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病好了,爲啥不讓複課?

我孩子病好了,为啥不让复课?

相信有不少家長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孩子不幸患了傳染病,家長按校園醫/班主任的要求帶孩子就診並居家隔離治療,等孩子症狀消失到社康或醫院複查後,學生帶著臨床醫生的診斷證明或病歷資料回校園要求返學,卻被告知還需再居家隔離幾天才可以復課。孩子明明已經沒有症狀了,卻還不讓復課,很多家長在疑惑的同時不免心生氣憤。疾控君有必要在此統一解答一下家長們心中的疑惑。

先讓我們一起來明確幾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潛伏期

指從病原體侵入人體至最早出現臨床症狀的這段時間。不同傳染病的潛伏期長短不同,有的疾病短至數小時(如細菌性痢疾),有的則長達數年(如艾滋病)。但同一種傳染病的潛伏期一般是比較固定的。

二、傳染期

指被感染者(包括病人和隱性感染者)有能力把病原體傳染給其他易感者的這段時間。這個概念大家都很好理解,但是往往也最容易被誤解。很多人認為傳染病發病了就具有傳染性,病症消失了就沒有傳染性了,這是對傳染期非常嚴重的誤解。其實很多傳染病在沒有出現症狀之前就已經有傳染性了,也就是潛伏期末就可以排毒,例如我們最常見的流感,在發病前1天就具備了傳染性。多數校園常見傳染病在症狀消失後仍然會繼續排菌/毒從而具備持續傳染性。例如最近正在流行的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口腔炎),往往在症狀消失後幾周內仍可經過糞便排毒(據美國疾控中心出版的《傳染病控制手冊》)。

三、隔離期

根據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病原體排出方式與時間而定的,對可疑患者隔離的時間。設置隔離期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其他易感人群,同時患者也能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下得以治療和恢復。

四、觀察期

針對出現疑似傳染病的早期病症但尚不能明確診斷的患者設置的觀察時間。觀察期主要根據從疾病的前驅症狀到出現典型症狀的時間來設置的。例如猩紅熱一開始以發熱、頭痛、咽痛起病,此時去醫療機構就診,在無實驗室檢測的情況下,臨床醫生很難明確診斷、甚至可能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口腔炎、咽峽炎;再比如麻疹早期表現為發熱、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狀,此時去醫療機構就診,在無實驗室檢測的情況下,臨床醫生也很難診斷、甚至可能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傳染病病情需經過2-3天的觀察期才表現出較為典型的病症,此時再去就診,診斷準確率就會明顯提高。觀察期內要求孩子居家觀察,如出現典型症狀應及時就診,如觀察期過後,症狀消失,經臨床醫生診治和校園醫檢查確認後可以復課。

以上四個時間概念,前兩個是疾病本身具有的特點,後兩個則是根據疾病的特點為控制疾病傳播而人為設置的時間。四個概念看完,相信大家心中的疑惑已經解答過半了吧?也就是因為多數傳染病在症狀消失後仍可以繼續排毒,即仍處於傳染期,因此患者在症狀消失後仍需要隔離一段時間。下表展示了校園常見傳染病的潛伏期、傳染期和觀察期之間的關係。

兒童常見傳染病的潛伏期、傳染期、隔離期和觀察期

疾病種類

潛伏期

傳染期

隔離期

觀察期

流感

1-3天

成人3-5天,幼兒可達7天

症狀消失後2天

48小時

麻疹

約為10天

出疹前4天至出疹後4天

由出疹次日起計4天

72小時

水痘

14-21天

出疹前5天至所有皮損結痂(一般5天)為止

至全部水皰乾燥結痂,一般10天以上

48小時

流行性腮腺炎

14-21天

腮腺腫脹前7天至腫脹後9天

發病後9天

72小時

風疹

14-21天

出疹前7天至出疹後7天

出疹次日起計7天

48小時

結核病

2-10周

通常痰中檢測到結核桿菌即有傳染性

遵醫囑

至確診

猩紅熱

1-3天

未經治療的病例可達數週至數月;經規範抗菌治療的病例傳染性會在24小時內消失

48小時

手足口病

3-5天

糞便排毒可達數週

直至所有皰疹變幹,一般需要2周或症狀消失後1周

72小時

皰疹性咽峽炎

3-5天

糞便排毒可達數週

直至所有皰疹變幹,一般需要2周或症狀消失後1周

72小時

細菌性痢疾

1-3天

從急性感染至糞便不再排毒,規範的抗菌治療可使傳染期縮短為數天

至症狀消失,至少糞便培養連續兩次陰性

48小時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12-72小時

從發病起至少4天

至眼睛無異常分泌物,至少7-10天

72小時

諾如病毒感染

12-48小時

排毒高峰在發病後2-5天,持續2-3周

症狀消失後3天

48小時

輪狀病毒

24-72小時

發病後7天

發病後7天

48小時

作者簡介:衛沛楠(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項目學員,目前在寶安區疾控中心實習),毛賽彩(寶安區疾控中心傳防科科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