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父母去世给你留下的遗憾是什么?

王珍138227622


感谢邀请!人到中年,我们难免会面临亲人的离去,或早或晚。每当这个时刻的来临,无论你的亲人是活在高寿里撒手人寰,还是曾经数年躺在病榻前,已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是当亲人离开我们的那一刻,忧伤而难过的心是一样的。俗语说:红白喜事。白色的喜事终究会令人哭泣。因为,或许,我们更多的不是怕死亡,而是怕分别!



  当我们与亲人分别的那一刻,如果你没有经历过,也许你以为亲人停止呼吸的那一刻,最难过。其实,之后的每一个清晨或夜晚,对亲人的思念更难熬!也许你以为对亲人的思念最难过。其实,当你发现,未完成亲人的心愿,已经来不及完成时,才更令人绝望!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其实,尽孝更要趁早,给我们年迈的父母的爱要趁早,在能力范围之内,帮助完成他们的心愿要趁早。不要等到亲人离去时,才想起有那么多该给他们做而没能做的事情。这时,往往遗憾的痛苦远远超于亲人离去本身的痛苦。

  一位友人,她母亲去世多年。她说,她现在想起母亲多是美好的回忆。母亲在世时,她尽全力了。她曾经连续陪床,甚至一周没有出过一次医院的大门,也曾经违反医嘱去买海参、鲍鱼给母亲吃。她母亲多年身体不好,因为她的精心照顾,延长了生命。所以,当母亲离开时,她只有怀念,而没有遗憾。

  另一位友人,因为平时太沉浸在工作和自己的小家庭中,平日里忽略了母亲。当母亲去世时,内疚、遗憾、后悔像火山一样爆发,几乎痛不欲生。同样,她的母亲已去世多年,但是当她和我说起母亲时,依然泪流满面,饮泣不己:“我没有一次带过母亲去她想去的地方,也没有带母亲去吃她没品尝过的美食。我成家后,甚至没有陪伴过母亲……”从她的泪水里,我读懂了,那是对母亲遗憾的痛苦。而这份难过与痛苦是漫长又难以愈合的,因为再也没有机会弥补。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一位很出名巨富的地产商,他的母亲生病后,在农村老家去世,他很后悔因为忙碌,没能把母亲接到北京治疗。他给母亲举行了极尽奢华的葬礼。我想,多么隆重盛大的给母亲送行的仪式,也替代不了他日后的哀思。

  当亲人离去时,也许你以为号啕大哭最痛苦,其实,能哭出来,痛苦已分散出去,更痛苦的是泪水往心里流。也许你以为,泪水憋在心里最痛苦,其实,心,不知何处安放,更难承受。而比所有这一切更加难以逾越的则是我们心中的遗憾,它会久久挥之不散。

  生老病死,世人无一幸免。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天面对同样残酷的事实,尽管我们多么希望,时间能够凝固,让所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永远不分离。但这是我们做不到的,我们能做到的是在当下,能为亲人做点什么,就多做点,当亲人离我们而去时,不会留下太多遗憾,而抱憾终身。


酱紫


我妈妈在我25岁的时候去世的,感觉像是天塌了一样,去世了几个月总觉得这一切都还只是梦,妈妈生前是很节俭的人,就连吃都舍不得,更别说穿了,后来我上班挣钱了就带她去吃好吃的,给她买好点的衣服,可是衣服她也很少穿,一般就是去外面玩才会穿上,在家都舍不得穿,她说可惜了,我说穿了再买就是了。

如果妈妈平常不那么节俭生病了去医院我想她也不会这么早早的离开我们,什么都还没有享受到,只吃了苦,还没有机会享福。


可以一而再没有再二三


我是一个中年妇女,在今年的六月母亲因病刚刚去世,父亲入十八年前就去世了。父亲走后的这些年,都是母亲在陪伴着我们。生活中每每遇到什么事,一回到家看望母亲的时侯,她会耐心的听你诉说,给你分析告诉你应该怎样做,怎么处理比较好。她会把她的一些生活经理告诉你。她们走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非常悲伤,就感觉生话变的无聊傍皇找不到奋斗的方向了。经过这些以后,我每每静下心来,便感觉到父母就是我们的领路人她们给予我们的,不光是生命更是我们在生活中的指路者。虽然大部分人都会说,我们有袋沟,但是你细想一下,没有她们的指导,怎会有我们现在的成长。我现在真的好后恢,为什么在他们的有生之年,我没有天天陪着他们,多多听她们说说,生活的点滴。别让自已留下遗憾。奉劝那些有父母的沉着他们都健在,多陪陪……让自已的生活更完美一些不是吗?


旧巷听雨53


我今年四十七了,二十七岁母亲去世,作为家中长女,家里妹妹,弟弟们都未成家,和父亲一起担着家里的重任,三年前父亲也走了,现在的我越来越有种失落感,每逢过年过节都很惆怅,真正理解了那句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的含义。因为只有父母在的家你才有那种透心的温暖,那种为人子女未曾长大的感觉,愿天下所有父母健在的儿女多陪陪自己的父母,这种日子一旦没了,将永无找回。


雪青57


已是而立之年,母亲已经去世十几年,父亲丢下我们走了。还有俩个弟弟,相依为命。遗憾的是他们比我还小就缺失来自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温暖,跟家遗憾我没能力让他们过得更好,只能在他们来家里的时候吃顿好的,睡个好觉。希望他们以后能有个幸福的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