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公平正義「最後一公里」

浙江新聞客戶端 | 通訊員 吳勇 盧文靜

“叮……”,5月18日晚6時,一聲清脆而熟悉的手機提示音,黏住了餘姚法院執行幹警李建達下班趕路的腳步。

立即打開微信小程序“餘姚移動微法院”,只見申請執行人王某爆料“人間蒸發”三年多的被執行人張某的定位信息正不斷閃動。

事不宜遲,馬上行動。在定位導航以及王某實時提供的現場照片指引下,李建達第一時間鎖定方位並抓獲張某。

短短半小時的執行過程,以攝影、攝像、語音、文字等方式,實時留痕於“餘姚移動微法院”上,並同步向申請執行人推送執行節點信息。

作為全國法院系統首個移動互聯全業務生態平臺,“餘姚移動微法院”自去年10月上線以來,就成了餘姚法院推進高效執行、彰顯公正司法的又一利器。

司法工作是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15年來,餘姚法院始終以“公平與效率”為目標,不斷加大執行工作力度,規範司法行為,提高執行能力,讓當地百姓不僅從判決書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還從判決書的執行中兌現公平正義。

省高院執行局最新數據顯示,餘姚法院的民事裁判實際執結率等主要執行質效指標多年處在全省91個基層法院前列,執行幹警20多年保持無廉政違紀違法紀錄,是全省涉執行信訪量最少的基層法院之一。

聚社會力量破難題

“我發現被執行人張某正在家中,最近他兒子辦喜事,一時半會兒走不了。”5月15日,餘姚法院執行幹警王建浩接到了小曹娥街道執行協助員姚忠海的電話。

此前,張某因拖欠黃某借款7萬元,被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多次接到舉報線索對張某實施抓捕卻屢屢撲空,王建浩於是聯繫並委託當地執行協助員查找下落。

找不到“人”,是困擾執行工作的首要難題。由上千名村鎮幹部組成的執行協助員網絡正是破解之道。這些“姚忠海們”廣佈於大街小巷,是協助執行人員抓捕“老賴”的耳目。對於這個從2003年開始的探索,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給予高度重視並作出批示。很快,這張網絡延伸至餘姚全市,23個鄉鎮街道的所屬村、居委會實現全覆蓋。這一做法在全省基層法院得到推廣。

隊伍壯大的同時,執行協助員網絡內涵也在豐富。如今,除了村鎮幹部,這支隊伍中還可以見到來自市不動產登記中心、銀行保險等機構的專員的身影。而除了找“人”,執行協助員們還得忙協查被執行人財產線索、送達相關法律文書、調解執行案件等,正發揮著更大效用。

有了這支隊伍,執行工作從法院一家的事情變成全社會的事,而依靠全社會力量進行綜合治理,餘姚法院收穫了事半功倍的執行成效。

將執行曬在陽光下

一週前向法院申請執行的案件,這幾天就接到被執行人的和解電話。如此執行速度,大大出乎申請執行人張彩飛的意料。

這是餘姚法院推行分段集約執行的結果。分段集約,就是改變以往執行過程由單一執行法官“一人承辦到底”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對各環節實行分段作業,將同類工作進行歸集,交由專人負責,以工作的專人化、專業化實現案件處理流程的集約化。

“執行工作成了一條‘流水線’,被分為執行啟動、執行查控、執行實施和執行處置四個階段,每個法官只要負責其中的一個環節,各環節都有嚴格的時效控制。”餘姚法院執行幹警徐忠飛在執行實施組,他的任務是:傳喚被執行人並製作筆錄、對被執行人採取拘留等強制措施。

“雖然手頭的案件一點都沒有少,但如今我們只需要專注於一塊相對獨立的工作,精力不會被分散,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徐忠飛說。

高效之外,執行被曬在陽光下。“案件執行的各個階段相互留痕、相互監督,每個階段沒有權力‘尋租’的土壤,杜絕了執行腐敗的發生。”餘姚法院執行局局長張建軍說。

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餘姚法院落實員額法官團隊制,正進一步探索“分段集約、繁簡分流、類案集中辦理”的執行新模式。

出新招應對新花樣

公正司法,要打通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公里”。

“哎喲,你看看,這不是那李某嘛,他竟然也是‘老賴’啊。”5月3日上午,一群居民圍在餘姚城區怡景花園小區的公告欄前竊竊私語,恰好被遛彎的李某父親撞見,“那一刻,真恨不得鑽到地縫裡。”

原來,為了決勝基本解決執行難,餘姚法院創新執行方法,將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特意製作成海報的形式,張貼到社區、村莊的公告欄及鬧市區顯眼的地方,以此方式曝光失信被執行人的基本信息,通過輿論方式敦促其履行法定義務,提高誠信意識。“我們特意選擇在失信被執行人的住所地進行曝光,這樣更具有針對性,讓曝光效果更好!”

大量群眾的圍觀,讓一直消極對抗執行的被執行人當天便向法官道歉,並表示會配合法院履行法律義務。

為了防止“法律白條”,這些年,餘姚法院的法官們可謂絞盡了腦汁:不能乘高鐵、坐飛機,從單純限制出境向護照作廢、禁辦擴展,從限制普通高消費向限制子女就讀高額私立學校擴展……執行手段一招更比一招狠,讓“隱身‘老賴’”成為“透明人”,倒逼“老賴”依法履行義務,同時積極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和破產、保險、救助等制度完善,謀劃解決執行難的長效治本之策,逐步在全社會構建起“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體制機制。

如今明目張膽抗拒執行的少了,但規避執行的手段花樣翻新、隱蔽性強。“面對‘新花樣’,我們見招拆招。”餘姚法院副院長韓利榮表示,“基本解決執行難”已到決戰關頭,我們將如期打贏這場硬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