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話說歷史:夏朝那些事

大白話說歷史:夏朝那些事

夏朝是我國成立的第一個國家,它的政治在春秋戰國時代都沒有完全泯滅。孔子用的是周道,墨子則用的就是夏政了。

夏朝的迷信較後世都要深,專制制度也比後世更甚。由於夏代的生活程度很低,所以夏代的風氣質樸,生活節儉。

在夏代,全國只有一所講究的房屋,叫做明堂。天子就居住在裡面,這就是後世所稱的宮殿。祭祀祖宗也在其中,也就是後世所稱的宗廟。當時天子典學也在這房屋之內,所以這也是學校。朝廷所有的機關,當時並沒有分設,所以所有事情也都在此房屋裡商量、決斷。

我們熟悉的五行之說,也是源於夏代。水、火、木、金、土,古代人把所有一切事物都分為這五類,又將四時的功能比附在木、火、金、水四種物質上。土則為這四種物質的催化劑。

由於當時實在迷信,以為任何事情都必須有一個神來統治,於是創造出了青、赤、黃、白、黑五帝來管理天下一切事物。而昊天大帝,則居於北辰星中,無所事事,眾星共之。這麼迷信的思想,現在看來十分可笑,但是明堂月令,實在是一個行政的好規模,尤其重視農業,夏朝的農業,當時就已經很發達了。所以孔子還主張沿用夏朝農時。

夏朝雖然農業發達,但是稅收政策就不怎麼高明瞭。它規定取幾年糧食收成的平均數來收稅,這樣一來,就造成百姓在風調雨順的年份裡豐衣足食,而在饑荒年景裡就更加苦不堪言了。估計這也是沒有經驗,造成的結果吧。

至於學校制度,夏朝的學校叫校,商朝的學校叫序,周朝的學校叫庠。古代的教育,都是以陶冶德行為主。序,就是射,是行鄉射禮的地方;庠,就是養,是行鄉飲酒禮的地方,這都是明禮讓,守秩序的教育。

夏朝相傳有十七代,都城在山西、河南交界一帶,共400多年的歷史。《史記》說大禹想傳位於皋陶,而皋陶很快就死了,然後大禹又讓益這個人來攝政,但是諸侯們都不聽益的而是聽大禹的兒子啟,於是最後啟即天子位。但是《韓非子》又說,大禹明面上說讓位給益,而實際上讓兒子啟為大官,等大禹死後,啟用其勢力攻打益而奪了天下。

在後來,啟的兒子太康被后羿篡位,后羿又被寒浞殺害,太康傳位弟弟仲康,仲康的兒子相也被寒浞所滅……最終少康滅寒浞後才算安定下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