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一面镜

茶是一面镜

一般,我都不直接回答,我只会给他们讲下面的一件茶事。

日本茶道历史里面有一段很有趣的记载,说十六世纪中叶日本战国时代一位“大名”丰臣秀吉,凭着他的勇武和谋略把其他“大名”打败,一统日本势力,并得到日本天皇的册封,成为权力至高的“关白”。

丰臣秀吉踌躇满志,为此举行一场盛大的茶会来庆祝他的诰封,在京都皇宫后山举行著名的“北山茶会”,让全国的茶人,不论身分、不论藩属,都可前来喝茶或演示才艺。

茶是一面镜

丰臣秀吉

权力至高的“关白”

为天皇奉茶,花了近半年的时间,用了上百斤的黄金,建造了一所著名的“黄金茶室”,里面所有的茶具都是用黄金制造。天皇对这盛世风华赞叹不已。

千利休

丰臣秀吉的茶道老师

向天皇奉茶时,把天皇请带到一间只有两张半榻榻米的简陋茶室,用一个黑黝的陶碗,静静地为天皇单独奉上他的草庵茶,据说天皇吃茶时,感动得流下两行眼泪。

茶是一面镜

这段历史不但有趣,而且对我们喝茶的态度也很有启示作用。

一个豪华霸气,一个质朴内敛

一个万众瞩目,一个拈花微笑

纵观整个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一直就是这两端的相互的斗争和互补,反映了物质和精神两者的矛盾,但又不能分舍的结合。

是人生世俗的外逐?

还是内心境界的追寻?

茶是一面镜

如果用中国的传统思想来模拟

丰臣秀吉的茶会倾向儒家,是一种礼、一种仪式,讲究尊卑、场合、参与人的身分以及影响力等等因素,比较“文”,如中国的工夫茶、仪式茶会、茶席表演等。

千利休的茶法相对来说较接近道家,是一种返璞归真,洗去铅华的自我境界的追寻,是对世俗的一种沉默抗议,讲求内心拈花微笑的交流,是一种“野”,比较接近禅茶、文人茶或知己间的茶聚。

茶是一面镜

说到底,其实也是人性格和内心世界的投射,茶会讲究的除了个人的经济能力和知识外,更重要的是人的修养和品格,是气质的蕴藉,这是茶文化或茶境界中最难学得的部分。所以说,茶是一面镜,这面镜十分真实,竟能照出连你自己都不知道的一面,瞧瞧看!

喝茶不是一种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会自然的懂你。知茶,懂生活。

【此文章为御品茶庄「高级茶艺师-思佳」整理发布,转载请说明,特此声明!如果您有更多关于茶叶保存、冲泡、选购等需要咨询,欢迎私信交流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