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憶丨府河漂木(一)——喧囂一時的「建北門」

城憶丨府河漂木(一)——喧囂一時的“建北門”

文 • 旻軒

圖 • 網絡

漂木期間的府河,木筏連著木筏,滿河皆是,順流而下,猶如曹營士兵渡江攻吳,又似赤壁連環戰船。那木筏上的漢子,僅著短褲,常年站立,日曬雨淋,好像是古銅色的雕塑。

——《金牛風物》

城憶丨府河漂木(一)——喧囂一時的“建北門”

漂木的淵源

四川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木材水運,古亦有之。早在2000多年前,古蜀先人就開發、利用岷江流域森林資源,首開木材水運。

常璩《華陽國志·蜀志》中記載:“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檢江……岷山多梓柏、大竹,頹隨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饒”。清楚地表明,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所需木材都是通過岷江水運而來。就連秦始皇的阿房宮使用的也是蜀山木材。

及至唐宋,四川的木材依然是重要的建築材料。特別是高駢改道郫江築縻棗堰(九里堤)以後,順江而下的木材可以直抵清遠門,為成都城的修築提供了條件。

宋代劉熙古、范成大、文彥博等對九里堤都進行過修繕,木材水運的作用得以加強。

城憶丨府河漂木(一)——喧囂一時的“建北門”

明清時期,四川的木材是“皇木”,實施統一管制。永樂四年(1406年),為了修建北京宮殿以備皇帝巡幸,朝廷派出工部尚書宋禮專程到四川督辦採木事宜。此後,將四川作為原木產地納入中央控制,並歷朝營造不斷,採辦紛繁。

1987年文物普查時在通江縣石洞口發現一塊石碑,碑上鐫刻《永樂四年通江伐楠木運京記碑》,記載了永樂四年八月十三日,奉旨採辦楠木的數量以及運到重慶,再接運赴京交割的情況。此次採木10筏,按明制一筏80根,也就是在通江縣採辦楠木800根。當時,一個地區一次性採辦量都如此之大, 不難想象明清兩朝對蜀地木材的倚重。

經歷了明末清初的戰亂,成都城開始大規模的重建。總督年羹堯在郫縣太和場石堤堰新鑿“築斷堰”,將徐堰河與府河連通,形成直通成都的水運航道。岷江上游松潘、茂汶採伐的原木,灌縣一帶的竹木,通過府河源源不斷地漂運到成都。唐昌碼頭舟楫往來,一片繁榮,木船一天便可以抵達成都,九里堤成為成都水運的門戶,處於北郊的雍家渡、王爺廟都曾是熱鬧的碼頭。

這條水路的路線基本是:

灌縣白沙河口——寶瓶口——柏條河——胥家場、金馬場——唐昌滴水巖——郫縣三道堰——郫縣與成都的府河界河——成都洞子口。早發灌縣,經六個鐘頭,午後可到達成都。一年中,端午節這天停漂,農曆冬月底枯水期罷漂。

城憶丨府河漂木(一)——喧囂一時的“建北門”

進入民國時期,岷江上游採伐木材水運經營興旺一時。1912年,曾任四川西路軍統領的灌縣漩口鄉紳姚寶珊與法國基督教士謝安道集資4萬元成立“森茂”伐木公司對理番孟東溝作大規模砍伐,通過岷江漂運至紫坪鋪起漂,扎筏駕運到成都銷售2萬多立方尺,這是內地入山砍伐森林的開始。1915年又開伐梭羅溝。

城憶丨府河漂木(一)——喧囂一時的“建北門”

1927年,四川二十八軍設防岷江,在上游設置“松理茂懋汶屯殖辦公署”,頒佈岷江沿岸森林開發規則,鼓勵資本家投資辦廠伐木。

抗戰期間,日軍侵佔沿海港口,進口受限,木材價格飛漲,官僚、軍閥、資本家紛紛組建伐木公司。

1937年,四川省政府以辦成渝鐵路為名,聯合中央實業和鐵道部、建設銀行公司、川黔鐵路公司(中法合辦)及川滬資本家,合資200萬元,在上海組建“四川伐木公司”,後更名“中國木業公司”。抗戰勝利後,伐木商大多虧本歇業。據資料統計,1912-1949年,岷江上游共水運木材34.37萬立方米,最高年1943年達2.664萬立方米,沿河兩岸森林的有伐無栽,森林遭到極大的破壞。

因為岷江的伐木、水運,產生了一些特殊的行業。舊時,採伐工被稱為“劈師”,運輸工稱“漂師”,放筏工稱“筏太公”。由於水路十分險惡,特別是在狹窄的寶瓶口,打翻木筏的事故多有發生。因此,這條水道長久以來,歷練出一支駕筏高手,他們熟悉水路,水性好,長期闖蕩在河上,跟水神打交道。雖說危險,但收入高,只要能活著從成都回來,總有不菲的進賬。從事這行職業的多是貧窮之家的人,有些還是父子二代或祖孫三代。

城憶丨府河漂木(一)——喧囂一時的“建北門”

建北門的興起

建國之初,百廢待興。

1949年12月31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常委辦公會議上指出:“要以修建成渝鐵路為先行,帶動百業發展,不但可以恢復經濟,而且可以爭取人心,穩定人心。”鐵路建設需要大批量的建設材料。木材成了建設材料的重中之重。“在國家開展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中,木材為各項基本建設之主要材料,需要甚巨……”,“目前成都市基本建設已施工工程所需木材,供應甚感困難……”。省財經委的文件中此種表述屢次出現。

城憶丨府河漂木(一)——喧囂一時的“建北門”

