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夫沒勇氣去修理「好板凳」,足球場的失敗有時只能靜候

衛冕冠軍德國隊小組賽便宣告出局的消息聽上去令人吃驚,但觀摩過其三場小組賽的球迷應該都不會為這一結果感到可惜。

第一場小組賽,德國人被墨西哥人行雲流水的“快進鍵”式反擊搞得一臉懵逼。我同樣一臉懵逼,並被後者迅速圈粉。

第二場對陣瑞典,德國人在讀秒階段被搶救了回來,衛冕了尷尬。用英格蘭主帥索斯蓋特的風涼話說:“在今年世界盃中,德國隊只領先了對手一分半鐘的時間。”

第三場對韓國,德國隊又給了對手足可吹一輩子的素材。他們繼續“一停二看三通過”地散步式進攻,讓剛剛收看世界盃的觀眾誤以為該隊已經提前一輪出線。

就這樣,德國隊以一種不緊不慢不疾不徐的姿態告別了世界盃。他們掌握了大量“然並卵”的球權,像極了月薪只有三千塊錢的窮忙族。臨上飛機的那一刻,希望他們能夠明白,這並非NBA七場四勝制的比賽。

勒夫沒勇氣去修理“好板凳”,足球場的失敗有時只能靜候

人們急於為他們尋找死因。有說是“老齡化趨勢嚴重”、又有說是“榮譽飢餓感不足”,還有說團隊存在著山頭主義但缺少真正的帶頭大哥。但這些問題的一一擺放,只是為了給遭受到強刺激的內心鋪設一條“緩衝帶”。我的意思是,在這一賽果真實生成之前,你不可能依據上述理由便得出“德國隊必敗”的鏗鏘結論。只有當結果發生,你才匆忙組織了幾個看上去過硬的理由,試圖使這一“存在”變得合理。

如果你在賽前單押足彩比分韓國2比0德國,幾乎所有人都會噴一句“智障”,哪怕你只是扔出去十塊錢。但在賽後,吃瓜群眾會將你歡呼著“舉高高”,然後踴躍地跟你解釋這一比分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主帥勒夫知道隊內存在這些問題嗎?你都知道他能不知道?

但他有解決之道嗎?或許沒有。

勒夫沒勇氣去修理“好板凳”,足球場的失敗有時只能靜候

西諺有云:“好的板凳不需要修理。”西諺又云:“永遠不要嘗試發明輪子。”意思都是說:磨合好的物件不需要折騰。

這套主力陣容基本沿用了上一屆的奪冠班底,勒夫沒有勇氣去拆換它。或許只有靜待錯誤生成之後,在輿論一邊倒的聲浪中,勒夫才有“氛圍”和決心去改換它——當然這一前提是,勒夫並未被德國足協所“改換”。

這讓我想到了帶領中國隊逃出生天打進世界盃十二強賽的主帥高洪波。在十二強賽前4輪1平3負僅積一分的窘境下,他被迫黯然下課。人們事後諸葛地說:“如果早點換上裡皮,也許中國隊就進世界盃了。”但問題是,誰有這個魄力在高洪波前期帶隊有功的情況下行事魯莽地將其撤換呢?如果開頭換上裡皮之後依然打不進世界盃,那麼輿情是否會發生調轉,“集火攻”那位放逐了“功臣良將”的決策者呢?

即便知道高洪波可能夠嗆,也沒人敢在初始化階段便拿下他。只有等高洪波鑄成大錯,裡皮才有機會持證上崗。

這就是足球運動的玄學——暗含著“模稜兩可”和“兩面三刀”,這也決定了某些隱患只能保留其中、避無可避。

這些隱患未必能夠導出失敗。但失敗一旦生成,這些“隱患”便會迫不及待地跳將出來,成為了通向失敗的“鐵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