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非事業單位編制?

—煙花易冷


謝謝悟空邀請。

非事業單位編制是單位自行招聘人員,不由財政撥款。


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大體分為2類,編制人員和非編制人員。編制人員需要參加事業單位的公招,而非編制一般是單位外聘的合同工(編外人員)。在做事的時候,其實區別不大。但是發薪水的時候,差距比較明顯。也就是一直在討論的熱點“同工不同酬”。

在事業單位,編制是有職務配置和定額的,比如我曾實習過的的某設計院新成立的公司,全公司20多人,僅有領導1人是事業編。我們學科的熱門就業單位-省市環科院同樣也存在這樣的情況,許多應屆碩士通過招聘進去,不帶編制,需要後期自己參加事業單位考試。現在不少單位部門的非帶編職員在改革後,檔案在省市人才中心。

在改革後,非事單位編制人員待得到提升,但是還是建議認真複習,轉為編內人員。在本單位有編制放出的時候,可以優先選擇本單位。


帥小西De


非事業編制,是針對事業編制和行政編制的一種俗稱,不是正規編制類型,相對行政編制來說的也可以叫非行政機關編制。

1、編制分類。行政編制分為行政編制和工勤編制,事業編制就是一種。不過,習慣上把事業編制根據事業單位財政供養,又分為全額事業編制、差額事業編制、自收自支類事業編制。事業單位的人員,不管是幹部,還是工人,不管是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還是工勤崗位,都使用的是事業編制,沒有什麼兩樣。

2、非在編人員。行政或者事業單位的非在編人員,專門是指超編的正式人員,只是暫時不佔編而己。非在編人員不是非事業或者非行政編制人員,在單位出現空缺的時候,非在編人員按照條件要求就可以申請佔編,或者非在編人員可以調整到有空編的單位佔編,或者由機構管理部門增加編制,解決非在編人員的編制問題。而非行政或者非事業編制人員,永遠不可能佔編,除非經過招考手續正式考入。

3、非行政或者非事業單位編制,是指人事代理、合同工、臨時工,這類人員除過正規招考,永遠不可能佔編。這個與工作資歷、個人條件沒有關係,是一種硬性規定。這些人員的工資待遇,也和正式職工有差別。這些人員的來源,可以是當地政府委託人事部門招聘,或者由人事部門許可後由單位自主招聘。全額單位其人員工資待遇由當地財政負責解決,差額按比例由財政供養,或者由單位收入部分供養,自收自支類則全部由單位供養,其工資標準由當地財政、人事部門核准發放。


真寧腔調


非事業單位編制在具體的法定編制分類當中並沒有這一分類形式,只是一種相對的稱呼。對於非事業單位編制,據筆者瞭解,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行政編制。行政編制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公務員,這類編制主要是指政府機關工作人員,比如發改、人社、財政等部門的機關工作人員基本都是行政編制人員,這部分人是政府工作人員中的關鍵少數,處於領導地位。



二是企業編制。除了行政編制、事業編制,在當前國家工作人員中還包括企業編制人員,這部分單位主要包括國有銀行、供電公司、菸草公司及其他國有企業,他們雖然不如公務員事業編的鐵飯碗穩當,但也屬於國家工作人員,而且他們的工資福利待遇甚至比公務員事業編都要好。



三是沒有編制。在機關事業單位中還有一部分合同工,也就是社會上經常說的臨時工,他們也屬於非事業單位編制的範疇,雖然也是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但他們工資福利待遇等與正式職工相差甚遠,發展前途也是甚是渺茫。

歡迎關注“東愛雨公考”,專注公務員考試、體制內問題答疑,如有疑惑,可以私信、留言。


東愛雨公考


非事業單位編制,也就是事業單位非在編人員,說白了就是合同工、臨時工,屬於招聘人員,與在編人員是有本質區別的。

首先是身份上的區別。在體制內,編制決定一切,有事業編就是一種身份認證,只要不犯錯誤,基本上不會失業,既便面臨改革,國家也會妥善安置,而非編人員雖然有合同保障,但合同也就是一種約定,可以保一時不能保一世,說不定哪天就下崗了。

其次是待遇上的區別。事業單位非編人員其實平時幹得活,和在編的差不多,但是拿得收入卻大相徑庭,有的差距每月可達幾千,同工不同酬的問題非常突出,這也是社會反映最強烈的一點。如果可以同工同酬,相信所謂的編制身份意識應該會淡化很多,考公考編的熱度也不會像現在這樣火爆。

在這裡需要普及一點的是,事業編是有實名制和非實名制區別的。所謂的實名制事業編,就是我們常說的事業編,編制會落實到具體的人,編隨人走,而非實名制事業編,編制和崗位掛鉤,和具體的人沒關係,誰來幹都一樣,只要不犯錯誤也可以一直幹下去,比合同工要強,但又比正式在編人員要差一點。一些有關係背景的人,受限於學歷或年齡無法取得事業編,打擦邊球佔用非實名制事業編,一直就這麼幹著,這樣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我是小公,專注公務員考試、任用、提拔等體制類問答,感興趣或有疑問諮詢的,可以關注私信我,我將提供全方位的權威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