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的排序,合理性在哪?

余万涵


《百家姓》相传是由北宋初年吴越钱塘地区的一个书生所编撰的。书中把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两句一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好学好记,所以流传广泛,妇孺皆知。《百家姓》和《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在百家姓中,你的姓氏排第几位?百家姓的排序到底是按什么排的?这样排序有什么合理性呢?下面有书君讲给大家听。


一、中国从古代就特别重视姓氏排序,巜百家姓》这样排序符合历史背景。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流行世家门第政治的魏晋南北朝以后,人们非常重视姓氏,因为它往往代表了一个人的家族地位,是一个人参加社交活动的一张重要名片。所以中国有“名门旺族”一词。


唐代曾以政治地位排出过名门八姓,彼此世世通婚,因此姓氏排序也更不可有半点马虎了。当时朝臣编撰《氏族志》的时候,曾经按以前大族的顺序在最前面分别排出“崔、卢、李、郑”四姓,惹得唐太宗李世民很不高兴,朝臣只好按新的顺序重新排列,李姓被排在了第一位。


后来明代所编写的《千家姓》,也将皇帝的姓氏——“朱”,排在了第一位。


二、这样排序,是顺乎当时政治的需要。


1、“赵”字排在最前面,是因为宋朝的皇上姓赵。


根据宋代的王明清考证,《百家姓》之所以把“赵”排在第一位,是因为当时宋朝皇帝是赵匡胤,“赵”可以说是国姓,作为大宋的臣民,编撰的人也是懂得“人之常情”的人,知道前人在排这些姓氏的时候受到的一些挫折,所以只能顺从政治需要,把皇帝的姓排在第一位了。



2、“钱”排在第二位,是因为编撰者的家乡是吴越王钱镠的领地。


在宋朝建国之初,还另有其它政权并存着。浙江有吴越王钱镠,因为编撰《百家姓》的书生是钱塘人,生活在吴越王钱镠的“地盘”上,因此,对钱镠也便多了许多的敬畏和奉迎,所以“钱”排在第二位。


3、“孙”排在第三位,是因为钱镠的正妃姓“孙”。


钱镠的正妃姓“孙”,钱镠和孙妃是一家子,总不能让人家“分家”吧?因此,“孙”姓排在“钱”姓的后面。“孙”姓也跟着“钱”姓“夫贵妻荣”。


4、“李”排在第四位,跟南唐后主李煜有直接关系。


前面提到宋初并存的政权,另外还有定都金陵的南唐后主李煜。编撰者出于对现实政治状况的尊重,把“李”放在了第四位。


5、至于“周吴郑王”,则是钱镠的其他后妃的姓氏。


这就很好理解了,这些都排在南唐后主李煜前面显然不合适,于是也只能排在“李”的后面了。

再后面的姓氏安排也都大概受了当时门第政治的影响。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北宋初年编撰的这部《百家姓》,并非只有100个姓氏,“百”只是一种泛称,并且它的具体数目在不同的朝代也有所不同。



最初的《百家姓》收录了411个姓氏,到了元代,由于战火纷纷,留下来的版本残缺不全,数目有所减少。明代版本则又做了增补,记录总共430多个姓。清朝人又进一步增补到504个,包括单姓444个,复姓60个,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百家姓了。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大都知道“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的排序,这是一种政治排序,《百家姓》是宋初钱唐老儒所作。当时赵匡胤已经当了宋朝皇帝,所以“钱唐老儒”虽然是越国的臣民,也必须尊老赵家为第一家庭,所以赵姓居首。钱俶是越国的国王,所以钱姓排在第二位,钱俶的妃子姓孙,所以排在第三位,南唐的国王姓李,于是排在了第四位,其余均按当时的家族地位排下去。

这种排法很有拍权贵马屁的嫌疑,所以在当时就很受人批评,但毕竟收集了400多个姓氏,念起来也顺口,所以居然流传开来,直到现在。后来由好事的人增补了若干姓氏,所以现在流传的《百家姓》,共收录了504个姓氏,而由于版本不同,所收录的姓氏数量其实不大一样。据说,全世界的华人总共有3500多个姓氏,可见《百家姓》收录的只有华人姓氏的七分之一。

中国的姓氏,起源于政治地位、官职、封地、居住地的不少。有的姓氏用字除了姓氏的意义外,几乎没有其他意义,比如赵字,除了当作国名外,只是姓氏用字。版主的姓氏弓长张,是个构词能力很强的汉字,本身是个动词,据说起源于“清河郡。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观弧星,始制弓矢,为弓正,主祀弧,遂为张氏。周有张仲,汉有张良。”这是同官职有关的姓名用字。张姓在全国虽然未能排第一,但却是上海市的第一大姓,而王姓是上海市区的第一大姓。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贵姓”和“大姓”,从而姓氏又被附加了区分阶级、排列高低贵贱的功能。所谓“贵姓”和门阀, 在晋魏南北朝时代,尤其被统治阶级重视,到了唐代,门阀制度仍然根深蒂固,李世民虽然是很有作为的皇帝,但在姓氏的高低贵贱方面却不能免俗。这表现在,他专门组织官员编纂《氏族志》,计293姓,1651家,分成9等,李氏为一等。他的这一作法并不能让原有的门阀认可,李世民把老子李耳推为自己的祖先,受到人们的耻笑,僧人法琳就直言不讳地揭老底说:李唐之李姓,出于阴山胡姓,不是老子的后代。这观点若用现代的俗语表达,就是你李世民根本就不是纯种汉人,具有鲜卑血统,不说你是个杂种,就很给你面子了,还要把自己同老子硬拉上关系,没有丝毫根据。

