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上揚後,韓系車的「喜」與「憂」

分析5月份乘用車市場的整體表現,一個明顯的特徵是:韓系車的大幅上揚。

數據顯示,5月份,北京現在和東風悅達起亞的同比增長率均在7成以上,其中,北京現代以超過6萬臺的單月銷量再度擠進乘用車單月銷量排名前十的榜單。

在SUV領域,韓系車單月銷量激增127.4%,不僅大幅領先於SUV市場整體增速,也與呈下降態勢的德系和美系車形成鮮明的對比。

銷量上揚後,韓系車的“喜”與“憂”

那麼,韓系車當前強勁的市場表現,到底是如何促成的呢?未來,這種增長勢頭能否持續?

接下來,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以上問題加以分析。

內外因共同驅動韓系車市場“回暖”

首先必須指出的是,韓系車今年出現的大幅增長,與去年的低基數不無關係。

眾所周知,去年,尤其是去年上半年,韓系車遭遇了史上最為嚴峻的市場考驗。銷量呈斷崖式下滑,工廠停產,品牌困頓。所以,在去年同期單月銷量下跌到接近“冰點”時,今年銷量一旦回到正常水平,表現在同比增長率上,則是超出市場平均水平的高增長。

所以,從這方面來看,今年韓系車表現出的所謂“高”增長,只是跟上了其它企業的“步伐”,韓系車市場步入了相對平穩期而已。

當然,這種“平穩期”,對去年銷量暴跌的韓系車來說,得來的並不容易。

這主要可以從內外兩個因素來看。

外因方面,如果說由薩德引發的中韓政治緊張是造成韓系車去年暴跌的主要推手的話,那麼,今年韓系車的“回暖”,有相當一部分因素也要歸結為中韓政治關係的緩和。當然,政治環境的外界因素我們在此不便於展開,僅點到為止。

內因方面,則歸功於韓系車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展開的一系列自救。

這些自救措施中,除了對現有產品終端售價的大幅讓利外,一個最為顯著的措施是,對原有車型進行更新換代,降低官方指導價,提升自身的性價比優勢。

銷量上揚後,韓系車的“喜”與“憂”

去年廣州車展前夕,北京現代旗下新一代ix35正式上市,官方指導價低至11.99萬元起,比同級產品CR-V的起售價低了近5萬元。這一接近自主品牌同級產品的售價,使其性價比得以大幅提升。新一代ix35入市後,其單月銷量從之前的3000臺左右迅速攀升至萬臺以上,再度成為北京現代旗下的主力車型。

同樣地,類似這樣的舉措在東風悅達起亞身上也得以體現。

銷量上揚後,韓系車的“喜”與“憂”

今年4月,東風悅達起亞新一代智跑上市,起售價也不約而同的定在了11.99萬元,且與新一代ix35相比,新一代智跑僅有手動和自動擋兩款車型,根據配置不同,售價分別為11.99萬元和13.99萬元。精簡的車型配備、親民的價格,使得其單月銷量同樣得以快速攀升。

由此來看,韓系車銷量的回暖,與其價格的持續下壓有非常密切的關係。然而,產品價格的持續走低,也讓韓系車的品牌溢價能力幾近歸零。

B級車孱弱,韓系車品牌溢價能力不足

眾所周知,SUV產品以功能性著稱,其本身具有性價比特性,對品牌的溢價影響不大;在各類產品中,B級車則是影響品牌溢價能力的關鍵產品。我們以韓系車的代表北京現代為例,看看其B級車當前的市場狀態。

在北京現代現有的產品序列中,名圖和索納塔九是其在B級車中的代表。從銷量上看,售價偏低的名圖月銷量在萬臺以上,表現比較穩定,同時也比較強勢;而索納塔九就明顯“落後”了許多,今年以來單月銷量最高僅為千餘臺,5月份銷量為544臺。

兩相對比,銷量表現一高一低,差距相當明顯。

毫無疑問,在B級車競爭嚴峻的情況下,與邁騰、帕薩特、凱美瑞等合資B級車相比,名圖的售價最低,再加上終端市場不小的優惠,其最終售價與A級車水平相當。所以,售價偏低,是名圖得以“熱銷”的主要原因。

銷量上揚後,韓系車的“喜”與“憂”

其實,就產品定位而言,名圖實在與B級車的定位不相稱,這表現在其不但在售價上沒有B級車應有的“高身段”,且產品力表現也不盡如人意。車內異味重、噪音大、異響、懸掛偏硬等,屢被用戶吐槽;駕乘質感有失B級車的水準。

再來看看索納塔九。

如果說索八作為以往的“屌絲三件寶”而被用戶所熟知,並在中國市場取得不錯的業績的話,那麼,索九之於索八,則是一場“倒退”。2017年,索九全年銷量僅為1.39萬臺,同比下跌60%。

銷量上揚後,韓系車的“喜”與“憂”

業內認為,與索八相比,索九市場表現之所以萎靡困頓,與其“表裡不一”的產品定位不無關係。

去年8月,全新索納塔九正式上市,新車指導價為16.98萬元-23.18萬元。新車一改往日被用戶吐槽嚴重的外觀,而採用了全新的家族設計語言,前臉設計更為激進和大膽,也更為符合年輕消費群體的審美喜好;但內飾方面依舊“落伍”,四平八穩的風格與激進的外觀形成強烈反差。

銷量上揚後,韓系車的“喜”與“憂”

所以,雖然全新索納塔九外觀有了進一步升級,但鑑於內飾的“落伍”和終端優惠有限,其銷量相比以往不但沒有提升,反而愈發停滯不前。

與邁騰、帕薩特、凱美瑞等B級車的強勁市場表現相比,無論名圖還是索納塔九,在市場佔有率和產品力上均不是以上車型的對手。由此一來,依靠低價換市場的名圖,與市場孱弱的索納塔九,都無法幫助北京現代提升品牌溢價能力。

再加上韓系車產品不斷下壓的終端售價,以及各類“低價”車型的推出,使得韓系車的品牌溢價能力又進一步大打折扣。

在自主品牌大舉進攻的乘用車市場,失去品牌溢價能力的合資品牌,未來能靠什麼資本立於市場?從長遠來看,一味準求“性價比”的韓系車,未來發展不容樂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