喘不过气来,却很少有放松纾解的机会,真的很容易使人崩溃。

生活一成不变,只有无尽的压力,没有惊喜,看不到未来,对有些老师来说,甚至连走出校门也是一种奢望。这样的生活,哪里还有乐趣可言?

教师这个工作,没有职业发展的空间,评职称是唯一的上升通道,可这条路上,又充满了黑暗与肮脏,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只能评上中级职称。

人的一生,如果找不到自我突破的方向,任凭你参加工作之初有多么饱满的热情,也终究会被现实消磨殆尽。要么沉沦,成为一个纯粹的教书匠,要么抑郁,陷入危险的境地,很少有人实现自我超越。

张会芳老师抑郁了,她的抑郁,也许与性格有关,性格内向、不善言词的人,确实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但工作压力,才是她走上不归路的真正原因。

还有更多老师,正在抑郁症中挣扎,或正在走向抑郁,却很少为外人所知晓。我们的媒体和有关部门,只强调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却忽略了教师的心理健康。事实上,教师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反之,就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希望国家尽快畅通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多措施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提高教师待遇,并建立教师心理疾病监测与干预机制,让老师们都能爱岗乐教,永远不再抑郁。

张会芳老师的遗书中,还有一句细思极恐的话:“孩子是我带走的,我认为这是对她们好。”

从“她们”一词判断,她自杀之前,是打算将两个孩子全部带走的,但可能因为一些别的原因,小女儿才得以幸免。否则,这个悲剧,就又沉重几分了。


毫米


一、事件概叙

2018年7月12日,河南洛阳市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35岁女教师张会芳携女自杀身亡!

这是她的遗书:


这是张会芳老师与她的大女儿李玉彤。



据悉,张会芳老师产假后,就被学校安排带高三。她本人、她爱人李国民、她姐张芳芳多次向学校请假,都未得到学校的同意。她性格内向,工作兢兢业业,在工作与带孩子的双重压力下,患上了抑郁症。

这是张会芳老师的病情诊断书:



抑郁症的病毒在向教师群体蔓延

二、个人观点,不对之处请网友批评指正——

1、张老师这起悲剧让我潸然泪下。两条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别说她的亲人无法接受,稍有同情心的人都会心情无比沉重。

2、张老师的悲剧不是偶然的个例,老师的工作压力大,社会有目共睹。我50多岁的时候教三个高三班,还要任班主任,除班务工作,每天要上六节课,还有早读晚自习,还有无休无止的大会小会。我常想,那个时候没患上抑郁症算我走运,那个时候没累死算我命大。所以,我特别能理解能体会张老师的苦处。抑郁症为什么会青睐教师群体,就因为教师工作压力山大,工作辛苦。

3、教师工作压力大,谁来关心教师?学校领导都不关心,谁来关心?张老师多次请假未果,学校领导应该反省,你们当校长的,是怎么对待老师的?难怪,社会各界不关心教师,还对老师喋喋不休横加指责!

4、张老师不该选择这条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况多么糟糕,都不能走这条路!大不了不当这个老师,不当这个老师照样要生活,与死比起来,不知要强多少倍!死是最不付责任的最下等的最残忍的选择!

5、张老师走了,活人再悲痛也于事无补。陶潜说: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我们要从张老师的悲剧中吸取教训,社会各界还有各级领导,我们无法要求,无法左右,我们当老师的要自珍自重自爱!好好活着,以张老师为戒!


陀叔拍案


可惜!可悲!可恨!又一抑郁症患者自杀,又是抑郁惹的祸!我在朋友圈看到这则消息,2018年7月22日河南洛阳中学教师携女自杀身亡,年仅35岁,更让人哀痛的是还带走了自己无辜的大女儿。留下的仅仅是一封催人泪下的遗嘱!



抑郁症真是可怕!这种病正在悄悄蔓延!现抑郁症已成为全球四大病症之一,抑郁症最多的国家是中国。据权威统计,目前抑郁症人数已达到九千万之多,每年约有1000万人因抑郁而自杀,自杀率约为15%。无论轻重100个抑郁症患者里就有十五个会死。包括各个阶,他们不是因为钱财,也不是因为名望,而是不知道自己的灵魂无处安置,找不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看不到生存的希望!从而导致心情低落,思维迟缓,影响工作学习,严重时以自杀的形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据这位自杀的老师家人讲,张老师刚休完产假就带高三,工作压力大,每天晚上还要抱着孩子备课,带毕业班的老师本身就很辛苦,每天加班加点,学校要升学率,光这一项工作就够让人焦头烂额的了,而且还要照顾出生不久的婴儿,那么小的孩子稍有闪失,就会让人提心吊胆。这两张工作都可谓是精神上的高危工作。来自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压力,试想一下,这两项工作同时进行,无疑是在刀山上行走,火海中游行。

学生考试不理想,领导对她点名批评,可怜的老师抑郁了。有医院证明!



