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大內侍衛官有多大?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大內侍衛是一個什麼官職?

說到這大內侍衛,通俗地講就是在帝王左右侍從並護衛的武官。

明朝的御前侍衛也就是錦衣衛,全稱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他們在正式場合穿著飛魚服,手持繡春刀,腰繫鸞春帶,平時身著紅色的便衣,十分氣派。古人慣以朝廷鷹犬暗稱呼錦衣衛為東廠、西廠、內行廠。

清朝時,選三旗子弟為侍衛,皇帝親近的人才有資格。有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大內侍衛等。

清朝的大內侍衛官有多大?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大內侍衛是清軍中最為尖銳、最為神秘的一支萬里挑一的軍隊,是清軍的精英,是最接近皇帝的男人。

清太祖努爾哈赤有很多的家丁和奴僕,這些人演化成了他的侍衛。

到了皇太極時期,不斷完善後組成了專管大內侍衛的機構——侍衛處,這個機構的領導為領侍衛內大臣(正一品,上三旗中每旗各二人擔任)、內大臣(從一品,六人)、散秩大臣(從二品,不定額)。錄屬於侍衛處的侍衛包括:頭等侍衛60人,正三品;二等侍衛150人,正四品;三等侍衛270人,正五品;藍翎侍衛90人,正六品。隨旗行走的宗室侍衛,一等侍衛9人,二等侍衛18人,三等侍衛66人。

清朝的大內侍衛官有多大?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黃馬褂。大年初一天壇祭祀表演)

(三)大內伺位不僅是高官,還有一些特殊的恩寵

清朝初期,黃馬褂和花翎是宮中伺衛專用的,那是無比的榮耀,其他人如親王貝勒般尊貴,也沒有。直到乾隆時期,很多人以兼任伺衛內大臣的手段攫取這一殊榮,之後,黃馬褂和花翎的授予才逐漸泛化。

清朝對服飾的穿用有嚴格的規定,四品官以下不得用端罩,武三品以下不得用綠貂朝衣,武官五品以下不得用朝珠,但以上規定對侍衛官除外。

清朝的大內侍衛官有多大?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順治時期,皇帝手裡只有正黃旗和鑲黃旗,攝政王多爾袞死後,順治帝才把正白旗收回來,這三旗合稱為“上三旗”。雍正以後,皇帝逐漸掌握了全部八旗,並建立蒙、漢八旗,侍衛的選撥範圍才的所擴大。但最接近皇帝的親軍,仍然選自上三旗。大內侍衛都是皇帝的心腹,皇帝集權意識強,天下事無所不總,大內侍衛便擔當起了密探。

當大內伺衛,是一種榮譽和地位的象徵,可以加官進爵,是名利雙收的美差。大內侍衛往往從家庭背景良好,並與皇家關係密切的家族中挑選並訓練出來。

康熙年間,又從武舉中的佼佼者增置了漢人侍衛。

在很多清宮劇中,穿著黃馬褂的大內侍衛雖說不是主角,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他們在皇帝外出的時候擔任貼身保鏢,在皇宮中則負責守衛,他們武功高強,無所不能,每每都能救皇帝於危難之中。

在滿清的文獻資料中很少見到有關宮廷侍衛的記載,而且大內侍衛也很少作為主角被搬上大屏幕,倒是民國時期的大俠形象不停的湧現,霍元甲,黃飛鴻,葉問的名氣都很大。那麼清朝的大內侍衛到底有多高的武功?和民間高手比起來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霍元甲在電視劇中,打敗了俄國大力士,抗擊日本浪人,創建武館,號召國民習武自強,不過很多都是經過了後人的演繹,其中霍元甲挑戰民間武術宗師的情形,卻是真實的,只不過為了表現霍元甲的武藝高強,讓霍元甲做了勝者,歷史中真正的記載卻是霍元甲輸了。

霍元甲挑戰的那位武術大師是李瑞東,他是慈禧身邊的二等侍衛。而且挑戰的時候霍元甲正當壯年,李瑞東卻已經53歲了。李瑞東自幼習武,在為慈禧太后六十大壽演武祝壽的時候,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賞識,不但被慈禧親封為“大內侍衛”,還被授予了宮廷二等侍衛的官職,從此進入紫禁城保護慈禧太后。

後來更是開創了李派太極拳,成了北方中華武士會的領軍人物。因為名聲太大,才讓霍元甲起了挑戰之心。據李瑞東的後人轉述,當時李瑞東先是詢問霍元甲所擅長的武功,當知道霍元甲擅長摔跤之後,李瑞東認為練下盤的霍元甲腳法應該不錯,因此李瑞東就讓霍元甲先用腳踢,結果霍元甲連踢兩腳卻未能碰觸到李瑞東分毫。

之後李瑞東讓霍元甲用拳法做攻擊,結果只用一招霍元甲就被李瑞東打飛,跌倒在了院子中。53歲的李瑞東打敗霍元甲毫不費力,可想而知壯年時的李瑞東有多厲害了。

在當時有句話“學會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無論是讀書人還是習武之人,都希望可以為皇帝服務從而獲得榮華富貴,光宗耀祖。

  • 因此只要有機會,民間的一些武術高手就會想法進入宮廷成為大內侍衛,像八卦掌的傳人宮寶田,就是因名聲響亮被直接召入宮,成為慈禧和光緒的近身侍衛,後來因為屢次立功還被賜穿了黃馬褂,成為了大內總管侍衛。出宮後的宮寶田還曾經當過張作霖的保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