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变“焦警” 挥汗坚守保畅通

交警变“焦警” 挥汗坚守保畅通

实习生 张静静 晨报融媒体记者 艾俊良

7月19日,零上32摄氏度,“入伏”第三天,这个本不算最炎热的日子,却也让人有些焦躁。太阳在云层里窜来窜去,时而炙烤着大地,时而又躲进了云里。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这种“闷葫芦”似的天气,让街上的行人丢了许多雅致。薄纱长丝、背心短裤只挑凉快的穿;打着伞,戴着帽,专挑阴凉地方走。

刘东江穿着蓝色的制服,外面还套着警用的马甲,在街上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额头的汗顺着大檐帽往下流,他胡乱地用手在头上抹了一把,赶紧忙着指挥客运站里的车辆出入。这个从部队转业的军人是市交警支队西安交警大队客运中队的中队长,他和同事们的工作与其他大队有所不同,除了正常街面执勤以外,还担负着客运站里的车辆出行。

干工作,7个人中队能量足

“这一忙活起来,也顾不上热了。”刘东江说,他所在的客运中队主要负责整个客运站765台客车包含162条线路以及2辆发往乌苏里的国际班车。客运站是交警支队的重点区域,为了抓好客运安全源头,刘东江和他的同事们需要对驾驶员资质、车辆安全技术审核、安全教育、驾驶员日常行车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客运站内车辆出入较多,车辆排放的尾气和散发的热气使得周围的空气更加闷热,常常一天下来,大家的衣服都湿透了。对于炎热,刘东江和同事们有个小妙招,就是把冰丝凉巾投过水后放在脖子上,系上风纪扣,也能顶上一阵子。

除了负责客运站的这摊工作,街面执勤也不能少,从西七条路北侧平安街开始到南侧江堤,西七条路到牡海大桥的这一大片区域都归刘东江中队管辖。由于新安街修路,西七条路长安街变成了连接各处的重要路口,车辆来往非常多,他们必须每天顶着火辣辣的烈日在车辆如梭的道路上指挥交通,最大限度保证道路通畅。

作为唯一的一个客运中队,管着大片辖区,可中队只有7个人,但是刘东江和每个队员都勤勤恳恳地坚守在岗位上,用汗水诠释着自己的责任。

交警变“焦警” 挥汗坚守保畅通

抓酒驾,连续40小时没合眼

刘东江是军人出身,2014年3月份从部队转业分到了交警支队,最开始是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西安大队机动中队上班,负责道路巡逻,纠正交通违章,维护交通秩序。2015年元旦,刘东江被调入西安大队客运中队,担任中队长。此后的三年里,刘东江带领这个加上他只有7人的客运中队,活跃在客运站以及周围辖区。

客运中队的任务比其他中队更重,辖区面积大,工作内容多,但是客运中队却一直是走在各中队前列,多次受到支队的表彰。在去年9月份的“打击酒驾”专项行动中,仅一个月时间,刘东江带领的客运中队就处理了37起“酒驾”事件。在此期间,刘东江曾经连续40个小时没合眼。

军人出身的刘东江严格要求自己,要做就一定要做好,既然是队长,就要比队员多付出一些。前几日的连续降雨天气,刘东江从下午3点在雨中执勤一直到晚上9点。到了下班的时间,他就让同事们先回去,自己依旧坚持在岗位上,“焦警”瞬间又变成了“浇警”。

为形象,天再热也要穿背心

头戴大檐帽,身穿蓝色制服,外面再套个马甲,可记者却发现,刘东江在他的制服里面又穿了一件背心。刘东江告诉记者,由于天气炎热,往往执勤不到一会儿,制服就湿透了,制服湿了之后,很影响交警的外在形象,在制服里面穿上背心,这样即使汗流浃背,也被背心吸收了,虽然自己热一些,但是制服相对能保持干爽。

在客运中队工作三年来,由于工作繁忙,刘东江经常是早出晚归,七岁大的儿子常常见不到爸爸。早晨刘东江出门时孩子还没起来,晚上下班回去孩子已经睡下了。繁重的工作没有让刘东江觉得辛苦,只是觉得苦了孩子和媳妇。

“很幸运家里有知书达理的妻子和乖巧的孩子。”刘东江说,家人的支持,同事的团结,让他充满干劲儿,虽然是酷暑天,但和同事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工作,确保道路畅通,辖区不发生拥堵,就是他们外勤交警们工作最大的追求,就是天再热,流再多汗,也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