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一年讀多少本書是正常合理的?

作戰的小鳥


我平均每週讀4-7本書,但因為我時間比較多,每天會抽出2-3個小時的時間看書。再加上自己讀書、寫筆記都比較快,基本可以做到1天1本實用書,但遇到大部頭的時候自然進度慢很多。

我推薦第一年100本,第二年150本,第三年300本。

但你可能會問讀這麼多真的有用嗎?我也經常問自己,每年300本的讀,我到底記住了多少?弄懂了多少?是真的每頁都看了嗎?或者,讀書到底是重量還是重質量?什麼才算是質呢?

第一,先有量,後求質

如果連量都沒有,或許真的無法保證質。就跟“飢餓”與“挑食”一樣,只有吃飽了飯的人才會挑哪個好吃哪個不好吃,而對於餓了三天的人來說,哪怕是啃幹饅頭都是美味。
所以,普通人一年讀多少書。根據我的經驗,我建議第一年100本以上,而且第一年不要讀過於專業的書籍,不要為了提高自己的逼格而讀各種難度較高的大部頭。最好是先讀上一年的文學、歷史、名著,其實就是小說和故事。

一來通過讀這些“故事”,培養自己讀書的興趣;二來讓自己對什麼是真正的好書有一個標準;三來還能讓你掌握一些讀書技巧、筆記技巧、寫作技巧。

第二,質和量,同步提升

經過第一年,你幾乎把市面上你感興趣的、全球公認的經典著作都讀完了。第二年,開始提高自己的讀書Level,讀一些對你工作、生活有幫助的實用書,這一年就求“短期效應”,要求自己讀完這些實用書就把裡面的知識用起來。
比如,讀了時間管理的書,就讓自己做好時間規劃;讀了人際溝通的書,就讓自己努力改善同事和家庭關係;讀了演講的書,就努力提升自己的演講水平。

隨著你讀的越多,你會發現第二年不知不覺間,你就讀完了150本書,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本人親身實踐。所以說第一年讀文學書很重要,它會幫你培養讀書習慣。

第三,向一年300本的飛躍

前幾天在悟空問答寫了一個回答,一個小夥伴匿名給我評論,她是一名出租車司機,在開車的間隙用喜馬拉雅聽書,光“聽書”每年就聽了384本,還不算“讀”過的書。

要知道,1年、2年、3年可能都看不出來讀書對你有什麼用,但如果能堅持讀書5年,每年都在100本以上,或者300本以上。

你會發現你的談吐、氣質、思想、思維、閱歷、心態都會發生一個完全的蛻變。看看主持人董卿就知道了,她並不是一個花架子,是由內而外的、因讀書而散發出來的氣質與芳華。


我是千城,就是那個要讀完1000本書、走過1000座城的男人。

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想法。公眾號:千城撩書。一起打開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我認識的普通人裡,有一年讀三百本書的,他們利用業餘時間閱讀,鴻篇鉅製拆分幾日,至於十多萬字的小本,則一日兩日就解決了;也有一年都讀不過五本書的,這話說來像是笑話,怎麼會有人兩個月都讀不完一本,其實並不是讀不完,而是他們缺失了讀書的這個概念。

至於普通人一年應該讀多少書這個問題,其實讀多少都好,不讀書的時間裡你在做什麼,對於你的人生來說也同樣重要。但前人的智慧太多,因此我仍舊是建議,如果可以,一兩週的時間儘量讀完一本書。一年下來,二十餘本,既不會對生活造成什麼負擔,又可以從書中找到些許樂趣。

其實讀書這事兒,既不在多,也不在精,最重要的,還是你是抱著怎樣的想法,去讀的這一本書。過於功利或者漫無目的,都不太好,只有建立在理解之上,再去閱讀,才會收穫更多的東西。


酗我


一週1本,一月4本,一年48本。

一個星期讀一本書的速度不算快但也不慢。

假如你每天拿出一個小時的完整時間閱讀,每小時閱讀2萬字左右,一週下來也15萬字左右了,一本書就讀個七七八八。如今的書都是圖多字少,15萬字,夠你讀了。


算這筆賬很簡單,一分鐘不到就算完了。養成閱讀習慣很難。

以下給出幾個培養閱讀習慣的小方法。

1-給自己一個許諾。

比如說這周如果堅持把手上的書讀完週末就允許自己去吃個小火鍋,比如這個月堅持讀完四本書就把自己惦記很久的那套衣服包了拿回來,比如如果今年堅持讀完50本書就獎勵自己去西藏旅個遊。當然自己要和自己較真,如果沒讀完,那些許諾一律取消。實在不行可以找個人監督。