她和家人多次向领导请假,学校以高考为由,,不准假!每个人的承受压力都是有限的!就这样悲剧产生了。昔日鲜活的生命,没有了生命的气息,留下的是肝肠寸断的亲朋好友!



我在想,这种悲剧的造成,学校是罪魁祸首。

一些家长冷漠自私!有些家长把孩子成绩不理想的罪责全部推倒老师头上!在孩子学习上从来都不用自己付出吗?优秀的学生可不完全是老师教育出来的!家教中孩子养成好的习惯,惊人的毅力!强烈的进取心,让孩子足以驾驭学习中的任何困难!

学校一些人要成绩,要升学率,给老师施加那么大压力

这位老师最亲近的家人,她的丈夫,回忆说“经常看到她抱着孩子备课到十点钟”作为丈夫,你看到她抱着孩子备课,你不能伸手抱抱孩子吗?那是她一个人的孩子吗?……

难怪这位老师的遗嘱中写,“工作压力大,看不到希望身心疲惫!”

爱是相互的,我们不能要求一位老师必须爱每一个学生,试问是否有学生和家长正真去爱我们的老师!强烈呼吁社会关注教师群体,老师也是平凡人,没有超能力,家长朋友们,不要再无理要求老师,强制老师,只有老师的身心健康了,他们才能教育好祖国的花朵!

抑郁症是可以战胜的!有病抓紧治疗!抑郁症患者可以找些自己的爱好去培养,比如跳跳舞,画画,练瑜伽……转移压力。试着走出去,不要封闭自己。大家可以在头条上看一下视频《生机》胖小伙战胜抑郁症重获新生!我昨天看了几遍总结了一下。对付侵入抑郁症患者身体里的病魔,只有爱,爱自己,和来自他人的爱,爱他人!抑郁症患者需要的是你死心塌地的陪伴,拿出最大的爱唤起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生命的热爱与珍惜,爱,是更好的出路。让我们大家把这种爱传递下去吧。愿世间没有抑郁。愿张老师和她的孩子一路走好,天堂里没有压力!


静静观天下


看到洛阳35岁女教师携女自杀的新闻,感到什么的痛心和遗憾,这样的悲剧已经不是个案了,这个月5号,赣州四中党委书记、校长刘爱平自杀,也是和洛阳教师张会芳一样,因为工作压力大,还有升学压力巨大,都患上了抑郁症,以非正常的方式结束生命,是对现行教育体质的一种质问和考量!

35岁的优秀教师因为抑郁症走上不归路,已经是令人扼腕痛惜的事情了,作为妈妈的老师还带走了自己的女儿,我觉得妈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痛苦,不能转嫁给自己的女儿,作为一个母亲也不能主动牺牲自己女儿的生命啊!

追求升学率是检验每一个高级中学教学成绩的最外在表现,显然新安县某高级中学在现行教育体质下也无法超脱,只能随波逐流、负重前行,这就使得教师的工作负担和压力愈发承重,而且被掩盖难以发现教师的异常,这是教育现状的悲哀体现!

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在追求自己家孩子的高考中金榜,每年都有让人痛心的高考学生自杀事件诞生,我们在感到震惊的同时,依然鞭策孩子负重前行,高中老师也和学生一样被高考这根魔棒牵着走,所以悲剧一出一出诞生了。

希望我们的教育更加温情,希望高考独木桥不是改变人生的唯一,希望教师不要成为高危职业,希望张会芳老师一路走好!希望事件家庭节哀,带走的孩子在天堂安息!


老胡写实


风华正茂的年纪,却以这样惨烈的方式离开!孩子又有何辜,您还要带着她!

您这样决绝,对人世间毫不留恋,对亲人没有丝毫挂念……您究竟经历了什么?

