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跑者安聰慧

前不久,吉利帝豪在青島湊著世界盃決賽,舉辦了一場車主和媒體的嘉年華,慶祝帝豪完成銷售200萬輛。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是所有自主品牌乘用車中第一款達到200萬輛的車型品牌。

活動現場,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吉利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林傑在發言時一時哽咽,坐在下面的銷售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宋軍,眼鏡背後也有淚花閃現。這是吉利汽車的一款功勳車,更是一款救命車。

而締造這款產品的“產品經理”那天卻沒有到場,他便是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安聰慧。如果你深入接觸過汽車圈的大部分總裁,你會發現,安聰慧的氣質非常有特點,和多數中國汽車人相比,在這場爭奪資源和時間窗的遊戲裡面,他扮演了一個長跑者的角色。

長跑者安聰慧

長跑者安聰慧

起步,泥濘滿地的跑道

1994年底,當李書福創辦不到一年的“嘉吉”摩托車,在國內踏板車領域牢牢佔據頭把交椅的時候,這個在商界馳騁了八年,每做一件事情都無往而不利的民營企業家找到了他要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汽車。

隨即,李書福宣佈要造汽車。在那個時候,這個聲音顯得微不足道,不光是各種批文、各種技術和政策的壁壘,以及極高的資金量需求,在外人看來,任何橫在只有一億資金和一條跟重慶嘉陵合作的摩托車生產線的李書福面前的,都是過不去的坎兒。

在冰箱和摩托車的成功之後,李書福已經不像初出茅廬的時候那樣,經常被人稱為草根莽漢了,但是當他發出要造汽車的宣言後,這些稱呼又一股腦兒重新回到了這位後來被認為是改革開放40年最成功的民營企業家之一的人物身上。這無疑更激發了李書福的鬥志。

之前,李書福每次都會把上一次成功的斬獲悉數放到下一次創業中,這一次也不例外。1994年底,李書福決定把一切都放到汽車製造中去。那個一直被記為始自1997年的傳奇,事實上從1994年底的某個深夜,就開始了。

長跑者安聰慧

當李書福在無數個不眠之夜中謀劃如何撞破汽車行業森嚴的鐵門時,在他短暫就學過的湖北經濟管理大學,一個身材瘦削、但眼睛精亮的年輕人,正在學校操場上跑圈。

坐在操場邊樹蔭底下你儂我儂乘涼磨時間的小情侶,只嫌無聊的下午時間太長,看到一個瘦高個子一次次從身邊跑過,並沒有去計算他到底跑了多少圈,也沒留意他什麼時候出現了身體的極限,什麼時候忍不住灌了幾口水,又把水往頭上澆了下去。

只是在準備離開去報告廳看首次引進國內的第一部好萊塢大片《亡命天涯》的時候,女孩兒才隨口說了一句,這個人怎麼還在跑?

跑步的這個學生名字叫安聰慧,從新疆來到湖北就學,作為運動員,他的主項是長跑。

長跑是大多數人都不願意選擇的體育項目。一來過於枯燥,每天在操場上一跑就是三五十圈;二來不容易出成績,取得個省市級的冠軍,也沒人在意。看上去,這並不是一個聰慧的選擇。

後來,在身為吉利汽車總裁之後,安聰慧參加了所有帝豪品牌主辦的向上馬拉松比賽,88層、100層,他每次都能名列前茅地完賽,在完賽半小時後,簡單沖洗,換上西裝,又神采奕奕地來參加媒體溝通會,聲音沉穩,條理清晰,沒有任何疲態。

安聰慧說過,他對長跑的喜愛,是因為這是一項沒有終點的運動。比如馬拉松,當規則把終點線劃在了42.195公里之外的時候,跑的人心裡其實就不能有終點了,否則你一定難以完賽。

很多人習慣給自己設計一個終點,不然就不知道如何前進,如果這樣,這個終點一定不會很遠。安聰慧不喜歡這樣的設置,在後來的職業生涯中,我們可以看到,安聰慧對吉利造車的追求,以及對吉利團隊的打造,都沒有畫明確的終點線。

到1996年2月,從學校跑向社會的安聰慧加盟了李書福締造的吉利汽車,學審計出身的他,成為了吉利集團審計處的一名審計員。

讓人稱奇的是,5個月後,安聰慧就被調離審計處,成為董事長助理,並且還獲得了一個頭銜——吉利集團基建工程部總指揮助理後任總指揮。

是什麼讓一位剛畢業的審計員迅速進入了李書福的視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安聰慧迅速表現出來的對於汽車工程、產品研發和製造的興趣和能力,從中可見一斑。而重新創業的李書福,在用人上的格局與眼光也讓人感佩。

長跑者安聰慧

隨後的十年,當李書福使盡渾身解數,獲得一款又一款車型的準生證,一次又一次向市場證明,吉利汽車是值得購買的時候,安聰慧帶領著吉利的研發生產團隊,從造摩托車一般敲打出了吉利第一款車豪情,一直到生產出了吉利帝豪這樣一款堪稱自主明星車的產品。

在吳曉波的《激盪三十年》中曾經記載,李書福當時對媒體笑稱,汽車有什麼難造的,不就是摩托車加兩個輪子嗎?

