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國際大都市,深圳只是國內一線城市,深圳GDP爲什麼會超過香港?

愛分享的小兔兔


好久沒回答問題了。

深圳超香港,說實在,沒幾個香港人在意,就算是專做內地生意的人也沒什麼特別注意,錢他還在賺,也一樣在香港花他賺的錢。

事實上,以美元計算的GDP,不止深圳,新加坡都超香港很多了,但近幾年,人民幣升值多少?新加坡元升了有50% 左右,所以,很多新加坡人在香港做生意或是生活,但香港人去新加坡的也少。

認識幾個新加坡人,他們也沒怎麼覺得新加坡超香港,不過,認識的一些深圳人則很看不起香港人了,當然是少數。

香港是一個外向型城市,這也決定了他不可能在這個小地方去發展更多的產業,也只可能集中發展優勢產業,其他不適合在香港發展的產業,則到其他國家投資發展,例如深圳,東南亞,歐美等。

按稅局的統計,每一年港資在外地的收益等於另一個香港,這和日本很像,而這數據也只是統計了投資收益並回流到香港的資金,還有很多收益沒回流。香港是資金出入自由,但也只是限於合法資金,迴流香港的資金經銀行,首先你要證明這是合法收益,不是洗錢,要不,稅局會找你,香港稅局還是很勤勞的。

剛說了香港只可能發展優勢產業,深圳人經常說大疆是他們的驕傲,也不知道他們驕傲什麼,創辦人不是深圳人,是在香港讀書,無人機是在香港研發,是香港教授幫忙找的投資人,專利也是科大無償轉讓,如果當時他是在深大研發,估計也沒現在的大疆。

我不知道為什麼內地人對香港的要求這麼高? 只看到香港沒有得,但沒看到香港已有的。一個城市有可能第一,二,三產業都發展嗎?就算想發展,受制人口土地也發展不起來,雖說香港不缺資金。

有很多深圳人說按現在的發展水平,不用10年,深圳的GDP會是香港的一倍,到時並香港,成立深圳市香港區,希望他們可以看到。


讓Ni瞭解香港


首先,我想說的是深圳的GDP並沒有超越香港,至少截止到2017年底,深圳的GDP沒有超越香港。
2017年,深圳總GDP為22438億元人民幣,而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香港2017年總GDP為360220億港元,按照國際匯率轉化為人民幣為22951億元。那麼很清楚了,深圳與香港還差了500多億元人民幣,哪來的超越?年初,網上很多報道,說2017年深圳GDP超越了香港,後被官方闢謠為假新聞,不知道各位注意到了沒。



從人均來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全球國家或地區人均GDP排名,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為4.6萬美元,而深圳僅為2.7萬美元。相差的不止一點兩點。所以綜上,無論從人均GDP還是總GDP,截止2017年底,深圳都沒有超越香港。希望各位不要再傳謠。

這是從改革開放初設立深圳市以來,深圳與香港以及北京、上海GDP增長情況表,時間為1979至2013年,香港GDP通過當時國際匯率折算成人民幣。通過從改革開放初期到2013年這段時間數據對比,四座城市當中,我們發現深圳增長速度最快,香港最慢,深圳與香港的距離越來越小。但是截止目前,深圳與香港仍有500多億元人民幣差異,未曾超越香港。

深圳之所以發展起來,是藉助優越的地理位置,與香港毗鄰,處於珠三角核心區域。另外,深圳市是經濟特區,改革開放最前沿,擁有大量優惠政策支持與鼓勵。深圳的建設,得到了國家與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支持,也得到全國人民的參與建設。
深圳改革開放40年以來取得的成績舉世矚目,一躍成了我國大陸地區四大一線城市,排名第三。也是一座擁有很高知名度的國際大城市。但是,香港是世界五大公認的國際化大都市,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深圳超越香港總GDP可以說就在眼前,但是超越人均GDP的路還很長,而想達到香港的國際地位,就要更漫長了。


那詩那遠方


深圳是依託香港才發展起來的,不是有句話這麼說的嗎,深圳是香港的後花園,但是這幾年深圳卻反超香港了,香港要變成深圳的後花園了!為什麼深圳發展如此之快呢?深圳成為特區之後,集中來自全國各地的追夢人,帶來了資金人才。由於國家給了深圳比較寬容的政策支持以及資金支持,在加上全國精英彙集到深圳,深圳依託香港迅速崛起,成就了好多大型企業,大網絡公司 ,新興行業,深圳已然成為創新城市。


香港是怎麼崛起的?香港是內地和西方經貿交流的中轉站。這個條件在二十世紀下半葉達到最優,使得香港一躍成為國際級的大都市,只不過這樣的好機會,之前之後都很難再找了。 加上人口有限,面積有限,所以香港現在發展乏力!
如果深圳超越香港,香港在想超越深圳就難了!深圳依託內地市14億的市場,彙集了全國精英,(全世界精英其實也不為過)源源不斷的勞動力,深圳的發展空間遠遠大於香港。香港雖然也依託內地市場,但是由於人口、面積的影響,很難成就大型企業,就是有大企業也是依託港口發展起來的。加之內地人去香港還要通行證!通行證以前貌似是保護香港的,以後可能制約香港發展,因為通行證可能導致人員交流不方便。


