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教三岁前的孩子背诵《百家姓》和《三字经》吗?这样对孩子好吗?

言劝


说说我的经历吧。

孩子刚上幼儿园两个月。学校要求学《弟子规》,我在认真教了一段时间后,放弃了,现在随便他,偶尔教两句,不在强迫他学习,学多少,算多少。

我自己喜欢读书,从小哄孩子,都是背唐诗,宋词,甚至《诗经》,所以,孩子受了熏陶,很喜欢看书,也爱惜书本,不撕毁书本。

但是,他喜欢看绘本,有图,有故事,从绘本上学习行为习惯,学习的很好,看几遍,就记住了,学的有模有样,比单纯说教有用。

现在,会背十几首唐诗,这个,只是我一天背背,他自己就记住了,我从来没有强迫过,他自己也很喜欢,寓教于乐吧。

但是,学习《弟子规》,这个就有难度了,生涩难懂,读起来拗口,然后,还很长,背诵有难度。一点一点教还行,多了,他就有情绪,不好好学习,嚷嚷着太难了,不学了。

我个人认为,幼儿园小班,应该寓教于乐,玩玩具,做游戏,学习唱歌跳舞,讲绘本,看一些行为习惯培养的电视节目,在轻松的环境里,喜欢上幼儿园。然后,中班,再去学习认知一些知识。这样,孩子接受幼儿园接受的快,能快速适应幼儿园,然后,因为喜欢老师,喜欢幼儿园,所以学习也就有动力了。

可是,现实就是,幼儿园小班,孩子还没有适应幼儿园,没有喜欢上幼儿园,不明白规矩的意义,行为习惯都没有养成,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然后,就被老师强迫,学习国学啊,数字啊,认知一些有难度的东西。不认真听课,还会被说教,甚至处罚。造成的结果就是:孩子不喜欢去幼儿园,对幼儿园有恐惧感,排斥老师,排斥的很厉害,自然的,学习也就不积极了,根本学不到什么,完全浪费时间。

现在,我不强迫他学习课本知识,先看绘本,培养行为习惯。然后,慢慢背唐诗吧,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律感强。等中班以后,买一些绘本类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自己慢慢教吧。课本太枯燥了,不喜欢啊。从兴趣开始引导吧。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杉杉在路上


我不会刻意去教孩子背诵,我会在读完绘本的时候给她读两遍,并且读一遍解释。但是,我发现,我女儿居然自己能够背诵下来。这就是耳濡目染吧。这个阶段的孩子并不知道她所背诵的古诗还是《三字经》还是《百家姓》是什么意思。

我女儿上了幼儿园,最近我看她们老师发的视频也是教孩子背三字经,三岁左右的孩子,记忆力很好,学几遍就会背了。我自己的理解是,教给孩子背诵没有什么不好,这可能就是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先背诵文言文然后再去理解一样,有时候,我们会在一遍一遍背诵中就理解了一首文言文的意思,这就是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我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给她唱儿歌,讲故事,读绘本,背诵古诗,在她一岁的时候就会说简单的几个字了,而且,现在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包括我两岁的儿子也是,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而且,我只要把一首古诗背诵给女儿听几遍,她就能够自己背诵出来。我女儿和儿子很喜欢看书,也特别喜欢让我给他们读绘本。我们每天有固定的时间来读绘本故事。

上个周末孩子爷爷来,问我:她都上幼儿园了,怎么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我当时就很惊讶,不会写名字不是很正常吗?她才小班,我可不想给我的孩子这么大的压力。每次送女儿去幼儿园的时候我都会说:在学校好好吃饭,好好玩。

教孩子背诵没有什么不好的,重要的是教孩子背诵时的心态,我们不要在孩子背不会的时候就强迫孩子去背,顺其自然就好,孩子毕竟还小,不要让孩子形成对这件事情的反感。如果孩子喜欢去背,就多教教孩子好了。


