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爲什麼總是問個不停?很多父母的做法並不對!

孩子為什麼總是問個不停?很多父母的做法並不對!

孩子為什麼總是問個不停?很多父母的做法並不對!

本文是熊媽媽《0~6歲兒童發展關鍵期專輯30講》的第十七講。專輯的其他內容可在本號的文章列表中查看。

兒童的文化知識關鍵期在6歲以上。在人類精神產品中,文化屬於最燦爛的一顆明珠,這顆明珠當然會引起正在探求的兒童的注意。四歲以後的兒童,對文字、算術、科學、藝術會產生極大的興趣。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盲目地問為什麼,而是就一個領域的疑惑提出疑問或自己的設想。這一時期,孩子開始有強烈的求知慾和探究欲,觀察能力開始成熟,創造性思維萌芽、操作能力、自學能力開始形成,閱讀能力和綜合知識的學習能力開始形成。

關鍵期典型現象

1.愛向父母討教關於歷史、天文、地理、自然等方面的知識

6歲左右的寶寶對天文、地理、歷史、自然等方面的知識開始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喜歡跟父母討論這些問題,並且喜歡從他們看過的書中得出結論,他們像海綿一樣迅速吸收著外界傳遞來的知識和信息,儼然成了一個好學的科學知識愛好者,寶寶進入了文化關鍵期,父母如果沒有良好的知識儲備有時是很難應付他們的。

2.體味傳統文化,並且學以致用

在寶寶的文化關鍵期,讓他去閱讀經典啟蒙讀物,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很多寶寶也能做到學以致用,把從經典中學到的東西用到生活當中,令家長刮目相看。

3.倒背如流,卻囫圇吞棗

對於經典文學作品,有的寶寶雖然能倒背如流,可是卻是囫圇吞棗完全不理解其中的意思,這跟父母的引導有很大關係。有的父母只是一味地在對孩子進行灌輸,他們只要看到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哪裡都能表演出口成章的“絕技”就很自豪了。

4.對陌生的外國文化充滿好奇並樂於探索

6歲以上的寶寶,對自己生活的國度已經比較熟悉了,而且也在日常生活中學到了不少中國文化。但是對於不怎麼接觸的外國文化就比較陌生了,於是很容易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從而去關注外國的文學藝術。

5.有時會因為自己的“博學”變得“傲慢”

寶寶們喜歡學習,而且因為喜歡尋根究底,他們認為自己找到了很多對的結論。尤其是在自然科學等方面,他們吸收了大量的知識,加上家長和老師的讚許,他們覺得自己已經很“博學”了,對於與自己意見相左的觀點有時會表現得很不耐煩,對於那些錯誤的觀點,他更加表現出“蔑視”的情緒,讓他看起來在對待同學甚至長輩的態度上變得傲慢起來。

比如,同學回答錯了問題,會私下翻白眼,不愛跟不如自己的小朋友玩,對於爺爺奶奶的“封建迷信”也是不屑一顧,甚至在言行上表現出不尊。

孩子為什麼總是問個不停?很多父母的做法並不對!

家長該怎麼做

1.為寶寶創設豐富、適宜的文化環境

可以為寶寶提供照顧動物、植物的機會,讓寶寶在觀察、體驗的過程中學會照顧、瞭解和尊重、熱愛生命,同時通過對動植物的觀察掌握有關它們的知識。

還可帶寶寶參觀博物館、天文館、美術館、動物園、植物園等,讓寶寶在參與和感受中得到良好的文化啟蒙,並通過這些窗口滲透進歷史、人文、科學、美術、動植物等啟蒙知識的源源活水,從小打下較為深厚的文化底蘊。

選擇將要參觀的博物館應該以寶寶的興趣和年齡特點來決定:1-2歲在色彩、形狀和音效等方面多關注;3-5歲要考慮到展品的形狀和功能所具有的直觀性,以幫助孩子用具象的方式理解抽象的文化和歷史;6-9歲要注意展品之間的文化關聯和時間、空間的聯繫。

參觀的同時,讓寶寶瞭解博物館參觀的禮儀,進行禮儀文化的滲透和修養。

2.根據自己寶寶的特點去培養他

由於每個寶寶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潛能和神經成熟的程序,不可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寶寶,例如寶寶不會數數,但會唱歌,就讓他唱學數數的歌,很容易就學會數數;他喜歡養花種草,不喜歡亂跑亂跳的小動物,那就讓他養一盆屬於自己的花。

3.瞭解並愛上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可能不是一個人一時能夠體會的,父母可以通過直觀的方式為寶寶創設機會了解中國茶、中國功夫、中國書法、中國剪紙、中國飲食等,瞭解祖國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同時,培養寶寶的愛國主義情感。在濃厚的本土文化的薰陶下,寶寶會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不僅會學習、研究,更會發展和拓展這種文化。

當然,父母自身也要試著接觸中國文化,瞭解文化的精髓,通過誦讀經典的方式逐漸明白中國文化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孩子在這個階段不需要精確地知道經典中的含義,這個階段的讀誦主要是培養孩子定力和開發孩子大腦記憶力,以及詞的儲備,同時,也是為孩子今後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埋下種子。隨著孩子年齡增長,生活實踐和社會閱歷也會隨之增加,這個時候孩子自然開始理解儒家經典的含義,並開始真正將經典應用在生活中。

4.讓寶寶瞭解外國文化

當孩子逐漸開始接觸各方面的文化知識時,父母可以先從世界地理入手引導孩子進入外國文化。當父母拿著地球儀或世界地圖給孩子講解世界的板塊時,孩子就會對各個國家的分佈有一個大致的瞭解,也會對世界有個基本的印象。當世界各國的國家名稱已經是孩子耳熟能詳的詞彙時,孩子就不會在接觸外國文化的時候感到一頭霧水。

父母還要知道6歲多的孩子對外國文化的瞭解也只是停留在賞析的階段,只要讓孩子看一些外國的繪畫作品、各國城市的建築彩頁以及外國自然風光等圖片,讓孩子從視覺上賞析外國的自然文化和人文文化,孩子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異國風情的美麗。

另外,旅遊是一種瞭解世界的方法,更是一種生活態度,是拓寬寶寶瞭解本土及外土文化最好的途徑。

5.防止寶寶在這個過程中變得傲慢

當孩子開始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瞭解自然知識,並有機會向父母、老師和同伴展現自己所謂的“博學”時,孩子會不自覺地傲慢起來,甚至會笑話父母“連這麼點知識都不知道”。

比如,有的孩子會說:“爺爺奶奶居然說‘天狗吃月亮”,太可笑了!”此時,父母要有所警覺,適當時還要殺一殺孩子的威風,父母可以反問孩子:“你知道‘天狗吃月亮’的傳說嗎?”

當孩子被難住後,父母要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知道自己才剛剛接觸這個世界,不懂的東西會很多,不可以笑話同學,更不能笑話長輩。父母要引導孩子以謙虛的心態和同伴互通有無,教導孩子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告訴別人,其他夥伴也會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這樣大家就會共同進步。

孩子為什麼總是問個不停?很多父母的做法並不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