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在蒋介石棺椁里放的四本书,表达了宋美龄的一种什么愿望?

宋美龄出身于中国最早的基督教家庭,从小就在美国生活和受教育,读的是威斯里女子学院这种很贵族化的学校,饱浸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1922年,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初次见面,立刻展开了热烈的追求。由于蒋介石已经结婚和军人出身,宋美龄的母亲倪桂珍强烈反对他们的交往,要求蒋介石先行与所有妻子、侍妾解除婚约,并答应在婚后研读基督教教义才答应他的追求。

1927年9月28日,蒋介石一行几人乘坐日本轮船“上海丸”号出发赴日!

1927年10月4日,蒋介石拜见了在日本疗养的宋母。送上所带礼物后,蒋介石拿出与原配毛福梅及侧房姚怡诚的离婚证书给宋母过目,并表示与第三夫人陈洁如的离婚事宜也正在谈判中。蒋介石表示尽力研究《圣经》,一番交流后,宋母认了蒋介石这个女婿。

宋美龄在蒋介石棺椁里放的四本书,表达了宋美龄的一种什么愿望?

1927年12月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结婚。

1930年,在宋美龄的促使下,蒋介石在上海虹口昆山路景林堂正式接受洗礼,使颇有理学气味的蒋介石入了基督教。

1975年,88岁的蒋介石在台湾台北逝世。在蒋介石的棺材里,宋美龄放入了四本书,一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本《圣经》、一本《荒漠甘泉》、一本唐诗。西方基督教的书占了一半。

宋美龄在蒋介石棺椁里放的四本书,表达了宋美龄的一种什么愿望?

从以上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从两人开始交往,到离世后陪葬品的选择,宋美龄对蒋介石的个人信仰是十分在意的。

那么,宋美龄这种延续了半个多世纪的“在意”对于蒋介石有多大影响呢?

首先,蒋介石和宋美龄结婚之后,蒋介石整个人的习惯都在改变,从一位吃喝嫖赌的混混逐渐往圣人的气息上走!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合,宋美龄不但是蒋介石的人生伴侣,更是蒋介石政治上的得力助手,尤其是抗战期间,宋美龄凭借起优雅的气质和智慧所进行的夫人外交!

宋美龄在蒋介石棺椁里放的四本书,表达了宋美龄的一种什么愿望?

但是,多年来,宋美龄并没有将蒋介石变成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到了台湾之后的蒋介石,虽说对基督教感情日深,但更多地只是求助基督的庇佑。再有,晚年的蒋介石未必真的接受了宋美龄的信仰,更准确的说是籍于一种心里安慰,就像欲求平安的人相信“我佛慈悲,可保佑众生”一样!

可以说,到死,蒋介石依然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一个中国的专制强人。

事实上,宋美龄虽然身在中国的土地上,却一直是在另一个世界里:一个典雅、美国老式中产阶级的世界里。

所以说,宋美龄在蒋介石棺木里放了一半与她的信仰有关信物,只是代表了宋美龄的一种愿望。

其实,宋美龄不见得不明白她的这一用心未必不是她的一厢情愿!

宋美龄在蒋介石棺椁里放的四本书,表达了宋美龄的一种什么愿望?

2003年10月24日,宋美龄在美国逝世,享年106岁。后被安葬在纽约上州芬克里夫墓园,与她的大姐、弟弟等亲人葬在一起,并没有与蒋介石合葬!

病逝于异乡,忠实于自己信仰的宋美龄,在蒋介石陪葬物品上所花心思,用心可谓良苦至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