小淘气鬼日记


根本不用专门教,我家就是遛弯时哄她走路,教一小段,去年夏天也就两岁,会背到子不孝父之过那一段,然而快一年下来了,她还会背,古诗会背十几首了吧,没统计过,儿歌也会唱很多,我都没专门教过,晚上不睡觉就跟她说来背个诗,唱个歌,从出生开始我自己唱,到现在她唱,她背诗,纯粹哄睡觉的,说说唱唱就睡着了,数数,爬个楼梯就会数到十了,在外面看小花小草,她要是摘了,我就数,她就记得了,颜色也是,玩玩具,告诉什么颜色,根据颜色分类,出去看见什么都让她告诉我,专门教,会很枯燥吧,现在33个月,每天带着滑滑板车,滑梯,她大动作精细动作发育都超前。


o0大红袍0o


我孙女两岁半,三字经能背三分之二内容,唐诗四十来首,从来沒刻意逼着教她,唐诗从几个月时哄睡觉就背几畜唐诗,沒想到她一会说话时那几盲就基本会说,三安经就是给她读绘本的那种,慢慢就记住了,我觉的应顺其自然,有兴趣就给她念念,别强求


秋晚枫红1


我之前也纠结这个问题要不要教孩子三字经这些东西。想着让孩子多学点,就给孩子天天听《声律启蒙》和《三字经》。我也总是给孩子不停的念《声律启蒙》里的东西,希望孩子能记住,过了一段时间儿子就不让我给他念,也不让放《声律启蒙》了。我有点用力过猛了,后来给孩子听的东西也会重复,但会降低频率。

孩子在小的时候适合听一些韵律性强的儿歌,童谣,诗歌等。要以孩子的兴趣为主。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东西给孩子。

后来给他选了带有讲解的读古诗的,他就很喜欢。

功利性不要太强,不要期望孩子记住什么,不要强迫孩子记忆。机械的记忆不仅没有好处,还会破坏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都是喜欢故事的,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听。我给孩子听的是带有讲解的三字经,这个我没有天天跟他说,他还是挺喜欢的。

对应生活的场景,遇到下雨天你可以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看见月亮的时候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幼儿时期的启蒙是主要是让孩子热爱生活,让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创造力,我们可以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一些东西,但绝不是让孩子机械的去记忆那些以后会学习并且会忘记的东西。

现在基本上每天给他讲一个故事,重复5天。

每天听不同的英语歌曲,其中有一首每天都会听,听一周。

会给他读古诗,这个看心情,一般2天读一次吧。

孩子现在2岁左右,他偶尔会跟着说一两个词,大部分都是听我在讲。

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用。


童妈趣宝


最好在三岁以后教孩子,一开始背诵会,可以配合识字,等孩子大一点,可以讲里面的故事,做一些讲解。同时,这也是很好的识字教材,孩子背会,找大字版本的三字经和百家姓教材,可以让孩子点读识字。

《三字经》是比较系统的来向学生介绍中国文化系统体系结构这样的一部蒙学,所以它的教学目标首先就是让儿童形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概念。《三字经》开头说,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好多人都是把这个专理解成为就是要持之以恒,但如果这样的话,应该叫贵以恒也不叫贵以专,专的意思是不学别的,恒的意思是坚持不懈。所以这个里面的意思恐怕另有深意。当时王应麟心痛于中华文化即将断传,所以字《三字经》以教童子,所以它所说的专应该就是华夏文化,我们今天叫传统文化。孟母择邻之处,孟子每一次在搬家的时候,孟子都很好学,他都学的很好,所以这个里面不存在恒不恒,是不是持之以恒的问题,择邻处就是要选择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子不学断机杼,在这个时候,选对了的时候,如果再不学才会断机杼,所以整个《三字经》的主旨在于劝导大家学华夏正宗文化。