2-找到閱讀的感覺。

大多數讀書人在沒養成閱讀習慣以前讀書對你來說都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書往往變成了催眠利器。這時候應對的方法是朗讀,大聲的念出來,防止自己睡倒。其次可以孩子或愛人一起讀書,分享書裡的故事或者觀點。

3-下載個聽書軟件。

我以為這實在是人類的一大發明。現在一些軟件可以做到把一本書裡精彩內容提煉後念給你聽,多省事啊,多有效率啊。

4-借別人的書讀。

《黃生借書說》裡說了,書非借不能讀。借了就想著要還,於是會追趕著讀。除非你是個言而無信之人。


5-明確讀書的意義。

關於讀書的意義不多說,下面的圖看懂了,也就理解了讀書之意義的要害了。


一粒思想


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對普通人而言,更需要在繁雜的生活之中,為自己建立一所能治癒所有傷痛的避難所,閱讀正是最簡單又最容易操作的,用書本壘起來的城堡,足夠治癒你。


由於早年給雜誌做過推薦書目的欄目,而推薦對象又是普通讀者,因此與這個問題對象完全契合。

我認為,普通人,一年安排讀50至100本書比較合理。書的質量是關鍵,數量上還是其次。

如果你是一位初期打算安排閱讀的人,沒有太好的閱讀習慣,就是連雜誌、報紙都不大翻閱的那種,列太多的計劃,反而會阻礙執行, 一年計劃50本左右合適,每個月平均三本左右,很容易堅持


閱讀從淺的開始讀為好,千萬不要一開始就裝大逼,拿些難懂的大部頭來看,像普魯斯特的《似水流年》厚厚三本,我下了幾次決心都沒看完。更別追風一上來就讀霍金的《時間簡史》,昨天李敖先生過世,莫非你又要捧他的著作?那你的閱讀就很難形成自己的習慣,也容易中斷閱讀。但是,如果你實在無從挑起,那也可以與周圍的朋友交流一下,互相推薦書目,或是關注一些推薦書單的公號。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可以大概瞭解書本內容是否感興趣,再來選擇。只要堅持一年,你的閱讀口味習慣就會自然養成。


閱讀需要時間。當你沒有整塊的時間可用時,那就讓碎片時間成為寶貴的閱讀時間,雖然上洗手間看書,不是很健康,但閱讀出版社卻一直在評選最佳馬桶閱讀讀物,可見,喜愛閱讀的人,一樣會選擇上洗手間翻閱,如果你有刷手機的習慣,那就換成一本書,以往篇幅短小的散文隨筆為主的書,不至於讓你坐在洗手間裡忘了出來。我的洗手間的洗手檯上,永遠有一疊的書和雜誌供選。 睡前也是閱讀的好時間,但需要一定的計劃和自控力,比如只看半小時便打住。排隊等候時,也可以隨身帶一本書。因此可以看出來,你在一天時間裡,完全可以計劃看二到三本不同類型的書。


閱讀是一個緩慢的積累過程,作用要在一段時間後才顯現得出來。當你浮躁的時候,一本書能讓你安靜下來;當你孤獨的時候,一個故事,讓你進入另一個世界;當你迷茫的時候,可能一句經典的話讓你看到光芒;甚至在你失意的時候,你也能從閱讀中獲得一些力量。


所以,閱讀完全值得你為它做一個最好的安排。一年50至100本,把手機放下,把書捧起來,如今很多電子書也供選擇。但是,紙質書更有感覺,讀完十本,在朋友圈打個卡,那一本本疊出來的厚度,就是你為此走過的路,一定會有回報。

祝你早日擁有一座自己打造的避難所。


榛果的婚姻偏方


不請自來了,讀書是一個非常好的習慣,都知道,我國國民個人閱讀量在世界上是屬於比較低的,而日本、韓國、法國,尤其是以色列的國民閱讀量是非常高的。其實閱讀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關鍵看你願意不願意堅持。

我高中時期的語文老師和我們說過,他自己就是每天晚上睡之前看半個小時書,多少年來一直這樣堅持著,到後來睡覺之前不看書都睡不著,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如果每天可以堅持拿出半小時來讀書的話,我覺得一個月至少可以看2本書,這還是比較保守的估計,那麼一年下來就是24本書,是不是也是很客觀的閱讀量了呢?

