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丰县八极拳(市级非遗保护)

历史沿革及分布情况

丰县八极拳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清朝康熙年间,由一名叫“癞”的游方僧人将八极拳传入丰县始,至今己传承九世。

丰县八极拳主要分布于丰县县城城区及赵庄镇、王沟镇、宋楼镇、常店镇、梁寨镇、师寨镇等地。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丰县八极拳(市级非遗保护)

基本内容及艺术特征

丰县八极拳分为八大体系:一、基础理论体系。在武术、养生、中医的基础上,结合周易“阴阳论”、 “五行学说”,借用地理概念“八极”,而形成的完整理论体系;二、功夫训练体系。基础训练体系包括手型、手法、步型、步法、搂桩、靠桩、站桩、活步桩训练等;三、单操动作体系。包括“六大开”“八大招”两部分内容;四、单练套路体系。由“八极母架”“八极拳小架”“八极拳老架”“原本八极拳”“六肘头”“贴身靠拳”“八极连环拳”“八极拳简架” “八极拳总架”“八极拳新架”等十余套组成;五、对练套路体系。由“精简八极对接拳”“八极拳对接”“六肘头对接”等多套组成;六、器械套路体系。由“苗刀”“六合大枪”“伏虎棍”“纯阳剑”“春秋大刀”等套路构成;七、应手实战体系。由交手三十论、交手要诀、各招势实战用法、应手制敌技法等构成。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丰县八极拳(市级非遗保护)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丰县八极拳(市级非遗保护)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丰县八极拳(市级非遗保护)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丰县八极拳(市级非遗保护)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丰县八极拳(市级非遗保护)

丰县八极拳演练起来呈现出劲力刚猛、下盘稳固、节短势险、暴烈突然、短促多变、猛起硬落、气势雄健、攻防兼备、刚柔相济的技术风格特点,给人以英勇威武、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感觉和精湛的艺术享受。

主要价值

丰县八极拳以鲜明的民族特征成为华夏文化宝库中的珍品,是集哲学、文化、医学、养生、军事、美学及体育等诸多要素于一体的特殊艺术形式,充分体现了了丰县八极拳所具有的多个领域的社会价值;丰县八极拳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由防身手段演变为健身习俗,进而转化成为一种文化资源,其蕴含的文化价值日趋丰富厚重;丰县八极拳动作幅度大,可有效地增强筋肌的柔韧性;套路中的挨、戳、挤、靠、崩、撼、突、击等可有利于提高灵敏、速度、力量等素质;有节奏的肢体运动,可增强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活动,具有极高的锻炼价值;练习丰县八极拳能磨练意志,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和勇敢无畏、坚韧不屈的奋斗意志;注重“尚武崇德”“学拳德为先”,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苦乐观和道德观,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徐州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丰县八极拳(市级非遗保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