煙淡而無味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國際化大都市,是國際上重要的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而深圳經過將近40年的發展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一躍發展成為國內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已發展成為有一定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



根據GaWC組織的公佈的城市劃分,香港被定義為世界一線強市,而深圳在世界上僅僅是一個二線城市。但是根據香港和深圳公佈的GDP數據顯示,2017年香港GDP為23049億人民幣,而深圳GDP為22438億人民幣,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看,今年深圳GDP超過香港已經毫無懸念。為什麼香港作為世界一線城市,它的GDP會被一個世界二線城市超過?

首先並不是城市定位越高它的GDP就會越高。芝加哥、洛杉磯、休斯頓這些城市的GDP都比香港高,但是根據GaWC組織的劃分,這些城市的定位都沒有香港高。

香港作為曾經的亞洲四小龍,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其經濟可謂一片繁榮。但是香港和另一個亞洲四小龍——新加坡,都有一個嚴重的弱點,那就是發展空間受限。香港陸地面積1104平方公里,人口740多萬,2017年香港的人均GDP已經高達4.53萬美元,這個人均水平已經超過日本和歐洲的英國、法國、德國等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所以香港的經濟增速遠沒有蓬勃發展的深圳快。深圳陸地面積199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已經達到1252萬,實際管理人口超過2000萬。



當初深圳經濟特區的設立,主要原因也是因為深圳靠近香港的地理優勢,為了吸引來自港澳以及國外的資金和技術來發展經濟。很大程度上深圳是依託香港才發展起來的,但是也離不開國家對深圳的政策扶持和人民的努力。深圳從1989年GDP首次突破100億大關,1996年突破1000億大關,2011年突破1萬億,到了2016年突破2萬億,成為大陸GDP第三城,“深圳速度”令人驚訝!

深圳是一座移民的城市,“來了就是深圳人”,因此深圳每年吸引了大批的人才、資金和技術,在科技創新方面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就連香港的科技創新都不如。而深圳的產業結構對比香港也有優勢。香港目前主要依靠金融、航運、貿易和旅遊等服務業,而它的製造業大量轉移到了內地,產業空心化。香港的主要行業深圳也發展得不錯,並且深圳的製造業比香港好,深圳擁有一大批如華為、中興、騰訊、大疆、比亞迪、華大基因、科大訊飛等本土優秀企業。因此深圳GDP超過香港也就自然而然了。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相信深圳和香港的經濟會發展得更好!


錦繡中源


深圳為什麼會由一個當初的小漁村,經過40年的發展成為大都市,甚至經濟總量超過香港?

1.深圳利用地理優勢,吸引了大量境外投資,包括香港的投資。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經濟發展最缺的就是資金。深圳的地理優勢確實帶來的巨大優勢。

2.深圳的產業結果比香港更有優勢。深圳一直是堅持產業興市的政策,從之前的服裝廠、鞋廠到今天的華為、中興、大疆,深圳的產業結構不斷升級換代,越來越興旺。而香港由於面積所限,工業企業不多,主要依靠金融、航運、貿易、旅遊等服務業,產業空心化。


3.深圳市一個年輕的移民城市。每年有大量的人才、資金、科技湧入,給深圳的發展輸入了大量新鮮血液。香港有點排外,沒有人才流入。今天的香港在科技創新、製造業等方面已經遠遠落後於深圳。


紅谷新視界



事物是不斷髮展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人類社會的城市也一樣。在世界經濟的洪流中,不同地區經濟會有起伏,地位也會更迭,這是正常的。 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以世界最自由經濟體及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一直保持著高度繁榮。雖然,曾經是"亞州四小龍"之一的香港近些年來經濟出現疲軟,增長乏力,但在金融業及服務業佔有重要地位的世界經濟裡,相信具有地緣優勢的香港仍會繼續繁榮,在國際中保持其應有地位。可能是香港的經濟結構中因製造業在大陸改革開放過程中向內地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大量轉移,萎縮嚴重,上世紀70年代,香港製造業佔總產出的比重高達30%,隨後一直下降,目前不足2%。沒有了製造業,那麼就很難培育出當今信息時代裡能為經濟增長帶來強大動力、由信息技術支撐起的高端製造業及相關產業,因而信息技術產業及高端製造業俱失。只能靠嚴重依賴歐美市場的金融業和服務業拉動經濟的發展,而近些年世界經濟乏善可陳,不是有中國大陸這個"火車頭"拉動,會更糟糕,故而影響到香港的經濟。