如果每天可以拿出一小時來讀書的話,一個月至少可以讀三本書,一年下來就是36本書,差不多就是40本書,這樣的閱讀量,對於一個人知識、素養的提升是非常明顯的。


木筆架子


既然提到這個問題,我相信你對讀書是非常渴望的。那我不知道你一天可以安排多長時間來閱讀呢。是兩個小時?還是一個小時?還是半個小時呢?

如果你一天有半個小時時間閱讀的話,一個月差不多可以閱讀最少3本書。如果你閱讀速度比較快的話,一個月一般可以閱讀10本書。按照一年來算的話,這個閱讀量已經是非常的可觀了。

如果你一天有一個小時來閱讀的話,一個月差不多可以閱讀6本左右,如果閱讀速度快的話一般一個月18本左右。一天一個小時這個閱讀量非常可觀。

關於閱讀量來說,也需要看你閱讀的書籍是有多麼的厚,理解度有多麼的難。而且讀書的時候呢,並不是要把書上的每一個字都讀完。所以我們也要學會找到我們所需要的內容去閱讀



讀書更多時候是引發我們的思考,如果在讀書的時候看到對你有用的字句,那麼可以及時記錄下來。

我一般半個小時的話可以閱讀70頁左右,所以有時候三天就可以閱讀一本書。當然,閱讀的速度也是可以鍛鍊的。而且剛開始閱讀的話呢,我們不需要追求速度快。

在小學的時候學習過一句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是當我們走出校園之後,很少有人再去堅持讀書的習慣了。那麼如果你渴望閱讀,現在就拿起手中的書讓我們一起進步吧!


用戶3750187415993


合理的安排不是一年讀多少本書,而是爭取每一本都讀的相對透徹一些。

如果讀的不透,沒有思考和理解,一年讀的再多也沒用。

不要用讀多少本,或者所謂的多讀書來緩解自己的知識焦慮。

個人的讀書建議
1:每次就讀一本,不讀完絕不讀下一本。

2:根據自己的興趣,將時間分開,可以每天同時讀兩本書。例如早起讀讀傳統文化,晚上讀讀西方的書。還是要堅持第一條,書不讀完,絕對不要翻動其他的書。

3:經典的書或者你感覺對自己幫助大的書,要進行重讀。

4:讀書不為記住,說實話一本書讀一遍基本記不住,讀兩遍也許會有點印象,三遍以上才會記住一些。多理解,活學活用,不要死記硬背。

5:針對自己的工作後者以後想要的方向,拓展書目,深度閱讀。

6:每讀一本書,要進行知識輸出,寫寫筆記,寫寫自己的思考,這樣會記憶更加深刻。

7:最重要的是要實踐,一本書哪怕實踐一個點,驗證一部分內容,那就真的賺到了。


松鼠好書分享


據我觀察近些年來中國人讀書呈減少的趨勢。多數人的習慣是現用現上網定向收索,然後拿來使用,不繫統閱讀。這種習慣當然是網絡導致。但這樣的方式獲取知識是否會出現一批一知半解的學生呢?應該是一個問題。我們的學習只靠網絡而放棄紙媒書籍是不行的,還是要全面的,系統的對一理論進行全面學習才能真正學懂弄通,才能學以致用。還有人說:現在節奏快時間緊,不可能坐下來靜下心看大部頭的書。我認為這不是理由,只是藉口。我認為:普通人每年要按自己的專業,性趣,結合工作制定閱讀計劃,要精讀20本書。


漁潐


其實我們都知道,讀書是自我提高最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方式,但是知道歸知道,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現在社會節奏快,工作壓力大,我們需要的是碎片閱讀。所謂碎片閱讀就是利用零碎的時間拿起書來讀上兩章,如果你說我不能隨時帶著書吧?不用,只要你隨時帶著手機就行,給大家推薦一個軟件,微信閱讀,很好用。扯遠了,言歸正傳,一天的話,白天一個小時是有了,晚上回家大概可以空出一個小時,一天兩個小時,那麼一個月讀一本書綽綽有餘,還把你平時應酬的時間都算進去,也就是說,一年最少讀12本書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素心若雪193


用一年讀多少本書去恆量合不合理,這樣講是不合理的。

一年中你讀再多的書,沒有領會到書中的含義,那也是白讀。

就像有人問起來,“你讀過《簡愛》嗎?”

“讀過啊!”

“那裡面講了什麼,有什麼感悟?”

“額……不記得了”

看吧,這樣的讀書有什麼用呢,讀書,在於讀精華,而不是走馬觀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