這話當初讓同在浙江、浸淫汽車零部件已經二十餘年的萬向董事長魯冠球聽了乍舌不已,在業內也流傳頗久,被視為民營企業家造車的一個縮影。

現在想來,李書福當初如此放言,真實的意思恐怕並不在認為造車容易,在隨後的二十多年裡,李書福多次談到造車不易,至於眼紅聲咽。當時,懷揣一億元闖入汽車製造的李書福,是想通過這樣的表達,向團隊顯示他的決心和樂觀。

而對於當時年輕的安聰慧來說,這意味著他的汽車跑道,註定開始在泥濘、荊棘的荒野。就在這片方向不明、長度未知的荒野上,從審計轉行生產研發的安聰慧居然跑得格外紮實。

多年以後,當有人問及,當初在那樣一無所有的局面下,吉利的生產研發是怎麼起步的,安聰慧真誠而不無幽默地說,誰說一無所有的,我們有當時中國最優秀的摩托車生產技工,而且李總也非常明確地給了我們方向——造老百姓買得起的汽車。

在創業的跑道上,安聰慧的第一次短暫的極限,出現在2001年,安聰慧和同事一起去韓國現代起亞觀摩學習。回來的飛機上,他陷入了猶疑。當時現代代表國際領先水平的汽車流水線和研發機構,讓安聰慧覺得,依靠吉利的現有能力,要實現超越實在過於渺茫。

這種猶疑沒有跟著安聰慧回到寧波北侖工廠。在新建成通車不久的滬杭甬高速上,空曠的公路讓安聰慧突然釋然,這些高速公路由空曠變為擁擠的時間,就是中國市場給百廢待興的中國汽車企業趕超的時間。

時間並不算寬裕,但是足夠讓一個長跑者調整好呼吸,按照他的節奏疾步前行了。

長跑者安聰慧

吉利自己的跑道,一邊創造一邊捍衛

長跑者安聰慧

從現在年產銷150萬規模的吉利來看,我們很難把它跟2014年前後,有些奄奄一息的吉利聯繫起來。但是,從2009年開始,自主品牌集體陷入困境,到2015年,新一輪自主崛起行情啟動,這六年對每一家自主品牌都是一次註定會影響深遠的考驗。

吉利渡過了在荒野中狂奔的年代,走到2008年,資質和許可已經不再是困擾第一家民營車企的主要難題了。不僅是吉利,絕大多數自主品牌,在這一年前後遇到了兩難的狀況。

一方面,之前在A00、A0級市場建立起來的市場份額,體量和利潤都在萎縮,一些名噪一時的明星車型,迅速如流星劃過,明顯喪失了後續帶動力;另一方面,快速發展帶來的問題,正向開發能力的薄弱,使得很多自主車企也無法迅速進入與合資品牌面對面競爭的通道。

但是,即便如此,多數主流汽車品牌,仍然選擇了所謂的品牌向上運動。自主汽車發展十年,向上不是第一次提起,但這次是第一次真刀真槍幹。

吉利在這六年裡,遭受了比初創時期更加多的非議。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是在一開始,這家民營領頭羊並沒有急於推出一個高端自主項目,被人認為是不思進取;第二,隨後李書福開始了一次會被載入史冊並最終成為教科書的併購——收購沃爾沃乘用車業務。這被人看作是一場蛇吞象的賭博,隨後在2012年到2014年,吉利的三年困難,也被人認為是不自量力的收購導致的惡果。

這兩件事情的孰是孰非,如今已無需討論。在這個階段,2011年11月30日,安聰慧接任了吉利汽車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總裁兼CEO。李書福的如此佈局並不意外,在這之前13個月,吉利已經完成了對沃爾沃的收購。而一年多以後,沃爾沃對吉利技術的反哺通道已經建成。把技術轉化為產品和持續開發能力,成為吉利走向世界的主旨。

安聰慧在一片對吉利收購沃爾沃一無所獲、甚至“喪權辱國”的質疑中,開始了對吉利整個全新產品研發和生產體系的重構。這個體系最早的成果,是直到2014年底才轟動上市的B級車博瑞。隨後帶出的一系列所謂3.0產品,輕易地將2014年底還看似沉痾難起的企業帶到了中國第一自主品牌的王座上。

