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中國式房車行走在旅途中的家,只爲活出自己的生活態度


最近10年,國內出現了許多房車愛好者,這種看似高端的交通工具逐漸走進了大多數人的生活。房車分改裝車和成品車兩種,所謂改裝車就是用小型專項客車或小型專項作業車;而成品車則是房車廠家直接生產完成的。兩者價格差不多,最便宜的20多萬,最貴的200多萬。目前,大多數房車愛好者買的都是20-40萬的車,其價格和普通家用車差不多,但功能應有盡有。

目前,國內玩房車的群體大多是年齡40歲以上,有一定經濟實力和時間的人。去年,一個偶然的機會,老陳在一家超市門口看到了一輛房車。“當時我在它旁邊轉了1個小時,拍下了車子的型號,當晚就上網查資料,一個月後便下單買了一臺。”老陳並不知道車主當時在就車上睡覺,直到買車以後兩人又在路上碰到,才知道彼此其實算是鄰居,並很快成了朋友。這件事也成了對方取笑他的素材。

夫人躺在車裡休息,她說:“夜晚透過天窗看星星是一件十分浪漫的事。”如今,他已經帶著家人多次出遊,最遠去過福建永定,他說以後還要申請國際旅遊護照,準備帶著老伴周遊世界。


丈夫將裝滿的汙水箱從房車裡取出,倒在自家庭院的土壤中,當做植物的肥料。一般房車底部都有一個汙水箱用於儲存糞便等生活汙水,房車族需要手動將其倒掉。

幾乎每輛房車都能支起一片防雨棚,除了在下面吃飯聊天,還能在棚子上晾衣服,生活起來其實還挺方便。

溫州人老陳擁有浙江省第一輛上牌的私人房車,這輛2005年花了50萬元買來的房車如今看來已經有些普通了,但在當時它可為老陳賺足了回頭率。說起這臺服役10年的愛車,2007年劉德華在溫州、台州、福州的三場演唱會都是用了這輛房車,談起這段往事,老陳充滿了自豪:“一共9天時間,我親自當司機為劉德華服務。”

喜歡旅行和自駕的上海陳先生原本是一家雜誌的攝影記者,為了完成多年的理想,去年他和妻子雙雙辭職,自己動手改裝了一輛簡易房車,冒險124天,駕車行駛10萬8000裡,周遊了亞歐34國。

張女士則是位老當益壯的房車族,喜歡旅遊但又不想住旅館的她拿到駕照過了實習期,當時已經61歲的張瀛很快就買下了人生中第一輛車,上牌之後她一個人把車從上海開到青島,找群友改裝,完了之後又自己開了回來。就這樣,她開始了自己的房車生活。“我活了這一輩子,疲於奔命,沒怎麼玩過,所以想趁現在玩得動,多出去走走看看。”張女士說。


夜晚,暫時停靠的房車們聚集在一起就能組成一個“四合院”,隔壁的車就是臨時的“鄰居”,鄰居們可以聚在一起吃飯聊天。

溫州商人高先生的奔馳房車價值200多萬,擁有KTV、衛星電視、真皮沙發等豪華配置,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這位被稱為可惜哥的中年男人在自己的愛車上享受淋浴。“可惜哥”是杭州資深的房車玩家,在他看來,房車就是移動的家。可惜哥的房車是自己改裝的,連買車帶改裝總共花了40萬元,他說:“衛生間、電冰箱、電視機、廚房、臥室,你能想到的配置我的車上都有。”

燒烤是房車族的最愛,畢竟在戶外燒烤十分方便。但也有不少人選擇把爐子拉到外面做好後,一家幾口把飯菜端進車裡吃,就像在家一樣。

在越野車上搭一個帳篷,這應該算是最簡易的房車,對於大部分“房車族”來說,重點並不是車的豪華程度,也不是標榜自己的身份,而是活出自己的生活態度。

來自黑龍江的李先生夫婦最讓人尊敬,連婚禮都是在房車上舉行的。從2012年開始,夫妻倆走遍了全國除了西藏、臺灣之外的所有省份。費用大部分是靠丈夫在夜宵攤吹薩克斯的小費支撐。李先生說,在表演時,他總是遭到人們的輕賤,每當聽說自己是開著房車來的時候,人們的態度便會轉變。“我要讓他們知道,人和人是不同的,住在房車上是我的夢想,這就是我的活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