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必修課:如何提升處理孩子犯錯時的「業務」水平

家長必修課:如何提升處理孩子犯錯時的“業務”水平

孩子犯錯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一件事了

誰家的孩子,走路沒摔過呢?

誰家的孩子,游泳沒嗆過呢?

誰家的孩子,吃飯沒掉過渣呢?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的第一反映或者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是什麼呢?

不排除有些家長,可能都會在孩子犯了一個可預知的錯誤之後,說出各種難聽的話責備孩子:

“讓你別爬了,非要爬!”

“摔了吧?看你疼的!”

“小心點兒,你看就不會摔成這樣了吧!”

“真無語了,這麼簡單的事情也做不好!”

“總是心不在焉,這下老實了吧?!”

有一句很好的話:“人是否會勇敢前行,不在於他們是否會遭遇困難,而在於他們對待困難的態度。

而對於小孩子來說,這個態度往往不是他自己能頓悟的,而是父母通過言語、行為上的表現來引導的

下面,我們通過幾個具體的例子,來看看當孩子做錯了事時,哪些做法不可取:

錯誤一:因“為孩子著想”,而向孩子發洩自己的情緒

兒子特別愛學習,但是因為拿筆姿勢不對,幾年前有次手指頭被磨出了一個大大的水泡,甚至有點發炎。

家長心疼孩子,責怪孩子拿筆姿勢不對,說:“以前總提醒你,好好拿筆,不聽吧,現在好了,磨出這麼大一個水泡,寫作業也受影響了吧。”

正確的做法是:多關注孩子身上的優點,從正面去說這件事情。

如下:

家長並沒有因此責怪兒子拿筆姿勢不對,而是對他說:“呀,我兒子真厲害,學習這麼刻苦,手都磨出泡了,以後肯定是個拿筆桿子的大文豪!”從此,孩子更加愛學習了,原本語文只能及格的他竟然當上了課代表。

錯誤二:總認為孩子不知道錯,反覆強調

有不少家長都會忍不住在孩子犯錯時,反覆強調,甚至非要逼著孩子認錯方可罷休。

其實很多時候,在孩子犯錯的那一刻,他自己就知道錯了。就拿上面那個拿筆姿式不對而把手磨出泡的男孩來說,他愛學習,不得不寫作業,手磨出泡來自然會痛的,這個結果本身就會讓孩子體悟到:“姿式正確”的重要性,家長完全沒有必要去強調這件事情。

逼著孩子認錯,有什麼不好呢?下面引用劉鴻雁老師的《管束與放手之間——來自50箇中國家庭的育兒難題》中的一段話來說明:

要知道他為什麼不說話,就得站在他的角度上去想一想。有一位曾找我諮詢過的成年朋友,他小時候就是這種性格,我們看看他怎麼說的吧:

我小時候也是這個樣子的。我爸對我特別嚴厲,每次犯錯,他總是狠狠地罵我,用詞特別難聽,可以說是咒罵。我生氣了,不想說話。另一方面,我知道自己錯了,因為你現在都已經這麼罵我了,我怎麼好意思開口呢?而且也不敢說啊,不知道怎麼說你才會不罵我。我就是這樣死倔死倔著長大的。現在想想,如果老爸一開始不要太兇,後面講的話我都是願意聽的。而且必須讓我知道那是錯的,但是看著我不認錯,他又來哄我,這樣會降低我對這個錯誤的認識,印象不深刻。

根據他的親身體會,我得出以下結論,希望能打開倔強孩子的家長的心結:

倔強孩子不說話的原因有3點:

1、因為生氣,所以不想說話;

2、因為性格內向,雖然心裡知道錯了,也不好意思說;

3、怕,不敢說,不知道怎麼說,怕說不好,有可能大人還要繼續罵他。

這樣的孩子希望家長做到的也有3點:

1、不要對他太兇,溫柔一點,他不生氣,就不會不想說話;

2、他希望媽媽明確地告訴他錯在哪裡(你一定是因為他犯了什麼錯才批評他的,對吧?你需要明確地告訴他,他哪個地方做錯了。告訴了就行,不必要求他回答一遍或重複一遍,因為上段的3個原因,他也許不會回答);

3、前後態度要一致,批評就是批評,不要批評了之後,看孩子不說話,又哄,這樣會降低對錯誤的認識,他下次還會再犯。

錯誤三:對孩子的錯誤,置之不理

上面說了很多孩子犯錯後,要寬容、要態度好、要正面鼓勵之類的,但並不是說,對孩子的錯誤置之不理。下面這位家長的做法,值得借鑑:

孩子在客廳裡玩耍,覺得有些饞了,就偷偷摸到廚房去拿冰淇淋吃。結果一不下心,“哐”的一聲,嘟嘟把一大桶牛奶打翻了,整個廚房的地上都流淌著乳白色的牛奶。

媽媽聽見聲音進來了。

錯誤的做法:

媽媽理解孩子,並安慰孩子,“沒事的,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我們一定小心好嗎?”孩子點點頭。這種做法表面上是在尊重理解孩子,實際上沒有給孩子任何失敗的經驗,沒有起到教育意義,反而是在縱容孩子

正確的做法:

媽媽說:“寶貝,家裡的牛奶都被你弄灑了,爸爸媽媽和奶奶都沒有牛奶喝了,你要怎麼補償我們呢?用你的冰淇淋補償好不好?”

孩子不情願地說:“可是我也沒有牛奶喝了啊。”

媽媽說:“可是,是你把家裡的牛奶灑了啊,你讓爸爸媽媽和奶奶都沒有牛奶了,是不是要賠給我們啊。”

孩子想了想,答應了。

媽媽又說:“那麼,寶貝這兩天的冰淇淋就是媽媽爸爸和奶奶的了。而且,你來把廚房地板用拖把洗一洗吧。”

“啊?”孩子瞪大眼睛。

“你把地板弄髒了,你就要負責弄乾淨。”媽媽笑著說,“媽媽教你。”

媽媽拿來拖把,開始教孩子怎麼拖地。後來,孩子自己把廚房拖乾淨了。

從媽媽的教導裡,孩子學到了這幾點:一對別人造成損失要補償;二做錯了事要知道負責任;三學會了拖地這一家務活。

最後總結一下,孩子做錯了事時,家長處理的幾條原則

一、要做的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切不可批評、指責、發脾氣。

二,要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寬容和信任,用引導的方式來幫助孩子,實際達成對錯誤的彌補,對自己的事情負責任。

三,要學會放下身段。避免用教化的方式指責孩子,更不要逼著孩子“認錯”,要照顧孩子的小小面子。以一個鼓勵者、支持者、引導者的角色,讓孩子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引導孩子回顧和思考剛剛發生的事情,讓孩子學會分析問題,並找出自己期待的解決之道。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