《百家姓》它是用来说华夷之辨的,在华夏文化的内部,我们是一家人,所以它这里面最后有好多,不光是最后,里面有好多原本并不是华夏族的姓,但也放在了《百家姓》里,因为他们已经认同华夏文化,他们已经是中国人了。所以《百家姓》它说的首先是我们是一家人,其次是我们和蛮夷是有区别的,它主要是要达到这样的两个文化观念上的目标。现在我们好多人讲《百家姓》,都讲姓氏起源。当然也是有价值的,但是我觉得没有抓到《百家姓》的根本点上,《百家姓》说的并不是张姓和李姓有什么不同,而是说张姓和李姓有什么相同。说的是我们张家是什么时候进的华夏什么时候进来的,当时为什么要进来,进来之后又做了什么好事,就是这个事情,《百家姓》永远是有一个华夏文化的线索,一个核心在那里的。如果要给孩子有所讲授的话,不能够偏离这个主题。今天我们要是编《百家姓》的话,肯定比原来要多很多很多,因为我们现在56个民族,太多了,真的是万家姓都编出来了,但这个精神在这里,这个要说清楚,而不是完了之后,我的姓在第几行,你看你的姓就没在《百家姓》里,这就走到反面去了。





大橘子侃古诗


我可以坦白的,直截了当的告诉你我绝不会叫孩子背诵三本小书。除非家庭有古书的底蕴,准备培养孩子将来在这方面有所成就。否则就是弊多利少。根本问题在于要认清新旧教育的优缺点,不是盲目的跟风。

中国旧的教育三本小书是教孩子认字的,并不要求孩子理解,开始时老师也不做任何讲解。其优点在于孩子很快就认识了不少字,有了自己学习阅读的基础。

新式教育不仅要求孩子要认字,而且要训练孩子的学习思维能力,是要开发孩子的大脑,使孩子更加聪明,是对孩子的全面培养。从教育思想上就高于旧式教育。编辑教材时,同时考虑了孩子的认字个数,理解能力和幼儿的成长规律。新式教育对孩子的知识面要求比老的要宽多了。是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基础。

教育的根本原则要适合年龄特点,成长规律。过早的提前教育不是好的方法。过早的教育虽然有可能培养出一些奇才,怪才和偏才,但不适合大多数青少年。急功近利是当前幼小教育的根本问题,不从根本的教育思想上认识幼小教育,幼小教育就不可能走上正轨。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才能使孩子快乐成长,这是根本。

古今中外的一些童话儿歌才是真正的优秀作品,小孩子不是知道的越多越好。不达到一定年龄他们根本不可能理解。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影响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如何融入社会?

过于功利的社会对幼小教育不可能产生好的影响。教育者和家长都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老梁139490047


关于学龄前儿童教育及智力开发很重要!但一般讲,从三周岁以后开始,不必过早,更不允许强迫!三岁以前,小孩大都是处于呀呀学语状态,可教儿童,学习一些简单的儿歌,简单的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助于培养其语言能力及学习能力。可讲一些简单的故事,培养其对事物判断能力。

三岁以后,上了幼儿园,可以教儿童朗读背颂《弟子规》,《三字经》,《千家诗》,《幼学琼林》等古代启蒙读物,甚止《论语》也可讲解读颂。但前提是,只培养兴趣,严禁强迫背读,加强其学习负担。学龄前儿童以玩和游戏为主,培育其活泼,自然,大方的性格,玩游戏也是教育,但禁止及早地玩手机及其它智能游戏机。


红尘过客甲



一只犀鸟


可以教,但不是必须要教。


《百家姓》、《三字经》等经典读物,对仗工整,韵律优美,朗朗上口,多让孩子读读,有利于对孩子进行阅读启蒙;对孩子将来的阅读有一定的帮助;


让孩子多读读这些读物,还有利于提高孩子将来的写作方面的能力;


除了以上你说的这两个以外,还可以让孩子读读《笠翁对韵》、《声律启蒙》等等,这也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葫芦爸爸——少儿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少儿情商训练师,从事教育二十年,两个娃的爹地;愿与各位朋友一起探讨关于亲子教育、儿童习惯养成、学习方法、青少年不良行为矫正、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和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