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自己是一個很友善,很善良的一個人,對人也很好,卻總是獨來獨往,感覺很孤獨?

風塵倪


心地善良,且與人為善,如果社會上的人多數都能如此,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就提高了許多,這是個好現象。

獨來獨往,不過多地介入他人的生活,對自己的隱私也適度的保護,這樣反而能保持健康的人際關係。

個人認為,這個狀態沒什麼不好。

君子之交淡如水。

遠在古代,人們就發現適度的人際交往、有距離的人際交往的好處。它可以培養一個人獨立的人格,保持健康持久的人際關係。

如果你因此而感到孤獨,可以多多自省,這孤獨感的由來。

因為一個真正孤獨的人,即使站在人群中,他仍是孤獨的。

所謂:“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如果你真的與環境格格不入,沒有交集,這不是環境的錯,也不是你和環境之間的關係出問題了,

而是你沒有認清自己,沒有認清形勢,接受自己在當前形勢下的狀態。

你所要做的是:認識孤獨,理解孤獨,適應孤獨。

要知道:客觀上,每個人都有自己所屬的階層,有自己歸屬的特定的團體;這是常態。

不要試圖打破藩籬,不要試圖融入你不屬於的團體,因為這樣只會把勢態弄得更糟!

古人云:富易妻,貴易交

道出了人際遷移的真相:你只有在具備條件的時候,才可以有這種想法。

當你擁有兩千萬的時候,兩千萬俱樂部會主動向你示好,對你發出邀請。

不要去討酒喝。要在當人們向你敬酒時再喝。

那麼,是不是下行的人際遷移更容易呢?就可以呢?

《獅子王》裡面的“皇叔”“刀疤”做的就是這個事,作為獅子中的一員,整天與一群海依那稱兄道弟,想通過它們達到自己的目的,結果差點沒毀了整個王國。所以,

保持適當的聯繫就好了。如前所說的:與人為善,就可以了。

要學會認清形勢,保持適當的聯繫。當你不在自己所屬的地方,學會承受一定的孤獨感,

面對孤獨,這是生命個體成長的必經之路。

圖片來源 網絡 如有調整 敬請聯繫


七海麟


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我似乎從小到大都是一個孤獨的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但有朋友找我幫忙,我也會用自己最大的能力,拼命的去幫助,但不會主動的聯繫任何一個人,不管關係有多好,這樣與其說是不喜歡社交,不如說是更加享受一個人的獨處,其實說享受也有些不合適,只是本性罷了,改變了這些,就好像給自己戴上了枷鎖,會變得無所適從。


曾經讀過馬良的一本書,裡面有句話印象很深刻,我假裝自己無情,其實是痛恨自己的深情,我以為人生的意義在於四處流亡,其實只是掩飾至今沒有找到可以駐足的地方。

大概就是不願意讓別人走進只屬於自己的這個世界,觸及到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吧!


GeekNet


拿我自己做例子吧,我這個人不怎麼會拒絕比較熟悉的人,如果有事找我,我能幫忙我一定會盡力幫忙,但是真正談到有多少知心好友幾乎沒有。因為年幼時生活環境不穩定,父母比較忙,基本上沒時間陪我,我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獨處,後來要上小學了有段時間被扔給外婆,有段時間在奶奶家。我的內心十分渴求愛,但是又怕被傷害,十分沒有安全感。所以我總是跟人保持距離,一個人獨來獨往。看起來很瀟灑,內心卻很孤寂。而且我也不怎麼會跟別人相處,我整個人看起來就是那種情商比較低,溝通能力比較差的人。


安泰處之


這個大概是因為善良的人都不合群吧,人們提倡做善良的人,但實際上真正地做到的人很少,這類人群人數本來就少,如果再加上交際圈窄的話,就會很孤立,所以他們索性就選擇獨來獨往了。另外一方面,友善和善良的人,做了一些事情,不喜歡別人知道,獨來獨往,不願意跟別人說,也會造成這種情況。這個是無可厚非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準則,友善也好,不友善也罷,獨行也是一種人生選擇,我們沒有必要對別人評判太多,做好自己就好。


2904315908


孤獨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你有自己的信仰,你不隨波逐流,你不向別人的世界觀妥協,你有自己的倔強和驕傲,這些都會成為孤獨的原因,我寧願獨善其身也不願意為了合群而委屈自己,真心的送您一句話:融不進的圈子就別委屈自己了,你卑微的樣子真的好讓人心疼。堅守自我會有志同道合的人跟你一起風雨兼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