而在2009年,當時還是吉利副總裁的安聰慧在整個自主品牌新車荒的時候,突然推出了一款名為帝豪的轎車。

長跑者安聰慧

安聰慧幾乎自己擔當了這款車的產品經理。彼時,微型車市場已經乏力,SUV時代尚未到來,自主品牌眼看著因為小排量補貼而賣到斷貨的1.6L合資轎車徒呼奈何。

當時很多企業認為,轎車的消費已經到了極限,但是未來什麼車會成為新的藍海卻難有定論,大家只是討論出了幾個像運動化、個性化、時尚化這樣沒有實錘的詞兒。

帝豪在這個時候出現了。應該說,這是一款既不太運動,也談不上很個性化的轎車。它最大的特點是,在10萬元以內的市場,和任何一臺別的車放在一起,確實都看上去物超所值。這款車完美呈現了中國市場其實從沒改變的車市第一關鍵詞——大氣。

一開始,市場和媒體對這款車並不看好。當時人們期待吉利像其他主流合資品牌那樣推出新的高端品牌,一起衝擊自主品牌天花板,所以對吉利反而推出一款帝豪並不滿意。但是很快,市場就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到2013年,當坐擁吉利、英倫、全球鷹三大品牌十款車型的吉利汽車,只有帝豪還在大批量出貨,其他車型的銷售幾乎可以不計的時候,市場乃至很多吉利人才看清楚,帝豪不光是一款跑量之車,還是一款救命之車。

2014年,這一年被很多吉利人稱為黎明之前最黑暗的一年,到現在說起來都還心有餘悸。現在負責吉利品牌銷售的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常務副總宋軍跟我聊起過,他說那個時候,明知道再熬一年就好了,強勢的新產品線就會迅速締造一個全新的吉利,但在當時,真的不知道能不能熬過去。

很難想象,如果2009年,安聰慧沒有推出帝豪,而是另起爐灶做了個全新的高端品牌,吉利是不是能熬過這段黑暗。

然而,帝豪更值得被書寫的原因,是安聰慧給它賦予的使命,並不只是救命救急,也不只是領個風騷三五年。長跑者安聰慧,從開發帝豪的時候,想的就是要把它做成吉利企業的基石車型,做成吉利的卡羅拉、高爾夫或福克斯。

日後,安聰慧用於治理企業的品質文化、長效文化、對標文化,在帝豪這款車的開發、迭代中都可以窺見。

自主品牌並不缺少明星車型,但這些明星車型就好像上個世紀九十年代裡中國的流行歌手一樣,唱紅了一曲《小芳》很快就流星一般不知所蹤,後面便只在一些感慨懷舊的雜誌文章裡才能再見了。

安聰慧對帝豪的設計,蘊涵了他對吉利發展的思路。一家企業如果沒有卡羅拉或高爾夫這樣歷經數十年更迭、始終引領最廣大A級車細分市場的產品,是很難走到行業頂端的。

我還清晰地記得,在今年年初,安聰慧接受訪談的時候,有媒體表示,帝豪簡直是自主品牌樹立在中國車市的一塊神碑。安聰慧笑說,還沒有算成功,帝豪既然是我們的高爾夫,我們的卡羅拉,那它就應該對標A級車銷量最好的車型。

長跑者安聰慧

到上個月,整個帝豪家族月銷量已經過4萬,在中國整個汽車市場單一車型品牌銷量中名列前茅。

帝豪就像是中國車市的一個特例,每個月都戳在銷量榜上,讓很多高喊“SUV是無解的趨勢,轎車註定萎縮”的評論者們,時不時感到尷尬。直到上個月,SUV市場十年來第一次同比回落。

從帝豪上市,到博瑞上市,是吉利汽車自創立以來,市場最灰暗的一段,但也是吉利汽車發展中最關鍵的一段。經歷了最初的野蠻生長之後,吉利開始建設自己的跑道,自己的體育場,這座與國際接軌的體育場十分雄壯,但是他們不得不一邊建造著偉大的工程,一邊忍受著建成之前,最讓人窒息的那一段。

作為一個長跑者,安聰慧在這裡經歷了一次漫長而掙扎的極限期。沒有人比他更明白當下的難耐,也沒有人比他更清楚熬過去之後的豁然開朗。帝豪,在這個極限期裡面,就好像一個極限中的跑者,突然拿到的一瓶水。