自杀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个人行为。从某种以上说,每一桩自杀,都是他杀。

我终就是个不善言词的人,临走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工作压力大,无法忍受,生活也毫无乐趣,无法接受这个面目全非的自己。给亲人带来伤害真的很抱歉。
我是自己走的,孩子是我带走的,我认为这是对她们好,一切不再解释。我所有财产、物品都归爱人李国民处理。
张会芳绝笔

35岁,应是上有高堂下有幼小,在学校也正是工作上挑大梁的年纪。可是您被压垮了。

工作压力大,也许外人是无法理解的。

作为您的同行,我没有在高中任教的经历,但是我知道在我们这个职业里高中教师很辛苦;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和所谓的主科教师。

早年我曾经有过到高中教学想法,我的一位兄长好心地劝阻了我。他说,他所在的那所省级示范高中,多数教师得早上5:00之前赶到学校,晚上至少要10:30之后才能离开岗位。他们离开家的时候,孩子还在熟睡;回到家,家里的人都已进入了梦乡。除了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们的孩子就没有看见过这些当老师的妈妈或者爸爸。而且,人家是双休日,而高中教师则往往只能休息一天!

那时候,我也是三十岁左右的年纪,曾羡慕我这位兄长的学校有很多图书。他尴尬地告诉我,他们学校的老师由于太忙,几乎没人去过图书室和阅览室。在只能休息一天的所谓“双休日”,他们学校的老师也几乎全都关了手机,就在家里补觉。

“我们没有业余!”多年过去,我仍然记得他说过的这句话。后来不久,他们这所外表光鲜的学校,就发生了年轻女教师因不堪重负而跳楼轻生的事件……

然而,在哪里不辛苦呢?我们县有不少教师选择从高中来到小学任教,据他们说,唯一的好处是上班不用太早,但下班往往也很晚,而且在上班时间更忙碌:除了教学任务繁重,教学以外的各种活动更多。

学校管理越规范,教师的工作压力越大。

这些压力还来自社会。当社会上升通道变窄,当把改变家庭命运的希望寄托在子女的学业之上,学校管理越规范,教学质量越高,这些家长对孩子成才的愿望越强烈,对教师的期望也就越高。

在全社会还没有真正形成尊师重教风尚的今天,在全体教师的待遇仍没有得到真正提高的当下,尽管多数家长对老师的工作和付出是认可的,但个别家长的个别行为就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请善待那些无辜的老师吧。善待那些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从来不曾违法乱纪,从没有违规补课业余办班,从来不曾恶意对待您的孩子的老师们吧——他们的工作需要您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的人格希望得到您的肯定和尊重。最起码,您要少一些求全责备,少一些吹毛求疵,不要让他们进退失据,动辄得咎。

不善言辞,可能也是导致您崩溃的因素之一。您不愿诉说,不想解释,淤积的痛苦找不到宣泄的出口,就这样反噬了您。

“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您选择了这样一条路,怎不让人心痛!

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份。如果海浪冲掉了一块岩石,欧洲就减少。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每个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哀伤,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所以,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向张老师母女表示沉痛地哀悼!我的在重重压力之下仍不忘初心的同仁们,保重!


牟山花下客


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某中学35岁女教师携女自杀,看后令人惋惜,令人痛心,让人同情。

但自媒体上一些人整天胡乱发文,不顾客观事实,道听途说,随意臆测,不顾社会影响,胡乱发表言论,搞得人心浮动。

比如部分人,甚至部分教师,撰文抹黑教师群体,将教师讲的一文不值,将教师职业说的十分不堪,经常发表一些挑动社会对立的话题,经常发表一些挑起矛盾的话题。

这些人整天在网络上叫喊,大讲教师收入低,从不讲自己的收入在当地所处于什么水准,只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跟高收入群体比收入,跟国外比收入,大讲一些歪理,只是自私的强调自我。

整天的在网络上鼓动向国家要价,极为不妥,如果毎个群体都不顾国家的国情,不顾国家的财力,人人向国家要价,还不天下大乱?

只要有人不满足,就向国家要价,今天满足这个群体,明天那个群体又出来要价,这样没完没了的要价,国家又怎么承受得了?

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究竟给你多少钱会让你能满足呢?这么没完没了的要价下去,谁受得了?哪天是个尽头?

如果满足你的漫天要价,谁会闹就给谁糖吃,这样不是鼓励大家闹事吗?国家哪还有稳定?哪还有安宁?哪还有和谐?

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把教师中发生的一些个别事件,牵强附会,借题发挥,加以放大,无限上纲上线,歪曲事实,蛊惑人心,攻击党和国家的政策,挑动对国家的不满,这类人实在可恶,国家应严厉打击。

国家处于改革发展阶段,肯定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能逐步解决,但绝不能视国家的努力不顾,抹煞国家所做的一切。

任何人都应该理性、客观,绝不能不顾社会影响,整天瞎说八道,枉顾客观事实,挑动对立情绪,否则,将会害人害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