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流泗鎮童家窪的變遷

童家窪的變遷

喻檢元

湖口縣流泗鎮棠山村童家窪地處三面環山.東邊是棠山大山,高處有聳立山頂上的繫馬石;北邊是老山嘴;西邊是青山..從前,除青山生長有少部分的茅柴之外,山上都是光禿禿的山石,土壤貧瘠.在舊社會是典型貧困的地方,祖輩都是由外地先後遷到此地居住的人們.

解放初期,童家窪僅只有10戶人家居住,且是雜姓,有五種姓氏(童喻李周汪),人口50餘人.這些人都是靠種田地養家度日,生活難以維持.住的是小瓦房,由於貧窮房屋難以修繕,也經不住風吹雨打,四處鑽風漏雨.經過人們多年的勞作積累,人們的生活才有了逐漸的改善.

改革開放以來,春風吹暖了大地,黨的政策得到了落實,人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部份多餘的勞動力人員,從家裡走出去,匯入到打工的浪潮裡.由於勞動力得到了合理的安排,收入有了很大的增長,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解放初期的小瓦房茅草屋無處尋找,取而代之的是樓房林立,美觀,互相掩映..

近幾年來,由於黨的政策不斷深入人心,人們通過辛勤的勞動和外去打工賺錢,收入有了進一步的增長,消費理念大不一樣,吃穿不愁,有錢花,家家住的是三層樓房.為了生活的方便和舒適,一部分人在湖口縣城和其他外地購置了商品房達17套.童家窪的人口由原來的10戶50餘人增長到現在的29戶160餘人.人們的生活要求也有了新的理念.原來出門是長滿小草的泥濘小路,現在,村民自覺地湊錢修起了水泥路,下雨天泥巴路一去不復返了.出門就是小車,全村小車量達15輛.

童家窪的變遷,是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下,黨的富民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的結果,也是人們通過辛勤的勞動所取得的.我們要把好的優良傳統,思想作風,文明禮貌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使我們的生活過得更好,更美滿

湖口流泗鎮童家窪的變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