長跑者安聰慧

長跑者不需要休息

這同樣是2018年年初,安聰慧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說的一句名言。當時,經歷了三年的發力狂奔,吉利已經連續跨過了五十萬和一百萬兩個年銷量指標性的關口,連最樂觀的人,也不禁開始擔心,這樣的速度是不是能持久。

到2018年初,沒有人再去關注吉利和其他自主品牌的對比話題,因為沒有人懷疑這個品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引領中國汽車製造。人們關心的只是,吉利到底能走多遠,自身是否安好。

安聰慧之前並不是一個很好的媒體採訪對象,因為他始終低調而謙和,不發表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新聞標題式言論。

在我多次和安聰慧的接觸中,他透露最多的有三點。

第一點是產品是一切的根本。這已經成為安氏烙印,任何話題安聰慧都會從產品開始,到產品結束。他試圖讓所有人感受到,產品在一家汽車製造企業中無可置疑的超高權重。

第二點是提醒。面對所有吉利所取得的成績,安聰慧的第一反應都是對標,提醒相關業務部門,你們是否已經做到與同領域最好的企業同一水平;如果已經做到了,那麼你打算樹立一個怎樣的吉利標杆?

第三點是憂患。幾乎所有當下的成績,都會被這位長跑者立刻聯繫到未來可能的憂患。一個跑完數十公里的跑者,非常明白順境與逆境之間的轉化,在跑得很順的時候,有一口氣倒得不對,可能很快會帶來呼吸的艱難。

長跑者安聰慧

安聰慧時刻都不忘提醒吉利團隊,只有保持神經興奮的同時,保持好呼吸的節奏、頻率,不斷在奔跑中提升自己的耐受力、抗擊風雨的能力,吉利這個正在走向大型國際汽車企業的大塊頭,才能跑得順跑得遠,並且不用跑跑停停。對於任何一個上了規模的企業,停永遠都蘊含著不再起跑的風險。

在吉利汽車,安聰慧被員工看作一位非常嚴厲的霸道總裁。在他建立的企業文化體系中,任何有可能破壞核心價值觀的行為、事件,都是零容忍。

尤其是在企業順風順水的時候,安聰慧對於驕傲自滿、功臣思想等高速發展的“副產品”保持著高度警惕。這是吉利會穿著軍裝到西柏坡開會的原因。

一位吉利的工作人員在一次交流中笑說,有一年部門奮戰了一年,取得了一些工作上的突破,大家都很辛苦,我就找了個機會跟安總說,你看這一年大家打了這麼多硬仗,您是不是給大家說幾句鼓鼓勁。

結果安總在開頭說了兩句鼓勵的話之後,正色地說了四十分鐘必須戒驕戒躁,必須持續保持警惕,發現自身不足,不斷改進趕超的訓示。

在整個企業層面,對標文化是吉利最有特色的企業文化,誇張到連食堂、會務等後勤部門也都納入對標管理。

任何一個部門,你對標的就是行業內或者同類型企業中做到最好的一家,你不是正在超越第一,就是在努力超越第一的路上。

而隨著吉利汽車的不斷髮展,吉利在諸多領域已經開始引領行業。這個時候,長跑者並不會告訴你你已經完成了任務,可以停下來歇歇了,安聰慧適時開始進一步樹立立標文化。

作為旨在成為全球性領軍車企的吉利,學會引領是團隊遲早要上的必修課。很多人習慣於跟隨,前面有人領跑,他就可以一直跑下去。但是如果自己到了最前面,就會產生迷惘、不知所措的情緒,即便企業已經奔跑在劃好了線的跑道上。

安聰慧讓團隊學會把更好的自己當作目標,這是吉利汽車走向行業頂端需要的修煉,也是每個吉利員工走向人生成功所需要的修煉。

長跑者安聰慧

在百度百科裡,用四句話評價李書福的成功:

敢為天下先;單純不復雜,特別適合做製造業;有理想情懷,願意為此而押上全部個人利益;對民族工業有摯愛之心。

前兩條難得的創業家品質,相比於後兩條而言,其實要簡單許多。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中國從來不缺少敢為天下先的創業者,他們締造過無數讓世界都覺得刺眼的奇蹟。中國同樣不缺少單純不復雜的企業家,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埋頭苦幹,經常當人們發現他們的時候,他們已經做成了獨角獸。

而後兩條,不僅需要企業傢俱備更大的胸懷,並且需要他們克服更多困難,以更長遠的眼光,不抄近路,不耍小聰明,而是腳踏實地地把建立偉大公司的雷區一個個趟過去,從而讓自己真正強大。

長跑者安聰慧

從這個意義上說,李書福和安聰慧的相遇既是幸運,也是必然。長跑者安聰慧的腳步,配得上愛國者李書福的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