李世民在道理上讲不过法琳,就把法琳抓起来,并说,“你写的《辩证论·信毁交报篇》说,念诵观音菩萨可以临刃不伤。朕给你七日时间念观音,七日后杀你,看你能临刃不伤不?”七天后,李世民派官员来问怎么样,法琳回答说:“七日来,贫僧没念观音,只念了七日陛下。”唐太宗一听他表现得如此乖,也就没有杀他,但不许他在长安,给打发到别处去了。


韩妃整形


百家姓的排序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2015年4月3日人民网报道: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李姓在中国百家姓排名中列第一位。

01李02王03张04刘05陈06杨07赵08黄09周10吴11徐12孙13胡14朱15高16林17何18郭19马20罗21梁22宋23郑24谢25韩26唐27冯28于29董30萧31程32曹33袁34邓35许36傅37沈38曾39彭40吕41苏42卢43蒋44蔡45贾46丁47魏48薛49叶50阎51余52潘53杜54戴55夏56钟57汪58田59任60姜61范62方63石64姚65谭66廖67邹68熊69金70陆71郝72孔73白74崔75康76毛77邱78秦79江80史81顾82侯83邵84孟85龙86万87段88雷89钱90汤91尹92黎93易94常95武96乔97贺98赖99龚100文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王明清《玉照新志》记载:“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王)明清尝详考之,以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钱)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而下后妃。”


听文化发声音


《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的一个书生所编写的,当时钱塘所属的吴越国还没有归降宋朝,所以百家姓的排序是和它有很大关系的.

但百家姓只有前面几个姓是刻意排的:赵排第一是因为赵是当时中国的国姓;钱排第二是因为当时吴越国的国王姓钱;孙排第三是因为当时吴越国国王的正妃姓孙;李排第四是因为南唐的国王姓李.

而之后的姓氏则是按韵律来排列的,大家可以看每句的最后一个字依次是"王,杨,张,姜,章,郎,方,唐,汤,常,康,黄,汪,臧,庞,粱,强".

我觉得这个排序问题没那么复杂,作者本就是个书生,没有什么其它文学大作,想来只是凭着兴趣来搜集这么多姓氏并编写成文的.其实真实排序规则只有老天和他自己才知道,大部分都只是后来人猜测的.况且当时中国刚经过多年战乱,社会秩序初初稳定,各种社会资料估计都残缺不全,要强行考虑那么多因素是很困难的.


历史大学堂


百家姓的排序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诸卫……”,此排序从北宋时期大体延续至今,中间虽然有所改变,但以此排序流传最广。

这个百家姓是参照什么顺序来排列的呢?

据查,《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杭州)的一个书生将常见的姓氏编成的四字一句的韵文。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百家姓》里“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其中,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氏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的正妃之姓;李则为南唐国王的姓氏。

而其后是按照什么来排序的呢?

《百家姓》因为是四字一句的韵文,小书生也不可能按照姓氏人口数量的多少来排列,它的编排,主要是从句句压韵、琅琅上口、好学易记的角度排列的。因此,《百家姓》自成书以来,流行时间最长、流传最广。

其合理性在哪?

大概就是“句句压韵、琅琅上口、好学易记”吧。




陈冠任


百家姓的排序,对我国的人口分布,户籍统计和人口总数及人类迁徙有着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百家姓的排序都采用四言句式,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中,四言句式的出现频率是非常少的,而百家姓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存在,当然是要区别于古诗词中的“五言”、“七律”这类的诗词了,所以四言是合理的。
第二,据专家考证,百家姓的排序最早见于我国的宋代时期,当时的中国还是封建王朝,君王至上的思想充斥着整个社会,而宋朝的皇帝又姓赵,所以百家姓的排序就以赵开头,至于后面的姓是如何排列的,也是众说纷纭,也许是后来的人们大概是知道了我国有这些姓的存在,也就没有对其深入研究了,因此就一直沿用宋代版本的了,所以最早百家姓的排序按照君王至上的组合是合理的。
第三,现代我国的百家姓排序,打破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运用强大的计算机统计技术,几乎是每一年都有一个新版本出现,但万变不离其宗,依据该姓人口数量的多少,从高到低依次排列,所以这也是合理的。

榴莲影饭


大家好!首先我说下宋版《百家姓》,我个人认为不是政治版本,在那个时代,帝王至尊,必须放在前面是无可厚非的!准确说宋版《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虽然内容没有文理,但采用文字押韵对姓氏进行了排列,是非常有利于文化传播,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现代《百家姓》是按人口数量排序,就一目了然了,但是对于传播来说就有一点难度。头条号“千凡文化”一直关注并推广姓氏文化和家训文化,敬请关注支持!谢谢


千凡文化


百家姓的来源,是因为在宋朝,一浙江女子为了教儿子识字弄出来,赵排第一,因为宋朝是老赵家的,国姓。钱排第二,是因为钱姓家族在浙江是名门望族,宋统一中国前,浙江是越国一部分,国王姓钱,后归顺宋。钱家打理浙江前后几百年里,浙江安定繁荣,当地人特别尊敬老钱家。以后几名各有名故事,但到了后面都是女子随意想的,想到什么姓就加上去,排名没什么合理不合理。


思想喵


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再则户口登记,人口普查已数轮进行,利用网络大数据统计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所以除了一些黑人(一般是超生不上户口者)稍微有点影响外,其它几乎没什么影响,所以百家姓排序,应该比较合理。


笔下看世界


张王李赵,当推百姓之首。张姓为黄帝后裔,王姓多出现在“候”类村镇,尤其北方多见,为封姓,属帝王赐姓。李为才子姓(古语:桃李满天下)。赵同“造”谐音,与织造有关,当推织造之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