深圳則不同,一開始是"一張白紙",可以緊跟經濟形勢靈活進行產業佈局。通過承接從香港轉移過來的製造業打下基礎後,審時度勢的進行產業升級,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依靠信息技術不斷推動產業的升級發展,在不斷優化傳統產業的同時,陸續發展生物、新能源、互聯網、新材料、文化創意、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節能環保、海洋、航空航天、生命健康、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智能裝備等新興及未來產業,充分享受到信息社會帶來的紅利。前沿科技在深圳大有用武之地,深圳成了"中國硅谷",科技的不斷創新之下,"深圳製造"也被鑄成享譽世界的"深圳創造"。產業佈局合理,創新力走在世界前沿的深圳,超越香港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香港在很多方面優勢仍在,尤其是金融業及服務業方面,在國家推進"一帶一路"及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實施過程中,香港的作用和地位是無法替代的,相信在今後粵港澳深度融合發展過程中,香港能充份發揮自身的優勢,保持繁榮。


影子伴你


深圳的GDP是什麼?準不準,水分多少,姑且不論。

據深圳統計局方面表示,按香港財政報告發布當天匯率計算不對,應該按2017年年均匯率來算,目前深圳GDP仍未超香港,不過深港差距進一步縮小。

深圳近年大興土木,基本可發展的土地都去蓋了,不同於香港保育土地不動的原則。

再者,深圳人口多香港一倍,香港730萬人,深圳至少1500萬,這樣體積的人口應該更高GDP才對。

最後,深圳面積也比香港大約一倍。


粵港澳深大灣區長


筆者一直生活在廣州,近20年來,一直看著深圳和香港的城市變化,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深圳的成就,是靠深圳人不斷的努力獲得,這個2000平方公里的神奇土地,在近20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誕生了很多偉大的科技創新公司,例如騰訊,華為,大疆等。眾志成城,深圳的成就是深圳市民集體智慧和努力的結果。科創產業已經成型,而且不斷壯大。

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還是國際著名的金融中心,和700萬香港市民的勤奮工作分不開。近20年來,香港唯一可以發展的就是金融業,有大量的國內互聯網公司到香港上市,也吸引了大量的國際資本到香港開設分公司。由於面積少,山地多,香港的工業無法發展起來,現在大多數的市民從事金融業和服務業。

此消彼長,再往後看10年後的發展,深圳的高科技科創產業還會誕生很多的獨角獸,產業的發展優勢越加明顯。而香港,唯一可以發展的就是金融業和旅遊服務業。

幾十年的時間,深圳拼著實幹的精神和勤奮的工作,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產業特色,超越了香港。由此推斷,10年後,深圳的GDP和人均GDP都會大大超越香港。



菜頭演故事



香港的崛起,有多方面原因,但無疑,特殊的歷史背景是一個重要因素。當年,大陸被西方封鎖,香港由於其特殊的地位,恰好成為我國對西方貿易的唯一窗口。


隨著世界產業轉移,先後從歐美到日本,再到亞洲四小龍。香港背靠中國大陸,面向全球市場,想不崛起都很難。隨著大陸走向全面開放,香港在國內對外貿易的重要度大幅下降。


香港的衰落,表面上看因為對大陸重要性下降,實則沒有及時利用傳統產業向大陸轉移機會,適時進行產業的升級,及製造業空心化、研發投入不足,加上折騰不休的各種鬧劇,錯過好的發展機會。


深圳呢?

深圳作為我國最早的四大特區之一,成立之日起,就帶有實驗田的目的,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的限制,這也決定了深圳敢闖敢拼敢創新的基因,創造了許多全國第一。


作為一個移民城市,深圳代表了夢想,吸引了源源不斷的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這是深圳崛起的關鍵。


一邊是穩步不前,一邊是大步邁進,包容開放,此消彼長,深圳超越是理所當然。


胡兄頻道


首先深圳GDP還沒有超香港,去年比香港GDP總量還低611億,反超之說已經被官方闢謠。

不過深圳超過香港的經濟總量也就是這一兩年的事,但這種情況也沒什麼奇怪的,畢竟深圳人口基數大,截止2107年底,常住人口數量已達1252萬,而香港是740萬人。

深圳比香港多出一箇中山+珠海的人口總和,所以雖然總量幾近相當,人均經濟數據差距也還是比較明顯的。

不過深圳的崛起的的確確是令人眼前一亮,畢竟起點低,經濟發展速度全國第一,經濟規模直逼北京上海,這已經是非常令人感到驕傲的成績。

至於香港,其實在國際領域來說發展也一點都不慢,只是香港的城市規模和人口規模已經接近上限,經濟擴容自然是要比深圳這種正在蒸蒸日上的城市要慢。就像一個運動員,拿到世界冠軍、打破世界紀錄之後,再提升自己的難度就越來越大,而後起之秀與自己的世界紀錄成績卻在縮小差距,這就是年輕和時間的優勢。而對於城市來說,還多了一個容積率優勢。

深圳如今位居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點,發展機遇會還再上新臺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