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藥業,忽悠式數據的背後是套路減持?

5月15日晚,常山藥業發佈公告,全資子公司常山生化藥業(江蘇)有限公司近日收到江蘇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藥品GMP證書》。本次《藥品GMP證書》認證的車間為固體制劑車間,生產品種為枸櫞酸西地那非片劑。枸櫞酸西地那非適用於治療勃起功能障礙(ED)。

常山藥業,忽悠式數據的背後是套路減持?

此消息一出,5月16日,常山藥業強勢漲停。而5月17日也一度漲停,隨後就在8%左右的區間上下振盪;但在5月18日出現消息稱多位高管高位套現後,股價開盤即跌停,使昨天在高位接盤的散戶都沒辦法割肉離場,全部悶在裡面。但對於相關統計數據的來源,常山藥業沒有詳細說明。為此,深交所向常山藥業發出問詢函,要求其補充披露以上市場數據的來源和準確性。

常山藥業,忽悠式數據的背後是套路減持?

在股價連續兩日暴漲後,17日,常山藥業發佈公告稱,高樹華、高會霞、丁建文、黃國勝等四名高管17日共減持1008萬股,減持金額超8764萬元。公告發布後在社交媒體上引起激烈的討論,常山藥業股吧中,不少股民質疑稱,常山藥業編故事就是為了高管拉高減持。

常山藥業,忽悠式數據的背後是套路減持?

常山藥業這波操作神了!為了配合高管高位套現,公司可為絞盡腦汁啦!(5月17日)發佈公告表示高樹華、高會霞、丁建文、黃國勝等四名高管今日共減持1008萬股,減持金額超8764萬元。

根據常山藥業2017年年報,高樹華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並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持有36.41%的公司股份。丁建文為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黃國勝為公司副總經理,高會霞則是公司創始人之一。

我國總人口在14億左右,除掉女性人口、幼兒、老人,成年男性大概3億左右。而常山藥業移用國內ED患者人數約1.4億人,也就是說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是ED患者;

而根據國家統計局公開的數據顯示,2016年度,我國男性人口總數約7.08億。倘若以此為基數,按照常山藥業的說法,幾乎每5名男性中就有1人患有ED——這還是在未剔除未成年男性的情況下。

所以說不管是官方數據還是自己估計,都為ED用藥的銷量找到了很多說詞,也為常山藥業的上漲找到了理由,近段時間以來,常山藥業從低位上漲股價幅度已經達2倍左右,漲幅可為一片向好。這也為高管在高位套現實現了利益最大化。

常山藥業,忽悠式數據的背後是套路減持?

5月15日晚,常山藥業公告發布後,散戶蜂擁而入也正為高管套現找到了接盤俠。這波操作不可為不神。忽悠式的數據為高管精準減持找到了機會。在如今股市缺錢的情況下。還有這麼多韭菜可割,這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高管們其能不抓住機會?

減持歲歲有,套路時時新。對於持股多的重要股東來說,減持的確要費思量。由於涉及鉅額財富,能夠賣出好價是再好不過了。但是,粗暴地在二級市場上直接拋售,不僅自己賣不上好價,還可能引發股價跌跌不休進而導致其他投資者不滿。由於違規成本比較低,這些大股東們便有意編織“套路”,給減持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這些年,在與監管的博弈中,大股東減持的套路也在不斷刷新。以前老玩的“業績變臉”被交易所緊盯,年報高送轉也被證監會戴上了“金箍”,不過這還是阻擋不了一些急欲減持的大股東們鑽空子的決心。

在此次減持前兩個交易日,常山藥業披露了全資子公司獲得藥品GMP證書的公告,稱公司枸櫞酸西地那非片劑可以正式投產並上市銷售,該產品適應徵的國內患者人數約1.4億人,未來中國潛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百億元級別。 “患者1.4億人”一語驚人,迅速成為市場熱點,隨後常山藥業在短短兩個交易日內累計漲幅達20%,為高管們順利高位減持提供了絕佳機會。其實,這已不是該公司第一次發佈獲得該藥品GMP證書的消息,早在2017年10月份,該公司也發過類似公告,只不過公告裡沒有誇張的市場數據,股價走勢自然也波瀾不驚。

常山藥業,忽悠式數據的背後是套路減持?

從賬面上看,常山藥業高管們此番減持可謂精準毒辣,自己賺個盆滿缽滿,還順帶割了一把跟風的“韭菜”。不過,再想僥倖逃過監管的法眼可不那麼容易了。5月16日,深交所向常山藥業發出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數據來源和準確性,並充分提示公司產品面臨的市場風險。5月18日,深交所在監管動態中稱,常山藥業信息披露涉嫌違反《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的相關規定;幾名高管在公司披露對常山藥業股票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事件後兩個交易日內減持,涉嫌違反《創業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的相關規定。深交所已對該公司及相關當事人啟動違規處分程序。常山藥業高管們此番減持能否落袋為安還是個未知數。

常山藥業,忽悠式數據的背後是套路減持?

證監會對大股東減持早有明文。去年5月2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了修訂後的《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同時深滬交易所出臺細則,完善了減持規定。現在市場更關心的是,這回監管的板子會不會“高高舉起,輕輕落下”。如果還像以前一樣違規減持幾個億,罰款不過數十萬元,可能會縱容這樣的“套路減持”行為;如果能重拳出擊,罰到痛處,以儆效尤,大股東們以後可能會更加守規矩,“套路減持”也會越來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