在這種如火如荼的成都大建設中,處於府河進入成都門戶的九里堤、洞子口(現在的沙河源)一帶成為了重要的木材集散地。特別是成渝、寶成、襄渝等鐵路的修通,通過鐵路專線連接火車北站,四川的木材行銷全國21個省(市),四川木材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的搶手貨。

1950年,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宣佈森林收歸國有,四川森林採伐進入國家管理行列。3月,中央林業部召開了全國林業工作會議。 5月,西南軍政委員會農林部組建了西南伐木總公司,設立了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個伐木公司。川西伐木公司主要負責岷江木材的採伐和水運。府河上漂的木就是川西伐木公司的木頭。

1953年撤銷西南伐木總公司,在成都東珠市街成立了西南森林工業管理局,老紅軍韓正夫任局長,制定了四川木材運輸“能水不陸”的方針,建立了樂山、雅安貯木場,整合了成都貯木場。

1956年建立岷江木材水運分局、大渡河木材水運局;1966年成立雅礱江木材水運局,1969年歸屬四川省林業廳管理。四川木材水運的格局基本形成。實際形成了四川三家木材水運巨頭:大渡河局、長江局和岷江局。它們分別對應流域木材的運輸和銷售。其中業務最繁忙的,是運輸終點位於成都洞子口的岷江局。

從1950至1998的49年間,岷江水運木材達1400餘萬立方米,對成都工業發展和城市建設,推動全國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位於成都市中心城區西北部府河流域的金牛區洞子口,曾是岷江水運木材的重要集散區。上世紀五十年代,成千上萬的漂木晝夜不息地漂進成都,在府河九里堤成都貯木廠收貯、銷售,北門一帶迅速發展為成都市最大的木材集散地和木材加工基地。曹家巷有省、市建工局木材加工廠,萬福橋有成都木材公司及貯木廠,九里堤有成都木材綜合廠、成都貯木廠等大中型國有企業,張家巷、金華街、上河壩等處雲集了各種木業單位。木業單位聚集,廠房毗鄰,機器轟鳴,汽車、牛拉車、馬拉車、人力板車來來往往,原木和木製品進進出出,熱鬧非凡,一時有了“建北門”之稱。

城憶丨府河漂木(一)——喧囂一時的“建北門”

伐木水運史的終結

西南伐木總公司川西伐木公司是建國後四川首批建立的國有森林工業企業,是沿襲了岷江歷史上木材水運的工藝和組織形式。

1952年,川西伐木公司在成都設立收購站,分西站、北站、南站,負責岷江水運木材和收購陸運木材。1953年3月整合為成都貯木場,場址設在九里堤府河西岸。8月,川西伐木公司設立木材漂運處,1953年11月正式改為“川西分局正河流送工隊”,負責正河流運送木材到紫坪鋪,再由都江堰的水運大隊水運到成都。

舊時的漂師和洞子口儲木場的幫工,大多數被水運隊收編,漂師這個行業也就有了正式身份。岷江河上再也聽不到“打爛筏子,淹死舅子”的童謠,也見不到府河沙河中帶蓬的木筏和夜間閃爍的漁火了。

城憶丨府河漂木(一)——喧囂一時的“建北門”

1953年,川西伐木公司撤銷,從灌縣遷至理縣雜谷腦鎮,成立了西南森林工業管理局川西分局,並在紫坪鋪、老母孔、甘倉三處設貯木場。

1956年2月,為統籌岷江流域各森林工業局的木材流運工作,加強採伐和流運管理,成立“四川森林工業管理局岷江木材水運處”,成都洞子口的成都貯木場歸屬其中,實現了岷江流域木材水運的統一領導、組織、管理、協調,有效促進四川鐵路建設走向高潮。

1959年,為進一步適應生產的發展,四川省委將岷江木材水運處擴建為“四川省林業廳木材水運局岷江分局”。

1964年,四川省林業廳木材水運局撤銷,4月將岷江分局和成都貯木場合並,成立四川省岷江木材水運局。

1981年6月,在阿壩州的省屬森林工業企業單位,成建制下放阿壩州。阿壩州森林木材逐年減少,鋼筋和水泥的大規模應用,四川林業受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的影響,企業發展走向困境。

1986年,岷江木材水運局出現虧損,開始面向市場進行多種經營。相繼成立建築工程公司、林產品公司、造紙廠等。

1994年2月成立木材經營處,主營陸運材;3月成立阿壩州成都木材交易市場,1998年7月更名為“阿壩州岷江局成都大西南建材城”。

1998年9月1日,四川全部停止天然林採伐,宣告岷江木材水運結束。實際上,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森工企業開始面臨資源日漸枯竭,經營困難的局面。1996年,岷江局只運輸木材28712立方米,不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月的運輸量。當年,岷江局虧損超過380萬元。最窘迫的時候,職工們4個月沒有拿到一分錢。森工企業轉型發展勢在必行。1996年,絕大部分森工企業開始就地移交廠辦學校、森林公安分局等。

1999年5月阿壩州岷江木材水運局改為阿壩州岷江造林局,漂木人向植樹人轉變,並依靠“大西南建材城”及一批多種經營項目,實現產業轉變。

城憶丨府河漂木(一)——喧囂一時的“建北門”

岷江漂木史其實就是一段伐木史,千百年來西南地區茂密的原始森林已經所剩無幾,“只伐不植”使歷史上曾經的野生林大多蕩然無存。綿延631.5公里的木材水運河道,為成都城市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喧囂一時的成都北門,只是一個特殊時期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的需要。隨著生產技術的改變,交通形態的轉變,城市規模的嬗變,水運已經不是最經濟的運輸手段,並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木材也因使用範圍變小,從重要的生產材料向生活材料轉變。府河漂木的壯觀場面,已經成為老成都人一段悠長的回憶了。

轉自:掌上金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